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采用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HY-EP 5.0,选用中国标准年(CSWD)气象数据,对深圳某办公建筑进行了动态负荷计算,以《非供暖季不同末端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的计算分析方法浅析》一文中的计算分析方法对风机盘管、多联机、定风量空气处理机组和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4种不同的空调末端形式的供冷季空调系统综合能耗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办公楼的实际能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办公建筑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空调综合能耗最低,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系统次之,其次是风机盘管系统,定风量空气处理机组系统最高;风机盘管系统计算值与实际值各月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计算值各月均比实际值略大,偏差在20%左右,说明此模拟计算方法是可靠的,模拟计算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多联机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空调系统。本文研究VRV系统在杭州某办公楼的应用。采用DesignB uilder进行全年逐时负荷计算,在此基础上完成VRV系统和传统空调系统设计,并进行能耗计算和碳排放量计算。比较了两种系统的能耗、寿命周期成本及碳排放量。表明VRV系统既节能环保,又具有寿命周期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多联机空调系统以其特有优势广泛应用于办公建筑,对办公建筑中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特征与能效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楼第4层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及能效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办公楼多联机空调系统年能耗强度为31. 23 kW·h/(m~2·a),加班情况多,且加班时间空调负荷率在25%左右,远低于正常上班时间;制热/制冷运行时,工作日空调系统日能耗与室外日平均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且制热制冷过渡温度区间远小于集中式空调系统;机组绝大部分时间运行在负荷率低于60%的条件下,而部分负荷率在40%~60%区间制冷能效比最高,在60%~80%区间制热能效比最高;由于室外温度与部分负荷率的共同影响,夏季室外温度在32~34℃时制冷能效比最高,冬季室外温度在12~14℃时制热能效比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HY-EP 4.0,选用中国标准年(CSWD)气象数据,对5个气候分区6个典型城市的办公建筑一个标准层进行了动态负荷计算,以笔者曾撰写的《非供暖季不同末端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的计算分析方法浅析》一文中的计算分析方法对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和多联机(简称VRF)3种不同的空调末端形式的非供暖季空调系统综合能耗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办公建筑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空调综合能耗最低,风机盘管系统次之,空气处理机组系统最高。  相似文献   

5.
建筑能耗中供暖空调能耗所占比例约为55%,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采用DeST-c模拟了天津地区某新建高层(20层)办公楼能耗,将模拟结果与传统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空调系统的风系统和水系统分别采用排风热回收和变流量技术后的节能潜力。对比分析表明与传统负荷计算方法相比,能耗模拟软件计算的全年累计冷热负荷值分别减少43.0%和31.0%,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指标仅为传统负荷计算值的21.0%和26.0%。风系统采用排风热回收技术后,冷水机组总容量从1 800 kW降到为1 500 kW,全年制冷能耗节省5.3万kW·h;水系统采用变流量水系统技术后,理论上每年节省2.5万kW·h能耗。采用排风热回收和变流量两项节能措施后,空调系统总能耗降低约8%,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酒店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选用全国六个典型城市的中国标准年(CSWD)气象数据。对不同空调末端形式,以《非供暖季不同末端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的计算分析方法浅析》一文的方法计算全年逐时冷负荷和非供暖季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结果表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空调综合能耗最低,风机盘管系统次之,空气处理机组系统最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HY-EP4.0,选用中国标准年(CSWD)气象数据,对5个气候分区6个典型城市的商场建筑的一个典型层进行动态负荷计算。以《非供暖季不同末端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的计算分析方法浅析》中的计算分析方法对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和多联机(简称VRF)3种不同的空调末端形式的非供暖季空调系统综合能耗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联机系统的空调综合能耗最低,风机盘管系统次之,空气处理机组最高。  相似文献   

8.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和常规空调系统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北京和广州相同的办公楼作为比较对象,常规空调系统采用典型的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的形式。应用DeST软件计算了建筑全年逐时冷负荷,计算了两个系统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和能耗。结果表明,对于北京的办公建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全年能耗为14.75k Wh/m2,EER为4.5;常规空调系统全年能耗为18.63k Wh/m2,EER为3.6。对于广州的办公建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全年能耗为32.66k Wh/m2,EER为4.5;常规空调系统全年能耗为43.39k Wh/m2,EER为3.4。相比常规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节能率在20%~30%。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某数据中心为例,在TRNSYS瞬态模拟平台建立了空调系统的模型,模拟计算空调系统设备的全年能耗。与常规的能耗计算方式相比,提高了空调系统设备的能耗计算精度,降低了数据中心PUE计算值。  相似文献   

10.
非供暖季空调系统综合能耗定义为:非供暖季为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等所消耗的总能量,包括制冷能耗和输送能耗两部分。推荐采用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HY-EP 4.0,选用中国标准年(CSWD)气象数据,以室内自然室温超过22℃为界,将开启新风机消除室内余热的能耗计入空调系统综合能耗,以新风不能消除室内余热为界将制冷能耗和介质输送能耗计入空调系统综合能耗,以按现行规范设计选型的空调末端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分析和比较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和多联机(VRF)3种不同的空调末端系统全年非供暖季的空调系统综合能耗。  相似文献   

11.
易新  龚彦 《暖通空调》2003,33(6):98-101
以深圳市6栋高层写字楼集中空调系统全年运行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写字楼集中空调系统制冷主机逐时输出的冷负荷及年运行能耗,得到了各楼主机全年输出的逐时冷负荷的最大值,分析比较了各大楼的建筑面积、入住率、单位空调面积负荷、单位空调面积空调能耗,并比较了各楼的主机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住宅空调方案寿命周期能耗和资源消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某高层住宅为例,按北京市和上海市两地的气候和建筑热工条件,对5种常见住宅空调设计方案的生产能耗和资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运行能耗调查数据,对3种常见住宅空调方案的寿命周期能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户式空调和集中空调方案的生产能耗、寿命周期能耗和资源消耗均显著高于分体空调方案。对于所研究的情况,水冷式集中空调方案的寿命周期能耗是分体空调方案的6.6倍,认为分散式空调仍然是目前最节能环保的住宅空调方式,盲目推广集中式空调会使我国住宅空调能耗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52,自引:10,他引:52  
龙惟定  胡欣 《暖通空调》1998,28(6):13-17
根据上海地区办公楼、商办楼、宾馆和商厦能耗调研的数据,对上海公共建筑空调能耗的现状作了评价。认为上海建筑用能水平较低,用能不尽合理,提出用系统能量效率比用单位面积平均一次能耗量作为建筑节能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以南昌市某公建为例,实地调研获取案例建筑的基本数据,基于e QUEST全能耗模拟软件以及新旧公建节能标准,对建筑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空调机组COP可以使建筑全年运行能耗满足新的国家标准,但对机组性能要求较高,初投资增加太大,应综合考虑将高效照明技术、新型围护结构与空调系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通过对空调系统进行能效诊断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我国江浙地区某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效诊断,通过对该大楼能耗数据监测平台提供的分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及对空调系统典型工况进行测试发现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空调系统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节能效果进行分析,为大楼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F座办公楼空调系统组成及运行方式,通过实测数据对其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对该楼采用的空调系统和普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楼所采用的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和较高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家用分体空调不同新风引入形式下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模拟实验室中,测量了不同送风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及空调能耗,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实验表明,不同新风引入方式、引入风速、引入风量等对室内热环境和分体空调的能耗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某公共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为对象,应用DeST软件模拟通风空调建筑全年热负荷和全年冷负荷,采用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分析空调系统的能耗,从能源消耗的品质和数量上分析空调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ECC,同时探讨了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林  李震  吴良柏 《暖通空调》2007,37(12):85-90
针对一个独立新风、集中排风并带全热交换器能量回收的医院输液室空调系统,实验测试了空调系统的能耗,计算了全年节能潜力,并通过测量室内CO2浓度,研究了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该空调系统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可以节约能量,是医院建筑的理想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风负荷占建筑能耗的比重很大,而热回收可以有效减少新风负荷。为进一步细分空调系统中热回收装置的全年运行情况,提高热回收装置的节能运行效果,针对北京地区办公建筑,以研制的热管式热交换器为例,利用De ST软件构建了办公建筑模型。空调系统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引入平衡温度的概念,划分了热回收装置的全年启停时间及对应运行模式,根据标准气象年的气象数据绘制能量回收效果图,得到相应模式下的热回收量,可节省62.6%~66%的新风负荷,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