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水平放射性放废物(简称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不仅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关系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核废物的特性及其危害 在核工业生产、核能利用、同位素应用和核物理研究试验中,都会产生放射性气体、液体和固体废物。按其放射性强度可分为高强度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中强度放射性废物(简称中放废物);低强度放射性废物(简称低放废物)三类,亦常称之为居里级、毫居里级和微居里级废物。从安全处置核废物的角度来看,它的主要特性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的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始于1985年,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局下设有“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协调组”负责研究项目的计划,协调和实施,协调组的组长单位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参加单位有核工业北京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已初步提出了高效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发展计划,其目标是2040年左右建成一个国家地质处置库,中国将采用深地质处置方式处置高放废物,处置对象为  相似文献   

4.
固化体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到高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的安全性,因此,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锆英石具有将锕系核素作为晶体的组成部分固定在晶格中的性质,普遍认为它是固化高放废物中锕系核素  相似文献   

5.
<正>副主编:王驹,男,1964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中核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放射性废物技术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6.
应地矿部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地质工程学教授P.A.Witherpoon于1985年4月下旬来京访问,与部水文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部分技术人员就核废物地质处置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双方在此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前景和途径做了初步探讨。访问期间,教授应邀做了“放射性废物的地质处置”专题学术报告,向部在京有关单位和核工业、水电等部有关人员介绍了国际上核废物地质处置工作动态、经验以及有关地质调查、选址、勘察及试验的原则,方法和技术标准,并以他主持的美国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7.
<正>核废物处置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处置方法中吸附法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方法,并且广泛应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置和重金属离子处理中。分离提取铯主要由于:1近一个世纪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放射性废物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核废物处置已是目前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水是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放射性物质一旦泄漏进入水体,将可能加快扩散速度、扩大影响范围。137Cs半衰期长、容易迁移和转移,是高放废液中主要的裂变产物,因此去除137Cs对放射性废  相似文献   

8.
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处置及环境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0,16(4):247-250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类从事的工农业生产、军事、科技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评估、治理地质生态环境中的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已成为当前地质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于1992年11月26日至27日,在河北石家庄市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召开了航空放射性测量资料编图成果评审会。聘请核工业、地矿、冶金、有色和环保部门的16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完成的《中国航空伽玛射线强度等值图》(1:100万)(以下简称等值图)和《中国航空放射性测量工作程度及异常点成果图》(1:100万)(以下  相似文献   

10.
王志明 《铀矿地质》1995,11(2):121-123
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确立,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把环境评价和一半保护确定为5大技术开发项目之一。基于多年从事放射性铀矿床的成矿理论和找矿研究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引入了国际上新近发展的新技术,开发了环境评价、高效废物及中低放废物处置库的选址、勘查和评价、核设施退役中核废物的填直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承担项目的过程中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和提高,我们初步打开  相似文献   

11.
凡人类从事于与核材料有关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可能产生不同活度的放射性废物。高放废物由于具有放射性水平高、发热量大、核素寿命长等特点,其安全处置倍受全球科学家和广大公众所重视。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国际上公认为处置高放废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国采用多重工程屏障系统(包括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及其外包装和缓冲/回填材料)和适宜的地质围岩地质体共同作用来确保高放废物与生物圈的安全隔离。参照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处置概念,本文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工程材料(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外包装、缓冲材料、回填材料),以及其材料选择、设计要求和研究重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在核电站和核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于低放(极低放)的放射性废物,尽管这些废物放射性强度较小,但也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在目前的极低放废物处置中,一般选择浅层掩埋,周围加固的方式进行[1-3].我国西部某单位是我国重要的与核有关的单位,经过长期运行,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极低放废物需要处置.为了合理选择场址进行废物处置,必须进行备选场址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为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9年8月30日 ̄9月3日在韩国召开了“核燃料循环末端及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管理技术国际研讨会”。会议交流了85篇论文,包括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技术路线,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管理,中低放和高放废物的处理、整备和中间储存,中低放和高放废物处置技术,退役废物管理等内容。本文介绍会议概况以及韩国的放射性废物管理概况。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13,(3):F0004-F0004
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隶属于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是核工业唯一一支立足西南地区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云、贵、川、渝、藏等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等任务,负贵管理西南地区放射性矿产储量、  相似文献   

15.
田贵  刘自超 《地质论评》2019,65(Z1):9-10
正我国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伴生放射性废物,其特点为比活度范围大、数量多、涉及行业广、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不均衡等特点,给周围的辐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孙庆红,2005)。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2018年7月份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可能产生不同活度的放射性废物。其中高放废物由于具有放射性水平高,发热量大,并含有对生物极有害的α放射性的长寿命核素等特点,其安全处置倍受全球科学家和广大公众所重视。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国际上公认为处置高放废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我国采用多重工程屏障系统(包括废物固化体、废物容器及其外包装和缓冲/回填材料)和适宜的地质围岩地质体共同作用来确保高放废物与生物圈的安全隔离。膨润土由于具有极低的渗透性和优良的核素吸附等性能而被国际上选作缓冲材料的基础材料。经过全国膨润土矿床筛选,高庙子膨润土矿床被选作我国缓冲材料供应基地,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缓冲材料的研究以产自该矿床的深部钠基膨润土作为基本组成材料。本文介绍了高庙子膨润土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的基本特征。该膨润土与国外同类型材料相比具有蒙脱石含量高(75%左右),杂质矿物相对较少的特点,这对系统和深入研究该材料以开发我国缓冲回填材料技术,确保高放废物的安全有效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组织,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承办的中日韩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5日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国家核安全中心、中核地质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13,(1):F0002-F0002
核工业280研究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核工业唯一一支立足西南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云、贵、川、渝、藏等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等任务,负责管理西南地区放射性矿产储量、地质档案资料等工作,是一支集铀矿地质与科研、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新型地勘队伍。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废物处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是制约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处置场地核素运移污染的风险问题,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及其选址、核素运移试验和核素运移模型进行了回顾和论述.指出采用多重屏障系统进行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其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处置场的选址应遵循就近原则,并应从环境水文地质的角度来构建...  相似文献   

20.
核工业280研究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核工业唯一一支立足西南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云、贵、川、渝、藏等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等任务,负责管理西南地区放射性矿产储量、地质档案资料等工作,是一支集铀矿地质与科研、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新型地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