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两组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组同时用苦参素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于24周后停止。检测HBV标志物及HBV-DNA、ALT、YM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8周后HBV-DNA和ALT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提高48周后HBV-DNA和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立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每次100mg,每日清晨空腹口服,每日1次,疗程12个月。治疗组应用拉米夫定的剂量、方法和疗程同对照组,并联合应用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所有病例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获得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免疫学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中药疏肝健脾、化湿解毒活血剂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苦参素200 m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2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协同作用,可以防止肝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拉米夫定组44例,用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43例,以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3、6、9个月后HBeAg、HBV—DNA转阴以及9个月后血清咖妃吨及HBeAb转换情况。结果:治疗3、6、9个月后两组HBV—DNA转阴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6,9个月后两组HBeAg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9个月后血清HBeAg及HBeAb转换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2例,均显示ALT升高、HBeAg、HBV-DNA阳性、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呈不同程度升高。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组(Ⅰ组)50例及单用拉米夫定组(Ⅱ组)32例,拉米夫定100mg,1次/d,总疗程为1年;苦参素600mg加入10%GS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个月,2个月后改为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3次/d,总疗程为1年。最初3个月每4周检查肝功能、HBV标志物、HBV定性定量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PCⅢ、Ⅳ·C、LN各1次,后改为每3个月检查上述项目1次。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0.5~2年。结果:治疗26周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转换率、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PCⅢ、Ⅳ·C、LN下降,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治疗结束时,HBeAg、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PCⅢ、Ⅳ·C、LN下降,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ALT和HBeAg/抗-HBe转换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观察Ⅰ组有2例复发,Ⅱ组有6例复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胸腺肽d1和拉米夫定(100mg/d)联合治疗(治疗组),起初6个月同时使用拉米夫定和α1胸腺肽,随后单用拉米夫定6个月;选择48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共治疗1年。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α1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HBeAg、HBV-DNA均阳性的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按1:1的比例进入两个不同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苦参素注射液60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2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3次,疗程4个月;α-2b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总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独使用α-2b干扰素,用法同联合治疗组中α-2b干扰素的使用,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联合治疗组为64.44%,对照组为41.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2.22%;HBeAg阴转率.联合治疗组为58.88%,对照组为35.55%;抗-HBe阳转率,联合治疗组为46.669%,对照组为25.55%.结论:联合治疗组对HBV-DNA阴转、ALT复常、HBeAg阴转及抗-HBe阳转,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拉米夫定100rag每日一次,服用12周、24周(总疗程1年以上);舒肝宁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静脉用药4周。对照组:拉米夫定片100mg每日一次,服用12周、24周(总疗程1年以上)。观察治疗后肝功能24周、48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肝纤维化四项标准,结果:分析24周、48周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及肝纤维化四项标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联合中成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 的影响.方法 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和Meta分析.结果 5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1个联合治疗方案、4121名患者纳入研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CHB疗程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45,1.97,1.64,95%可信区间分别为(2.12,2.84),(1.70,2.27),(1.43,1.88),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转阴率的疗效有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的趋势.其他联合治疗方案由于样本例数少而无法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盛雄  樊静  章前标 《江西中医药》2006,37(11):26-27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抗乙肝病毒的有效办法。方法:在服用拉米夫定的第7个月加用苦参素注射液,观察HBV标志物及HBV-DNA变化。结果:苦参素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提高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结论:苦参素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拉米夫定的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提高,表明两药有较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徐菁  黄桂芹  耿建洪 《河北中医》2009,31(10):1508-151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清热解毒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的活动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予乙型肝炎清热解毒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同时予拉米夫定,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对照组71例予拉米夫定,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观察2组血清HBV-DNA、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和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HBsAg阴转率为5.9%,对照组阴转率为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67.6%、HBeAg阴转率32.4%,对照组HBV-DNA阴转率42.3%、HBeAg阴转率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及Child-Pugh评分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乙型肝炎清热解毒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肝胆湿热型的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疗效理想,能有效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胶囊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拉米夫定,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为68.75%(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3.06%和65.31%,均高于对照组的41.67%和31.25%(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复方甘草酸苷50 m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血清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上述指标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类2组,2组均予干扰素300 IU肌注,隔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肝功能复常率、HBsAg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用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用拉米夫定、单用干扰素、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B组单用拉米夫定,C组单用干扰素,疗程均为1a,对比观察治疗后第3,6及12个月的疗效。结果A、B、C组第12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2%,84%,50%,HBeAg阴转率分别为64%,32%,4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6%,12%,3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虽可提高疗效,但无疗效叠加作用,故不推荐三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6.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用维生素、肝泰乐、护肝片等护肝支持治疗,疗程5个月。治疗组42例,除用上述方法治疗外,加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00ml静脉滴注,连用2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5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ALT、SB及HBeAg、抗HBe、HBVDNA变化。结果治疗1疗程,治疗组症状、体征及ALT、SB均明显好转,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且停药3个月后仍保持疗效。结论苦参素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及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且疗效稳定,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联合灵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灵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用灵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组在促进HBV-DNA转阴、HBeAg阴转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够较早使ALT恢复正常,并且最终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YMDD变异治疗组有l例,对照组有6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联合治疗产生YMDD变异少于对照组。结论:灵芝胶囊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快速抑制HBV-DNA的复制、促使HBeAg的阴转和血清转换。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8.
蒲剑英 《河北中医》2002,24(3):209-2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 2 8例用拉米夫定 1 0 0mg/d口服 ;健肝冲剂 1 0g/包 ,每日 3次。对照组 2 6例单用拉米夫定 1 0 0mg/d。 2组疗程均为 6个月。结果治疗组HBeAg、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3% ,对照组为 76.9%。 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和甘利欣护肝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口服;甘利欣胶囊2粒/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将治疗8周后和治疗前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疗程中均未见明确与药物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变态反应。丹参酮ⅡA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和甘利欣护肝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酮Ⅱ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肝纤维化能更明显地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腺α1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胸腺肽α1 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用6个月,同时加用干扰素500万单位,肌肉注射,前两周每日一次,以后隔日一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33例,仅用干扰素500万单位,肌肉注射,前两周每日一次,以后隔日一次,疗程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12个月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c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干扰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