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竭尽全力地在物质生活上保证子女的饮食营养,费尽心思地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特殊儿童家长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36位年龄在2~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教育的比例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残联的康复中心等机构接受教育,但也有部分家长选择让他们的孩子上普通幼儿园。家长的希望和选择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每一个学龄前儿童需要经历的阶段,进入小学是开启新的学习生活、解锁新的身份的重要节点,六到七岁的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增高。但是,在这个儿童关键的成长节点,却有很多幼儿出现不适应、不习惯的现象,不愿意接受自己要升入小学的现实,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成长。幼小衔接是建立在处理好幼儿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身体发展特点之上的,是让儿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也需要做好和家长的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兴华 《今日教育》2007,(3S):34-35
今天是值得纪念和激动的日子.因为你们现在就是正式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子女从今天开始便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大家都知道“万事开头难”.更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应该特别注意:子女要进入角色.家长也要进入角色。作为教师.我更知道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担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担负着一个学生一生的幸福.甚至担负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我明白每一个学生对各位家长意味着什么。我们会竭尽全力.用我们全身心的爱去呵护他们.让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高旭  姚岚 《辽宁教育》2005,(1):22-23
网络依赖带给青少年成长许多负面的影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切实感受到了这种负面影响。我们想方设法,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呼吁社会,希望社会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限制青少年进入网吧;我们告诫家长,希望通过家长的严格管教,阻止青少年沉溺网络。然而,  相似文献   

6.
在对儿童食品消费的调查中发现,儿童食品消费中存在十大健康安全问题。一些家长缺乏儿童食品健康安全意识,希望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家长们注意避免、减少出现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潘婷婷 《辅导员》2010,(14):58-58,53
"随班就读"已成为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容纳式"教育的最佳形式。随班就读受到众多残疾儿童家长的欢迎,他们希望孩子能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使他们在文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到良好教育。但是,受接纳和被尊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基本情感体验,包括智障儿童在内,和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一种与同伴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竭尽全力地在物质生活上保证子女的饮食营养,费尽心思地创造更好的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日两国478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家长和孩子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进行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家长对自己和孩子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都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日本家长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家长,即他们希望很快把东西归还;不同性别的儿童对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差异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年龄越小越希望别人归还自己的东西,而且越容易说出请还东西;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对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不受国别的影响。此研究结果有望对家庭教育中的分享行为和诚信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业不良的儿童在班级中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尊重、接纳,在家中也常常受到家长的责骂,儿童自己的受挫感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灰心丧气。尤其是那些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儿童,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甚至他们的人格发展也会受阻。帮助儿童摆脱这种状况是家长、老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与家长的接 触中,我们发现:学习问题 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虽然,孩子们主要的学习时 间是在学校,但家长的引导 也很重要。所以,在本期的 “教子有方”中,我们特意选 发了几位家长在学习方面 给予孩子帮助的文章,以他 们的亲身感受谈他们的教 子经验。希望能对家长们 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口号,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这样的口号“怂恿”下愿意为各种学前教育产品埋单,但是他们却甚少理性而审慎地思考过这一口号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笔者通过分析其中的价值观及儿童观,为家长们揭示其荒谬性和欺骗性,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遵从儿童自身的节奏,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长,让儿童拥有一个自由自在、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刚满四周岁的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学习以后,他们的生活空间得到了扩大.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身心也得到很怏地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向幼儿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要求儿童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要求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要求儿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与学生家长交流。我希望能把我们的建议传达给家长,让家长接受.供他们参考: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听到家长的呼声。改进我们的工作。但是.在实际交往中,我们感到家长好像并不真正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怎样做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呢?  相似文献   

16.
正一、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智力残疾儿童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智力障碍儿童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孩子未来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教育得当,智障孩子同样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这些对家长来说做起来特别困难,缺乏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要使儿童健康成长,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使其经常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而儿童经常生活在鼓励和希望的环境中,便是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 鼓励是一种心理营养素,让儿童在鼓励中生活,有利形成自信心理。经常鼓励,就会使儿童不断产生希望,产生积极动机;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又萌发起来,从而促进儿童永不停步,天天向上。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运用鼓励的办法去唤起儿童的自信心和点燃他们希望的火焰。当孩子有了进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让他们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很快掌握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摆在很多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尽快适应新环境 对于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保障.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不仅仅靠家长和学校来解决,教师的作用相当大,因为低年级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和任课教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行为古怪而又特别,但大多智力正常甚至超常,进入正常学校学习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必由之路。了解其特质,寻求并实施适应性策略是教师和家长帮助这类儿童跨越学习困难、更好适应正常学校教学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儿童进行英语教育不但是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家长的期望。但因为儿童自身的特点,往往家长也参与进了他们的学习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父母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