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25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获成功的手术体会。方法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N)寻找责任血管,将三叉神经与血管进行充分的游离,血管与脑干间置入Teflon棉。结果2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100%,无一例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熟悉桥脑小脑角显微解剖结构,掌握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对责任血管的正确辨认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部位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37例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42~73岁,平均为56.2岁,均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结果术中所见三叉神经受压部位不同手术预后不同,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入脑干处(REZ)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患者。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见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入脑干处,预示微血管减压术后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8例(96.7%),明显缓解、对症处理能够控制满意者2例.出现术侧耳鸣2例,面瘫2例,脑脊液漏1例.随访3~4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受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认识责任血管,术中注重手术技巧,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副作用,提出改良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11年4月收治住院的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4例,对手术技术及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的总有效率为98.6%,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发现复发率1.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从根本上解除了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术后完全保留了三叉神经各分支的功能,是目前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33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4例患者行单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3例患者行MVD+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术后出现1例脑脊液耳漏致化脓性脑膜炎,经对症治愈后出院。95%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单纯行MVD患者疼痛复发,症状轻微,未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未采取处理;部分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患者面目麻木和面瘫均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治疗时,根据造成患者的原因采取合理术式,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为神经性疼痛中最常见的疾患,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病人,年发病率为1/100000[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用药物治疗。随着显微外科和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微血管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28例病人术后,27例无疼痛症状。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对症治疗痊愈。术前做好Teflon的消毒,手术时注意显微镜使用,Teflon的使用及剩余保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中可见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有血管压迫者17例(94.4%),其中动脉压迫14例,静脉压迫3例,另有蛛网膜粘连索带状压迫1例。术后早期疼痛完全缓解16例(88.9%),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达100%,无手术死亡。随访2~5年,维持完全缓解15例(83.3%),部分缓解2例,复发1例(5.6%),持久并发症1例(5.6%)。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直接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临床疗效理想,术中创伤和神经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夏锡伟  周强  杨伊林  唐科  王强  陆军松  邵华明  周鹏 《江苏医药》2012,38(22):2744-274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 术中发现血管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其中23例为小脑上动脉,5例为基底动脉,1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2例为桥横静脉,复合压迫8例.随访5-51个月,35例(87.5%)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有3例于术后1-2年复发),5例(12.5%)部分缓解.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良好的术中显露、责任血管的准确判断及全程减压、精细轻柔的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后治愈36例(90.0%),显效3例(7.5%),有效1例(2.5%).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5例患者中,34例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3~12个月,1例复发.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原发性三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三叉神经功能可得到有效保护,可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 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77例采用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单纯性动脉压迫,7例为单纯性静脉压迫,23例为动静脉压迫,5例患者术中责任血管术中较难识别。7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0%,随访9~24个月,复发率为6.5%,予以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后复发患者疼痛消失。结论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理想,安全性好,且术中对多发性责任血管进行有效确认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制定完善的护理流程并强化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分析并发症护理效果,总结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6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头晕68例,头痛32例,恶心、呕吐42例,高热6例,不同程度患侧面瘫25例,面部麻木18例,听力下降15例,肺部感染患者5例,皮下积液4例,唇周疱疹3例,脑脊液漏2例,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经过对症治疗与护理,疗效显著。结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机制进行系统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18例,并根据患者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情况选择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或者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接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治疗,5例患者接受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治疗。17例患者手术结束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手术的早期有效率达到94.44%。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1.76%。分别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具有十分确切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6例面肌痉挛病例,35例(33.0%)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REN)有椎动脉通过。椎动脉处理方法:用Teflon棉包绕椎动脉后推向颅壁或天幕硬膜,将局部硬膜电凝使之变粗糙,在责任动脉或包绕动脉的Teflon棉与该处硬膜之间涂以少量医用耳脑胶固定,将椎动脉悬吊离开REN。结果3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效率100%,治愈34例(97.1%),另1例即刻未治愈而于术后3周延迟治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与椎动脉处理有关的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伴耳鸣2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处理方法该椎动脉达到满意减压效果。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手术方法和效果.采用乳突后发际内小切口,小骨窗入颅,寻找和判断责任血管,将责任血管从面神经出脑干区分离,置入Teflon棉絮减压.术后记录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责任血管为迂曲的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8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随访至术后3个月,遗有轻度耳鸣、听力下降1例,轻度眩晕1例,无面肌痉挛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治愈率高,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进行微血管减压治疗。结果159例(85.9%)患者术后疼痛消失,17例(9.2%)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95.1%。治疗有效的127例获随访3~96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4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6.2%。结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VD)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术者的经验和熟练操作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61例。其中,三叉神经痛40例,舌咽神经痛3例,面肌痉挛18例。随访5-22个月。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5%,舌咽神经痛手术有效率100%,面肌痉挛患者为94.5%。术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9例(15.5%);发生较重并发症1例(1.7%),无死亡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因血管压迫导致的相关脑神经疾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疗效评价。方法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7例,辨认并处理责任血管。结果治愈率9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缝线悬吊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病例。方法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21例患者,给予缝线悬吊法治疗。利用丝线将收缩的小脑上动脉环提起,悬吊在相邻的幕上。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感觉到疼痛减轻。随访4~30个月,无复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缝线悬吊法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患者显示了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改善了经典手术方式的神经营养血管牵拉,因此复发率低。本技术能够改善三叉神经和血管的压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