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龚崟  董宁  苏森 《中国数据通信》2004,6(12):99-103
目前3G和下一代网络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二者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并且二者有不断融合的趋势。本文以短消息在软交换中的实现为例,初步探讨了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对3G中采用WCDMA无线技术的UMTS网络的支持,给出了一种通过软交换实现与3G的无线网络进行互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网络是开放、多业务承载的网络,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它使3G向具有融合多媒体业务能力的全IP分组网络方向发展;伴随着WCDMA网络的发展,在软交换基础上构建WCDMA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阐述了软交换网络结构和WCDMA系统结构,并且简单地介绍了3G,在这些基础之上讨论了如何在软交换环境中实现WCDMA网络.  相似文献   

3.
罗毅 《电子科技》2010,(Z1):13-16
智能网是一个用于产生和提供电信业务的体系结构,目标是为所有的网络服务。由于3G移动智能网采用的是全IP方式进行承载,从而保证了其全IP核心网能够与下一代网络核心网实现有效的融合和互通。3G移动智能网做为下一代网络(NGN)的重要部分,其体系结构的发展演进也受到软交换技术的影响。因此作为NGN主流解决方案的软交换在3G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顺理成章的,可以有效地促进未来基于软交换的单一通信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赵霞 《信息技术》2009,33(8):182-184
下一代网络是开放、多业务承载的网络,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它使3G向具有融合多媒体业务能力的全IP分组网络方向发展;伴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在软交换基础上构建无线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阐述了软交换技术和无线网络,并且简单地介绍了3G,在这些基础之上讨论了无线网络中的软交换.  相似文献   

5.
随着下一代网络技术和设备的逐渐成熟,软交换网络和3G网络建设正成为热点。下一代的网络是以IP为基础的,无论是软交换体系结构还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都采用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络。IP信令网络的发展与演进也逐步提到运营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软交换是网络演进和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随着网络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交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和其在实现VoIP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了软交换实现VoIP和现有H.323方案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软交换在3G网络中的应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芳 《电信科学》2002,18(11):27-32
控制、承载、业务的分离,则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以及软交换(softwitch)技术的核心概念,3G技术则是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在简单介绍NGN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Release5核心网的技术构成进行了分析。借助于软交换技术,UMTS Release5也实现了控制、承载、业务的分离,从而可以保证3G网络与下一代网络的顺利融合。  相似文献   

8.
首先探讨了电信业宏观环境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世界电信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转型期;然后提出并探讨了网络演进的主要战略方向.即接入网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演进.交换网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互联网向以IPv6/MPLS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移动网向以3G,E3G,8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传送网向以ASON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丽演进:最后指出融合将是下一代网络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和长期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软交换是网络演进和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随着网络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交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和其在实现VoIP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了软交换实现VoIP和现有H.323方案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软交换的定义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分组网络中承载话音、数据和图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下一代网络(NGN)模型,实现在分组网络中,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有效承载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作为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模块,软交换为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设备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  相似文献   

11.
陶志强 《通信世界》2007,(36B):17-18
软交换技术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核心技术。在移动核心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核心网内资源的共享和集中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当前软交换技术已经成熟,提供业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验证,因此目前在移动运营商的2G核心网络中都大量使用移动软交换设备,目前的应用模式多为软交换设备、分离架构、TDM承载语音的软交换组网方式。随着IP骨干网的建设初具规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骨干传输网的利用率和网络投资的效益,进一步发挥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在现有条件下的GSM核心网络中实现VoIP(语言IP化)和信令IP化、宽窄带信令互通是目前2G移动核心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主要讨论基于IP的移动软交换在2G网络中的应用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王璐 《电信快报》2005,(10):9-11,22
文章简单概述了传统移动交换中心(MSC)在3G时代的演进。在移动下一代网络(NGN)中,MSC将分裂为移动软交换(即呼叫服务器)和媒体网关,控制层与承载层分离是NGN区别于传统核心网络的主要特点。NGN的产生是由数据业务需求及技术演进的趋势共同推动的。文章介绍了移动软交换的技术优势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描述了移动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功能划分和接口要求。最后,展望了3G时代即将来临,以及国内运营商的网络演进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葛琳  马宏 《电信科学》2007,23(4):75-79
随着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如何在软交换网络中实现监听和控制成为了热点问题.文章重点研究了软交换网络自身的特性,分析了现有的软交换网络监听接口规范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了一种可以同时实现对网络监听和接续控制的软交换网络监控模型设计方案.文章最后以SIP(会话初始协议)网络为例对该方案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并对监控的流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韦乐平 《移动通信》2006,30(6):13-17
文章首先探讨了电信发展环境的历史性变化和面临的转型重任,然后分别探讨了几种演进:向以软交换/IMS为控制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E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向以IPV6/MPLS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ASON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最后指出融合将是下一代网络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四个构成层次阐述了电力企业下一代网络通信平台的构建:采用以MSTP技术对电力传输网进行改造;建设IP+MPLS数据网络,保证网络平稳过渡到IPv6;以软交换为核心,促进网络融合,拓展新业务;利用3G业务助力电力行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3G的日益临近,如何改造目前的2G移动核心网,使其既能支持现有的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移动核心网络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突破现有移动核心网设备的性能瓶颈,支持移动核心网向下一代移动网络(面向IMS)的演进,业界提出了基于IP的、兼容2G/3G、面向IMS的移动软交换核心网建设思路:即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承载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这种核心网既支持现有2G网络,又支持未来的3G网络,还支持TDM/IP混合组网。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如何转型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IMS和软交换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二者的共同点和区别,并阐述了IMS和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首先探讨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和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移动核心网规划、建设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将业务与信令控制分开,基于IP承载的面向3G、IMS的软交换核心网,实现既支持2G网络,又能适应未来3G网络的思路已为业界所公认。在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进程中,语音IP化即IP承载网承载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以陕西移动为例就移动核心网软交换化进程中语音IP化阶段的特点,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探讨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扣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演进,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和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