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浮选捕收剂气浮浓缩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浮选捕收剂SESN为表面活性剂,用气浮法对某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进行浓缩试验。结果表明,气浮时SESN的用量、pH值是影响污泥的水回收率及浓缩污泥的含水率的主要因素。当SESN用量为37.5mg/L时,气浮10min,水回收率为79.6%;浓缩污泥含水率从气浮前的99.44%降低到96.8%。用红外光谱及SEM对表面活性剂与污泥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ESN和污泥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
脉石英反浮选制备高纯石英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捕收剂种类、用量、混合捕收剂配比及浓度等因素对某脉石英砂除杂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捕收剂反浮选,除铁提纯效果较理想,优化的工艺参数如下:粗选时矿浆pH值为5,矿浆质量分数为20%,捕收剂丙撑二胺用量为80g/t,起泡剂2#油用量为75g/t;精选时矿浆pH值为9,矿浆质量分数为20%,石油磺酸钠和辛基羟肟酸按4∶1质量配比,用量为150g/t,起泡剂2#油用量为75g/t。最终石英砂精矿杂质元素总量为99.01μg/g,其去除率为53.96%,元素Fe和Al除去率分别为84.15%和37.50%。  相似文献   

3.
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对广西某地硅锌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碳酸钠用量、六偏磷酸钠用量、不同类型的活化剂、硫酸铜用量和油酸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能够有效实现硅锌矿的浮选,在原矿品位10.2%条件下,锌精矿品位达到了45.03%,浮选回收率达到81.05%。  相似文献   

4.
根据铜冶炼混合渣的性质,重点考察捕收剂种类、捕收剂用量、活化剂用量、中矿再磨等因素对渣选铜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黄药作捕收剂,用量分别为粗选Ⅰ120 g/t,粗选Ⅱ60 g/t,扫选Ⅰ和扫选Ⅱ均为30 g/t;添加硫化钠作活化剂,添加量在粗选Ⅱ600 g/t、扫选Ⅰ300 g/t的条件下,闭路试验铜精矿品位为33.43%,铜回收率为94.96%。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5.
杨林  张锦仙  吕超  马原琳 《金属矿山》2022,51(3):124-128
云南文山某低品位铝土矿Al2O3及SiO2含量分别为44.35%、10.52%,Fe及TiO2含量分别为13.36%、4.64%,属于高铁高钛、低铝低硅型铝土矿;可回收铝矿物主要以一水硬铝石相态存在,铁矿物主要包括赤铁矿与针铁矿,钛矿物主要以锐钛矿相态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对该矿石进行了铝硅浮选分离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捕收剂种类与用量、磨矿细度、调整剂用量、抑制剂种类与用量等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以改性组合脂肪酸KYB为捕收剂,硅酸钠+GY 3为组合抑制剂,碳酸钠为调整剂的药剂制度。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条件下,采用“1粗2精1扫”闭路试验可获得铝精矿Al2O3含量为53.34%、铝硅比为9.79、Al2O3回收率为81.62%的技术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该类铝土矿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及借鉴。  相似文献   

6.
废水中磷酸铵镁浮选捕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实验室模拟的氨氮废水 ,研究了用浮选法去除氨氮沉淀过程中生成的磷酸铵镁的捕收剂。试验的捕收剂有十二烷基脂肪酸、十四烷基脂肪酸、十六烷基脂肪酸、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五种 ,考察了不同浮选pH值和不同药剂添加量时的浮选效果 ,结果表明用上述五种药剂都可以实现磷酸铵镁的浮选去除 ,但不同药剂有不同的浮选效果。油酸钠是最佳捕收剂。  相似文献   

7.
捕收剂对煤泥反浮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糊精作抑制剂 ,仲辛醇作起泡剂 ,在先用起泡剂浮起易浮煤之后 ,考察了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 :用十二胺盐酸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捕收剂时 ,浮尾灰分最低 ,分别降至 8 0 9%和 10 2 7%;当十二胺用量为 70 0g t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为 5 0 0g t时 ,反浮选效率均达到最大 ,分别为 4 3 6 9%和 32 80 %。实验结果表明 ,十二胺对煤泥的反浮选效果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好。此外 ,文章还讨论了糊精用量对煤泥反浮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混合捕收剂浮选难选钛铁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油酸钠、硬脂酸钠和现场混合药剂FH三种捕收剂单独及混合作用于钛铁矿纯矿物、人工混合矿的浮选行为。探究了混合捕收剂对六安钛铁尾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油酸钠与硬脂酸钠混合以及油酸钠与FH混合后浮选效果增强, 产生正协同作用, 药剂的最佳混合比例分别为7∶3和5∶5。当钛铁矿矿浆浓度为40%, FH油酸钠混合药剂用量为750 g/t, 硫酸用量为1 250 g/t 时, 钛铁矿回收率和品位分别为67.14%和32.60%, 相比单独使用两种捕收剂, 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6.89%和8.97%, 品位分别提高了11.95%和6.02%。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当前污泥脱水难的问题,以褐煤热解半焦作为污泥调理剂对污泥进行调质处理,并采用污泥重力浓缩脱水的实验方法探讨了褐煤半焦对污泥调质与深度浓缩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半焦对污泥进行调质,能够改善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沉降性能以及浓缩污泥的机械脱水性能,当100 g污泥中加入2 g半焦时,浓缩污泥的含水率由调质前的91.13%降低至调质后的78.05%,浓缩污泥经真空抽滤后所得滤饼的含水率由调质前的65.00%降低至调质后的49.50%。污泥浓缩前20 min内,污泥的平均沉降速率由调质前的2.67 mL/min提高至调质后3.25 mL/min。通过污泥调质前后的粒度分析和半焦的扫描电镜图像分析,探讨了半焦对污泥调质与深度浓缩脱水的机理,其机理主要表现在半焦对污泥的吸附作用及半焦对污泥亲水性能的消弱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胺取代脂肪酸捕收剂对齐大山铁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性地在脂肪酸α位碳原子位置上引入极性胺基基团,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铁矿浮选药剂DMP-3,并以此为捕收剂对鞍钢集团齐大山选矿厂混合磁选精矿进行了反浮选试验研究。在浮选温度30℃,矿浆pH值11.50,淀粉用量600g/t,捕收剂DMP-3用量600g/t,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的闭路浮选试验流程,获得精矿铁品位65.84%,回收率89.85%,尾矿品位10.32%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胺代改性脂肪酸捕收剂DMP-3具有无需活化,药剂用量少,低温活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脂肪酸、醇胺有机物以及有机酸酐等为原料, 经酰胺化、酯化和磺化合成了一类共3种新型捕收剂。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研究了其浮选性能。结果表明, 当3种捕收剂用量大于60 mg/L时, 在较广泛的pH范围内对钛铁矿的回收率均超过80%, 对钛辉石的回收率只有20%左右; 对于品位为20.54%的人工混合矿, 在不添加任何抑制剂的条件下一次粗选精矿品位为40%。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动电位测试手段研究了新型捕收剂在钛铁矿和钛辉石表面的作用机理。捕收剂在钛铁矿表面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 以化学吸附为主; 而捕收剂在钛辉石表面的吸附较弱, 从而可以实现钛铁矿和钛辉石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几种捕收剂、增溶剂、助溶剂和抑制剂用于磷矿反浮选的选别效果,用贵州瓮安磷矿矿样进行了单一反浮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比较的几种捕收剂中,WF-01捕收剂的反浮选分选效果最好。同时,添加适量的聚山梨酯和尿素之类的增溶剂或助溶剂,有利于改善捕收剂的溶解性能,提高反浮选分选效果。在用磷酸和硫酸作抑制剂的对比试验中,发现在同等用量条件下,磷酸对磷酸盐矿物的抑制效果比硫酸要好,但成本比硫酸要高。  相似文献   

13.
螯合类捕收剂与脂肪酸类捕收剂的组合使用是黑钨矿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单矿物试验方法研究了GYB螯合捕收剂和731、GYR、TAB-3三种代表性脂肪酸类捕收剂联用对黑钨矿和脉石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采用表面电位测定、红外光谱测定方法,对GYB、TAB-3以及两种捕收剂联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GYB与脂肪酸捕...  相似文献   

14.
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对石英的捕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安  樊民强 《金属矿山》2014,32(10):51-55
通过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和实际磁铁矿石磁选精矿反浮选试验,比较了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与十二胺和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并通过吸附热、吸附量和吸附过程焓变的测定比较了3种捕收剂与石英表面作用的强弱。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捕收剂最适宜的矿浆pH条件均为6~8,但无论矿浆pH如何变化,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对石英的捕收能力都强于另两种捕收剂。实际矿样反浮选试验结果显示,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可在比另两种捕收剂更低的用量下获得比另两种捕收剂更好的分选指标,说明十二胺聚氧乙烯醚不仅捕收能力强,而且选择性好。吸附热、吸附量和吸附焓变测定结果显示,不同pH下3种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都是自发进行的,且均为物理吸附,但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在各pH下与石英表面的吸附作用都比另两种捕收剂强,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浮选试验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5.
周芳  池汝安 《金属矿山》2018,47(4):27-34
浮选是高效回收矿产资源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气泡作为浮选载体在浮选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气泡-油泡-活性油质气泡为线索,对比了传统气泡与改性后油泡(气泡表层包裹一薄层油性捕收剂)、活性油质气泡(气泡表层包裹一薄层含有捕收剂的中性油)的浮选特性。通过浮选动力学分析了气泡与油泡、活性油质气泡浮选的区别,传统气泡浮选与改性后的油泡浮选均为2步反应,而活性油质气泡实现了1步浮选,大大降低了气泡与矿物颗粒间的黏附功,提高了浮选效率。从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解离度这个角度分析了活性油质气泡的表面性质,指出活性油质气泡的表面电性由表层中性油中添加的捕收剂和p H决定。通过DLVO理论计算了不同气泡与矿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能,从理论上解释了活性油质气泡浮选指标更好的原因。活性油质气泡在选矿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活性油质气泡与矿物表面的作用均强于传统气泡与矿物表面的作用,即活性油质气泡对矿物具有更强的捕收能力,相较于气泡和油泡的浮选,活性油质气泡浮选有利于提高浮选效率,降低捕收剂用量。活性油质气泡作为浮选载体从气泡这一特殊视觉为浮选行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立式砂仓浓缩浮选尾泥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动态以及工业试验, 研究了复配絮凝剂Xn 处理成份复杂、浓度波动大、粒度极细的浮选尾泥浆的效果。在Xn 用量仅为5 mg/L 情况下, 尾泥浆在立式砂仓中浓缩沉降, 溢流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并可完全回收利用, 砂仓底流连续放砂浓度达到56 %以上, 满足后续充填作业要求。该工艺为矿山实现无尾排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氧化铜矿捕收剂HZ对纯矿物的浮选行为,考察了溶液pH值、捕收剂用量等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捕收剂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捕收剂HZ适应pH值范围较广,在pH值为6~9时,均可取得良好的浮选性能,同时具有用量少、捕收能力强等优点。孔雀石-石英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当硫化钠用量30mg/L时,铜精矿品位可达50%以上,其回收率为65.14%。实际矿石闭路试验结果表明,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浮选工艺流程,可以获得铜品位为32.56%、作业回收率为61.56%的氧化铜精矿。  相似文献   

18.
In the quest of new, less hazardous, and more ambient-friendly froth flotation reagents, the use of biosolids or humic acids as both collector and frother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sulphide ores was investigated. Rougher flot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Denver cells on a laboratory scale, and metallurgical indicators such as copper recovery, copper concentrate grade, and concentration and enrichment ratio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but using conventional collectors and frothers for the industrial flotation of copper sulphide ores. With a dosage of 10% (w/w) biosolids, copper recovery and grade were 26% and 0.81%, respectively. The copper recovery and grade obtained with 1.5% (w/w) salt of humic acids were 29.7% and 3.5%,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pper recovery (65.1%) was obtained with conventional industrial collectors and frothers, but the grade was also low (3.1% Cu). With the same dosage of humic substances, humic acid show that the flotation rate consta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0.2 min−1) than that obtained with the same dosage of biosolids (0.09 min−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umic acids have more affinity than biosolids for copper-containing mineral species, and also show that biosolids and humic acids could be used as both collector and frother in the sulphide mineral concentration process by froth flotation. Because the distribution of iron in the concentrate obtained with biosolids is highest, these materials seem to have more affinity for pyrite.  相似文献   

19.
对某难选氧化锑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样为氧化锑矿物占60.31%,硫化锑矿占39.69%的混合锑矿,氧化率较高。通过开展活化剂、抑制剂和捕收剂种类和用量试验,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用混合浮选工艺可实现氧化锑矿和硫化锑矿同时回收。结果表明:以改性水玻璃-302为抑制剂,丁基黄药和EF105为捕收剂,硝酸铅为活化剂,松醇油为起泡剂,在最佳用量条件下,采用一粗两扫二精的浮选流程,可获得锑品位为16.01%、锑回收率为72.86%的锑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