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怀茂 《红水河》1999,18(4):73-75
升船机承船厢下水及浮运,是升船机制造及安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期及费用影响很大。本文针对岩滩升船机承船厢下水、浮运方案的选择及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今后升船机承船厢的施工更为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岩滩升船机现场调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增福  王怀茂 《红水河》1999,18(4):96-98
岩滩水电站1×250 t 级垂直升船机是我国第一座在建的非全平衡、承船厢下水式卷扬提升的大型船舶过坝工程,其设计、制造、安装及现场调试均属首次,承船厢下水式的升船机在国内外尚无先例,经过近两年的现场安装和调试,现已基本完成整机的性能项目试验,本文就升船机调试过程中的具体作法及完善措施进行探讨,供今后大型升船机设计、施工及现场调试借鉴。  相似文献   

3.
承船厢水平度是反映全平衡钢丝绳卷扬式升船机制造安装、调试质量和运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文章阐述了承船厢水平度偏差控制对升船机主提升机各卷扬机设备提升载荷均匀性的影响,提出了该最大偏差所引起各卷扬机提升载荷相对差不大于20%的控制设计原则,分析了影响承船厢水平度偏差的主要因素和计算方法,根据升船机的整体力学平衡条件和承船厢水平度偏差控制原则,推导出承船厢水平度偏差容许值的计算公式,并将成果应用于构皮滩第二级全平衡钢丝绳卷扬式垂直升船机,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沙沱升船机工程中的承船厢室轨道二期混凝土具有高落差、仓面小、对称分布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本工程采用了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的滑模施工技术,从滑模施工方案、模体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滑模施工在沙沱升船机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滑模施工对于升船机工程中的承船厢室轨道二期混凝土施工适用性较强,既能节约工期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力浮动式升船机输水系统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景洪水电站的水力浮动式升船机是通过改变设置在竖井中的平衡重浮筒与承船厢重量之差来驱动整个系统运行。本文根据设计方案,分别建立输水系统能量方程、平衡重浮筒——承船厢系统的运动方程和竖井充泄水的连续方程,并构成了水力浮动式升船机整个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输水系统水力特性及承船厢运行特性参数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承船厢运行速度平稳,最大加速度为 0.009m/s2,不超过加速度设计要求限值,说明水力浮动式升船机输水系统能够保证承船厢的稳定运行,竖井、平衡重浮筒及承船厢的布置型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丝绳卷扬垂直升船机的安全可靠性问题,对升船机系统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在不考虑重力波的情况下,导出了承船厢作纵倾运动时的水动压力计算公式;建立了承船厢纵倾运动与主提升机同步轴扭转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纵倾运动稳定性条件和影响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在稳定条件下承船厢纵倾运动与主机扭振的动态响应以及与升船机设计相关的参数计算公式,并以清江隔河岩第一、二级升船机为例进行了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升船机承船厢尺度大、机械设备繁多、载荷工况复杂,且为空间薄壁结构,采用常规解析法进行设计计算,偏于保守,容易造成承船厢重量偏大和主提升系统布置困难。文章通过对百色升船机承船厢进行纵倾稳定设计,确定主机和吊点布置方案,并根据承船厢运行特点和结构复杂性,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静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模态计算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色升船机承船厢的设计满足规范和经济性要求,且计算方法简便可靠,能全面反映承船厢结构的受力特性,对设计制造安装和后期运行监测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该计算方法可推广应用至同类型升船机承船厢的结构设计与改造中。  相似文献   

8.
梁仁强  李锋 《人民长江》2011,42(16):51-55
三峡升船机为国内首次采用的齿轮齿条爬升式垂直升船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升船机施工采用了许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对确保升船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塔柱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案、温度控制措施、施工期变形分析及施工精度控制措施、承船厢安装方案等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研究,结合施工实践对上述关键技术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廖乐康  罗文 《人民长江》2006,37(8):45-46
全平衡垂直升船机防事故能力,通常主要是指升船机防止承船厢漏水以及在承船厢漏水事故发生时升船机的事故应对能力.对于载运客船的升船机,防事故能力是升船机十分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对于以过货轮为主的升船机,需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针对事故的可能原因和可能产生的最不利后果,采取合理的漏水事故应对措施.为此首先应对漏水量的大小和漏水速率进行分析,为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案提供相关的依据.根据薄壁小孔出流的水力学公式,建立了不同事故工况下变水头小孔出流的承船厢漏水数学模型,导出了船厢失水深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并结合高坝洲升船机和彭水升船机,分析了承船厢在漏水情况下继续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三、升船机及金属结构 1.升船机长江是我国水运交通大动脉。在三峡枢纽的总体设计中,为满足不同时期的通航要求,采取了施工导流明渠、单级临时船闸、升船机和双线多级永久船闸等四种通航设施。其中升船机是解决施工期、蓄水期和永久期通航的重要设施之一。三峡升船机的规模和技术参数均属当前世界水平(见表3),其承船厢有效尺寸  相似文献   

11.
初曰亭 《红水河》1999,18(4):107-108
岩滩升船机是我国第一座垂直提升承船厢下水式升船机,此种升船机目前世界上尚无建成实例,监理工程师对如此复杂、无章可循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监理工作中遇到和解决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保证了升船机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浮筒式升船机是垂直升船机中的一种型式,这种型式的特点是将金属浮筒浸在充满水的(?)并中,利用浮筒的浮力平衡升船机活动部份的总重量。活动部份包括承船厢、浮筒支柱、和浮筒,承船厢是通过浮筒支柱与浮筒连结为一整体,驱动用爬升机械,要求能保证浮筒按所需的速度上浮或下沉,从而带动承船厢升降。浮筒式升船机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转较安全、消耗功率少,它与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相比较,根本的区别是,它利用浮筒和浮筒支柱完全代替了平衡重式升船机的滑轮、纲丝绳  相似文献   

13.
卧倒门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神经网络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在通过大量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NNCM-MFWS-SLC-TGO)。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卧倒门启闭时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初步预测。通过实测,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水口水电站坝高101m,航运过坝采用一线三级船闸和一线垂直升船机。水口升船机是当时国内已建和在建同类升船机中总体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也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和安装的大型升船机。在塔楼结构动力分析和试验研究、塔楼滑框倒模施工、升船机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承船厢整体制造和浮运、船厢安全锁定装置和船厢对接密封装置试验研究、整机安装及联调试验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水口升船机的建成是高坝通航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如养 《红水河》2000,19(4):49-50,53
岩滩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轨道二期混凝土高度70m,采用常规安装模板一次性连续浇筑混凝土到顶的办法,平均台班浇筑混凝土高度12m,施工速度快。使用塑料管导溜混凝土入仓,简单实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盘锦市辽滨水城内外海通航建筑物采用中国首创的部分平衡液压式垂直升船机型式,也是国内第一台入海式升船机,其规模按通过35.0 m×7.4 m×2.41 m(长×宽×吃水深度)的游艇尺寸设计。升船机由对称分布在承船厢两侧的4×300 t液压油缸提供升降动力,在承船厢两侧均匀对称布置12组平衡重,承船厢加载水总重2 050 t,平衡重总重1 200 t。介绍了该升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型式,重点阐述了各部件的设计方案及升船机运转、控制程序。相关经验可供我国同类型升船机的设计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7.
承船厢结构应力及变形空间有限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远杰  黄素新 《红水河》1999,18(4):66-69
介绍岩滩升船机承船厢的结构空间有限元计算方法与主要成果,并对单腹板式主纵梁、主横梁及承船厢结构的整体变形趋势和应力分布特点作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彭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C形密封的安装施工,探讨C形密封安装的施工工艺,总结安装工艺流程和安装施工过程中须重点注意的事项,可供其他类似C形密封的安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卧倒六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神经网络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在通过大量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NNCM-MFWS-SLC-TGO)。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卧倒门启闭时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初步预测。通过实测,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景洪水电站通航建筑物采用世界首创的水力驱动式垂直升船机,该种升船机能较好地适应景洪水电站下游水位变化快、变幅较大及承船厢下水的要求,提高了承船厢漏水等极端事故状态下升船机的安全性.为此,对该水力式升船机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和系统组成.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景洪水力式升船机的建成,将促进我国乃至世界高坝通航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