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台县地处微山湖畔,乌鳢养殖历史长,规模大,其养殖模式一般为采购7-8月份自然繁殖的野生鱼苗放养,次年养成.由于越冬期长,养殖周期长,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乌鳢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开展了乌鳢人工繁殖以及养殖的生产性研究,采用温室提早进行人工繁殖,温室培育鱼苗、室外池塘网箱培育鱼种以及池塘成鱼养殖等技术措施,当年鱼苗经过半年多的养殖,10月份养成规格都达到了0.5 kg以上的商品鱼标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在长江以北实现了当年养成成鱼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缩短乌鳢养殖周期,笔者于1997-1998年,在沅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选择2口面积均为333m^2的池塘,进行了使用乌鳢当年孵化的鱼苗,当年养成商品鱼的高产试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套养的乌鳢鱼苗,规格要比其它鱼类小.春投鱼苗,一般鱼类规格要在17cm以上,而乌鳢只能在5—7cm左右,大了容易伤害其它鱼苗,过小则觅食能力差,容易死亡。  相似文献   

4.
池塘套养乌鳢须注意四点1、套养的乌鳢鱼苗,规格要比其它鱼类小.春投鱼苗,一般鱼类规格要在17cm以上,而乌鳢只能在5—7cm左右,大了容易伤害其它鱼苗,过小则觅食能力差,容易死亡。2、投苗时间稍推迟。因为乌鳢生长速度要比草鱼慢,与鲢、鳙、鲤差不多,比...  相似文献   

5.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m×2m(长×宽)小水泥池...  相似文献   

6.
乌鳢是肉食性鱼类,营养全、肉质嫩、味道鲜美,且价格比普通鱼高4~6倍。多年来,人们欲在养殖水域套养乌鳢都未成功。最近,笔者在湖北省汉川县调查了几户套养乌鳢成功的专业户,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1.套养规格要比其它鱼类小春投鱼苗,一般鱼类规格在15厘米以上,而乌鳢只能在5~7厘米,大了易伤害其它鱼苗,过小则觅食能力差,容易死亡。 2.投苗时间稍迟据测试,同等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我国乌鳢的养殖现状,分析了乌鳢的养殖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开发乌鳢养殖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乌鳢人工养殖在目前的水产养殖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由于乌鳢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单产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乌鳢人工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然而,乌鳢养殖过程中常会发生病害而影响养殖效益.笔者坐诊鱼病门诊几年,获得了一些乌鳢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现对乌鳢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作一概述,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2年,省水产三项工程“乌鳢健康养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中的子课题“乌鳢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在建湖县大溪河开发公司进行了试验。试验面积3.8亩,投放乌鳢鱼种492kg,4478尾,收获乌鳢4739.4kg,4308尾,平均个体规格1.1kg,亩均产量1247.2kg,成活率96.2%,基本未发病,池塘水质及乌鳢质量均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要求。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乌鳢苗种培育的关键与配合饲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耀平  陈公立 《科学养鱼》2001,(10):45-45,47
乌鳢仔鱼刚从卵膜中出来时,个体发育还很不完全,非常娇嫩,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①乌鳢苗很容易受波浪、水流等的影响而粘绢死苗;②晚间结群栖息容易造成缺氧死亡;③体表无鳞容易受伤感染水霉和遭原虫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等的侵袭;④死卵、死苗腐败时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和油珠,污染水质环境等。因此,在网箱中或孵化器中繁育时,当鱼苗摄食活动正常以后,才可将鱼苗更换到大网箱或直接下池培育。一、乌鳢苗种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1.鱼苗的开口引食。乌鳢苗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小型水蚤等,个体大小控制在2…  相似文献   

11.
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2.8%。刚孵出幼苗的开口饵料同样为轮虫和枝角类等,因此可以象“四大家鱼”一样进行池塘发花培育鱼苗。  相似文献   

12.
乌鳢的人工繁殖及仔鱼摄食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黑龙江地区乌鳢的人工繁殖和仔鱼摄食生长研究,初步摸清了乌鳢的人工繁殖条件、催产方法、产卵和孵化等,并对受精卵和鱼苗的色彩变化进行了描述。仔苗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仔鱼不摄食人工鲟鱼开口饲料,这一阶段可进行鱼苗发塘,利用池中天然饵料喂养。仔鱼孵出4天卵黄囊吸收消失后,进行不同时间投喂活铒对鱼苗生长影响试验,在卵黄囊消失后1-3内天开始投喂活铒的鱼苗可快速生长,在4-7天内开始投喂的生长明显减慢,8天以后才开始投喂的已不能摄食活铒。  相似文献   

13.
杂交生鱼是由乌鳢(Charmaargus)和斑鳢(Channa maculata)2种鱼类种间杂交所得。乌鳢按鱼类分类学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乌鳢种,其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尤其以湖南、湖北两省居多。乌鳢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其生活水域中的小鱼、小虾是其食物来源,所以它也是池塘鱼苗培育的天敌。  相似文献   

14.
乌鳢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很有市场前景和可观经济效益的水产养殖名贵品种。为缩短乌鳢养殖周期,探索鱼苗当年养成的高产技术,作者于1997~1998年在沅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选择2口面积均为333m3的池塘,进行了乌鳢当年孵化的鱼苗,当年养成商品鱼的高产试验研究。现综述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2口池塘,面积各为333m3,池深2m,水深1-5m,底质为沙壤土,淤泥10cm,水质呈弱碱性,排灌方便,进水口高出池塘水位20cm,以防灌水时乌鳢逆游而消耗体力。1-2 隐蔽物设置池中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振宇 《内陆水产》2009,(6):47-47,49
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乌鳢苗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切氨基酸、脂肪和钙质,其数量、质量能否保证供应,是提高乌鳢苗成活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现将池塘培育乌鳢苗开口饵料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乌鳢(也叫“生鱼”或“斑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倍受消费者青睐,广阔的市场需求使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是近年淡水养殖发展较快的优良品种之一。天然饵料日趋匮乏,成为发展大规模养殖的瓶颈。膨化乌鳢颗粒饲料的成功开发,为发展乌鳢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生产资料条件。生产过程中发现乌鳢越冬后的早春季节管理通常难以掌握,根据生产经验,把乌鳢池塘养殖的早春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苏运生  许毅 《水利渔业》1999,19(5):15-15
乌鳢又称黑鱼、生鱼、乌鱼,肉味鲜美,医学上具补血、收敛作用,对伤口愈合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鱼越来越受到欢迎,我县石梁河翻水站利用院内鱼池进行黑鱼成鱼和鱼种的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池塘成鱼池面积675m2(25m×27m),鱼苗池为780m2(52m×15m)。成鱼池底为岂麻岩、烂石,四周为粘土,池深2m;鱼苗池为水泥池,水深1m。2池水源均为石安河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进水前清塘,每m3用生石灰225g带水全池泼洒消毒,包括池壁四周。野杂鱼虾要全部杀死,消毒后1…  相似文献   

18.
王振宇 《水产养殖》2010,31(4):28-29
<正>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d,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稍有疏忽,前功尽弃,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  相似文献   

19.
于福成 《齐鲁渔业》2004,21(11):21-21
乌鳢,又名黑鱼,具有适应力强、生长快、抗病力强、耐运输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为进一步研究乌鳢养殖技术,更好的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山东省安丘市赵戈镇于2003年建立了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同年进行了乌鳢池塘精养试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乌鳢池塘精养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赖传双 《内陆水产》2008,33(2):33-33
乌鳢,俗称黑鱼、才鱼、蛇头鱼等,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鱼类。乌鳢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还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乌鳢具有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快,产量高,养殖效益好等特点。因此发展乌鳢池塘无公害养殖,是广大养鱼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2006年,我们做了“乌鳢池塘无公害养殖试验与推广”的项目,效益可观。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