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确定原油 EACN 值的三种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不同标尺测定同一样品和用不用方法测定同一样品均获得一致的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这些方法测定了国内四种原油和一种煤油的 EACN 值。  相似文献   

2.
低界面张力体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国外在油-盐水-表面活性剂和助活性剂水溶液体系研究中提出的烷烃模型和等效烷烃碳数(EACN)的概念以及有关研究结果。由于这一进展,极大地简化了低界面张力体系的研究。方法的实质是用与原油界面张力特性类似的正构烷烃代替原油。对这种正构烷烃性质进行换算能够研究影响低界面张力体系性质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报刊摘录     
防蜡剂与清蜡剂,《石油钻采工艺》,1988年第1期,81~86页本文综述了采油中使用防蜡剂与清蜡剂的类型和作用.防蜡剂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稠环芳香烃型,活性剂型和高分子型;清蜡剂主要有油基和水基两类.文中还分析了防蜡剂和清蜡剂的发展倾向. OSE88202,确定原油EACN值方法的研究,《油田化学》,1987年第4期,293~298页本文对确定原油EACN值的三种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不同标尺测定同一样品和用不同方法测定同一样品均获得一致的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这些方法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柱色谱四组分分离方法(SARA)对胜利原油进行分离,依次得到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采用碱醇液法萃取胜利原油得到其酸性组分,测定了各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与烷基苯磺酸盐配制的系列标准溶液组成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原油的酸性组分在低质量分数时通过改变油相的等效烷烃碳数(EACN)影响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高质量分数时则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吸附,使得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大幅度升高。胶质对其模拟油-表面活性剂标准溶液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与酸性组分的规律一致;沥青质的界面活性弱于酸性组分,混合吸附能力较弱,高质量分数时使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小幅度升高;饱和分和芳香分只影响油相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原油和烃源岩中高分子量烷烃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HP6890气相色谱仪测定高分子量烷烃的定量方法,测定高分子量烷烃的碳数可达100,用正构烷烃标样nC20,nC30,nC40,nC50,nC60以及nC4D50作为内标对原油和烃源岩中低含量的高分子量烷烃进行定量。测得nC60的质量校正因子约为nC30的83%。对南阳油田3个典型高蜡原油样品和一个烃源岩样品中的高分子量烷烃进行了定量测定,3个原油样品中nC40以上的高分子量烷烃的含量分布在22.8-38.0mg/g油。平均占nC22以上正构烷烃总量的16%。东10井烃源岩(2765.5m)中nC40以上的高分子量烷烃占nC22以上正构烷烃总量的32.9%,比同构造、同层位的东12井原油高出约1倍,这可能与运移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链长石油羧酸盐和不同碳数纯烃之间的界面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考察了由平均碳数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油经氧化、皂化制备的石油羧酸盐A、B、C与正庚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之间45℃下的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稳定值)与水相盐度的关系。石油羧酸盐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对于每一种烷烃,随着石油羧酸盐平均碳数增大,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所需的盐度范围缩小。最低界面张力对应的盐度(最佳盐度)减小;而对于每一种石油羧酸盐,随着烷烃碳数增大,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盐度范围扩大。最佳盐度增大但相互间差别减小。从达到的界面张力值、盐度范围和盐度值来看,对于正庚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较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分别是石油羧酸盐A、B、C。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中,石油羧酸盐的平均碳数与烷烃碳数之间、烷烃碳数与盐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石油羧酸盐的应用中,原油的EACN值和油藏矿化度都必须考虑。图6参5。  相似文献   

7.
原油生物降解模拟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查明原油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在30℃恒温和有氧条件下,对渤中凹陷BZ36-2-1井和PL14-3-1井原油进行了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化学组成明显影响原油生物降解作用的进程,链烷烃浓度高的原油降解速度低于链烷烃浓度低的原油,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先于中、高分子量正构烷烃被细菌降解。植烷系列抗生物降解能力强于正构烷烃系列,正构烷烃系列原始浓度高的原油其植烷系列受生物降解作用的时间晚于正构烷烃系列原始浓度低的原油。在生物降解作用的早期阶段,Pr/Ph几乎不受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但Pr/nC17和Ph/nC18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对生物降解原油而言,这些参数应该慎用。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8.
原油单体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利用新兴的原油单体烃类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测定了塔里木盆地原油及凝析油的正构烷烃、轻烃部分的异构烷烃和植烷、姥鲛烷的稳定碳同位素值,根据原油单体烃的碳同位素分布,并结合地质情况,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分为源于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新生界和上述源岩混源的4种成因类型,并确认塔里木盆地是一个以下古生界油源为主的多油源的复合含油气盆地。本文还对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原油模拟生物降解的饱和烃色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降解对原油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喜氧细菌对原油进行生物降解模拟实验,以及对模拟产物的饱和烃色谱分析研究,发现原油中的正构烷烃首先被降解,Pr/C17和 Ph/C18比值逐渐变大,而OEP值和 Pr/Ph比值基本不变。当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发生降解时,Pr/C17和Ph/C18比值反而降低,Pr/Ph和OEP值已无法测定或可能是不真实的。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饱和烃色谱参数产生变化。原油的油质越轻,生物降解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0.
塔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与哈得逊地区20个原油样品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为基础,结合油源、区域构造演化以及成藏过程的研究,探讨影响原油碳同位素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轮南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值均大于-32‰,而哈得逊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值一般小于-32‰;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也表现出轮南地区重于哈得逊地区的特征.两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的这种特征是由于两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造成的,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比哈得逊地区的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的主要原因是轮南地区原油中混入了来源于寒武系的降解原油,而非二者油源不同造成.图6表2参11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在实验条件下对青海原油的降解情况,筛选优良菌种,以此探讨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选用3种不同的菌种,以青海原油为唯一碳源,在37℃时摇床培养6d,培养液表面张力值都下降,菌种B的培养液表面张力值由55.3 mN/m降至47.4 mN/m;对经微生物作用后的原油中饱和烃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发现3种微生物都使原油中的长链烷烃含量相对增加,短链烷烃含量相对减小,菌种B使原油的Pr/nC17比值由0.542增加到3.262,Ph/nC18比值由1.351增加到10.748,正构烷烃优先降解。研究表明,菌种B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采油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选取渤中凹陷BZ36-2-1井和PL14-3-1井两类原油进行了原油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始的化学组成对原油生物降解作用的进程具有显著影响。链烷烃系列浓度高的原油生物降解速度低于链烷烃浓度高的原油;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对原油的改造速度是惊人的,这对处理地面泄漏原油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改进高蜡高凝油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对二甲苯和不同碳数的酰氯为原料,经酰化、格氏反应、催化加氢及磺化中和等步骤合成了亲水基在碳链不同位置的3种同分异构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烷基苯酮合成的最优化条件:n(对二甲苯):n(酰氯):n (AlCl_3)=3:1:1.3,滴加酰氯时体系温度17℃,反应时间为4.5 h,在上述条件下得到烷基苯酮收率为76.4%~78%。采用电喷雾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磺酸盐进行结构表征,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产物含有效物为97%以上,配制0.1%单组分异构体磺酸盐水溶液对烷烃进行界面张力扫描,测定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在碳链4,6,7号位置的EACN值分别为7,12,17。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反吹切割微流控装置气质联用技术直接分析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类、萜烷类、甾烷类生物标志物的新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原油中23个正构烷烃、20个萜烷和11个甾烷,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02%,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正构烷烃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6.0%。该方法能同时提供保留时间一致的质谱检测信号和火焰离子化检测信号,为原油生物标志物的分析测定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柴油正构烷烃含量与其低温性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孤岛原油和大庆原油为原料,采用实沸点蒸馏工艺得到不同馏分段组成的一系列柴油样品。通过测定柴油的低温性质(浊点、冷滤点和凝点)和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从C12到C25正构烷烃的含量,研究了各正构烷烃含量对柴油低温性质的影响。并利用多元回归拟合建立了关于柴油低温性质与其正构烷烃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岩石和原油中正烷烃的分布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有机地化指标,正烷烃的重量分布曲线形状、碳数分布范围、最大值碳数以及 OEP 值(或 CPI 值),已有效地应用于石油勘探中,成为划分原始成油母质类型、成熟度、运移以及原油对比、油源对比的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在水中加入水溶性的石油磺酸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油水界面上得到低界面张力。实验表明,单一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在较窄的烷烃碳数范围内产生低界面张力;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在较宽的烷烃碳数范围内产生低界面张力。实验中应用烷烃代替实际的原油,使表面活性剂低张力体系的研究大为简化。测得了大庆原油的等效烷烃碳数(FACN)值为10,还测得了几种表面活性剂配方的烷烃碳数(ACN)值。  相似文献   

18.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堡1井原油饱和烃色谱-质谱(GC—MS)分析,掌握了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甾萜烷烃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对堡1井油源做初步分析,理清了油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色谱-质谱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对黔北坳陷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和黔南坳陷虎47井原油中各类生物标志物和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不同层位烃源岩中常用的甾、萜烷的分布与组成呈现明显趋同现象,因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地球化学意义和实用性。虎47井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和孕甾烷系列丰富,但C27-35藿烷系列和C27-29甾烷系列的丰度极低,显示生油窗晚期的产物特征。绝大多数烃源岩中nC16-28正构烷烃系列呈现以nC20或nC21为低谷的前、后2个峰群的分布模式,但其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则十分接近,它们的δ13C值介于-28‰~-31‰之间,呈负偏态变化,即随碳数增加其δ13C值变小,且这一特征不受正构烷烃系列分布特征的影响,表明高演化烃源岩中特殊的正构烷烃系列分布模式是客观地球化学现象。虎47井原油中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也呈负偏态变化,但其δ13C值较高演化烃源岩中的轻约3‰,这可能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有关。因此,在利用正构烷烃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开展油源对比时,所用样品的成熟度应该匹配。   相似文献   

20.
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布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鉴定了胜利油田、华北油田、苏北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以及四川、贵州等49个原油和3个岩样中的类异戊二烯烷烃(i15~i20),测定了植烷(Ph)、姥鲛烷(Pr)、降姥鲛烷(i18)、2、6、10-三甲基十三烷(i16)和法呢烷(i15)的相对百分含量(五个组分的含量为100%),以及Pr/Ph、Pr/nC17、Ph/nC18和(i18+i16+i15)/(Ph+Pr)。Ph、Pr,i18,i16和i15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布曲线可以表明原油的特征,用来对比原油。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演化可以分成低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