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工程技术与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ENETICTECHNOLOGYANDCULTUREOFMARINEFISHESINCHINA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海水鱼类的养殖,其主要的目的在于:(1)增加海水鱼的产量,缩短其商品化的周期;(2)增强海水鱼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尤其要提高海水鱼的抗病性;(3)鱼类新品种的培育。本文拟就这一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现状给予概述,并着重介绍对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技术。1转基因鱼技术1985年,朱作音等人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并检测到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金鱼的基因组中,从而开始了转基因技术在…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是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 ,被称为我国海水养殖的第4次浪潮 ,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我国目前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陆上工厂化养殖。本文拟就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0年代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新进展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始于80年代初 ,80年代基本上处于起步和技术积累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多种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以及养成技术的日臻成熟 ,网箱养殖呈快速发展。1994年全国的海水鱼养殖网箱约160000只 ,至2000…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雅芝 《海洋科学》1995,19(5):21-24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是我国近年新兴的现代化养殖方式,它具有集约化、高密度、高效益等特点,因而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这一养殖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现就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概述如下。1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相对于藻、贝、虾类的养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其生产性网箱养殖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于广东。1979~1983年珠海市科委开展海水网箱养鱼试验,共试养7科20多种,以新鲜小杂鱼为饵料,有时搭配植物性饵料混合使用,取得初步成果。1982年广东阳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适宜山东沿海鱼类增养殖的主要种类,回顾和山东省主要海水鱼类增养殖种类研究和生产发展的历史、山东省近年海水鱼类养殖概况,最后论述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适宜山东沿海鱼类增养殖的主要种类 ,回顾了山东省主要海水鱼类增养殖种类研究和生产发展的历史、山东省近年海水鱼类养殖概况。最后论述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工厂化养殖海水鱼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虾池养殖海水鱼以其设备、物资投入少,产出效益高渐被人们所认识。高档海水鱼一石鲽,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现主要介绍虾池养殖石鲽的有关技术以供参考。 一、虾池的选择与处理 1.虾池选择 虾池以选择在靠近外海、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9℃、水面以15亩~30亩较妥。水深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生物技术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张培军 《海洋科学》2002,26(3):23-25
我国海水养殖业在经过了海带、对虾、扇贝三次养殖高潮后 ,目前正遭受病害的困扰。近年来 ,虾、贝类的大规模死亡时有发生 ,个别年份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绝产的恶性事件 ,直接影响到我国水产业的发展。有关专家认为 ,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历史来看 ,直到淡水鱼类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后 ,淡水养殖业才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因此 ,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兴起 ,必将带动整个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搞好海水鱼类的养殖 ,必须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 ,尤其是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并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未来的5~1…  相似文献   

8.
日本黄姑鱼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宫崎县水产试验场为了稳定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在1989~1991年间,对黄姑鱼进行了养殖技术的开发。 1 养殖目的 日本黄姑色广泛分布于千叶县铫子海域至东中国海,属石首鱼科的大型鱼种,体长可达1.5米,体重为20公斤以上。冬季黄姑鱼肉质洁白,是捕获食用的最佳期。在宫崎县门川地  相似文献   

9.
广东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广东省10多种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技术的现状,包括:海水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饲料、病害、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工程和养殖技术状况等方面;并对广东省海水鱼类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以来,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向着多品种和批量化方向发展,各特优种类不断增加,人工种苗为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提供大量苗源,科研教学单位的多项育苗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开始进入种苗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迄今为止,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成功的种类至少有14科30种,1999年大黄鱼的育苗量已超过3亿尾,其他年产种苗千万尾以上的海水鱼类有美国红鱼、花鲈、免状黄姑针、真鲷(春季生殖群体)和花尾胡椒鲷;年产种苗数百万尾的有黑鲷、勒氏笛鲷、断斑石鲈、免鱼和斜带髭稠等种类。石首鱼科鱼类已成为人工繁殖和育苗的主要对象。本文还针对福建海水鱼类增养殖的问题,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