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现行计算软件很多,均能指定结构崁固端所在层,结构崁固端的选取,对结构设计的计算假定和抗震设计非常重要。规范针对结构崁固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只要满足规范要求,并在计算软件中输入崁固层位置,软件就能依据规范要求进行计算。规范[1]6.1.14条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崁固端时,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本文结合上海某剧场崁固端地下室顶板开大洞的设计,通过分析地下室顶板楼板开大洞后的楼板应力和的变形,确定此类结构崁固端的选取,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下室顶板上的用途差异,地下室顶板往往设计成标高相差较大的结构面。当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为满足现场施工交通的要求,需要在顶板上建设临时施工道路。此时,不仅应将标高较低处顶板填土至相邻标高较高处顶板面,还需根据填土荷载、施工车辆荷载等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分析验算,确定支撑加固,以确保车辆、人员及结构安全。结合上海某商办项目,浅析大高差顶板临时施工道路加固。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大片的城市住宅或商业建筑和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及基础埋深的需要,一般均设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平时做为车库、设备用房或商业用途,战时将其中部分或全部用做人防设施。由于地下室设计荷载较大,防水抗裂要求高,其造价占整个项目造价的比重也相当大。所以,对地下室梁板结构做多方案的选型比较,并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非常必要。结合某工程地下室的设计实例,对地下室浅埋、大板楼盖顶板、加腋框梁、无梁楼盖底板及人防顶板的塑性设计、超长结构无缝设计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两层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及经济性比较方法,对桩基础、地下室底板、侧墙及人防顶板进行了结构设计优化,并通过枚举法比较了地下室底板、人防顶板的造价随结构形式的变化,用弯矩图分析法优化了地下室侧墙截面尺寸,得到了本项目的最优设计方案及同类问题的优化思路,可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高层建筑因建筑使用功能和结构要求一般设有地下室.具体层数根据甲方及实际情况确定。地下室顶板通常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即嵌固层,当不满足相关要求时.应将嵌固层往下移。1.5版YJK软件通过参数"嵌固端所在层号(层顶嵌固)"指定嵌固层的位置,如果地下室顶板为嵌固层.即嵌固层为地上一层.该参数可取地下室层数:如果基础顶面为嵌固层时.其取为0。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全逆作建筑工程项目中,地下室围护结构及地下室框架柱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已施工完成,后续施工的结构部位为地下室顶板,为满足地下室水平结构施工阶段现场垂直运输的要求,塔吊基础需尽早完成施工。将塔吊基础与地下室顶板结构一体化施工,利用已施工完成的地下室框架柱作为塔吊基础的竖向支撑,经设计单位核算,在确保结构安全及满足塔吊基础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取消塔吊基础立柱桩、格构柱等工序,避免塔吊标准节穿过地下室,减少地下室楼板预留洞口,保障地下室顶板的整体防渗漏效果,同时减少地下室结构二次施工的工程量,节约工期,可供类似逆作法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新建住宅建筑物建在人防地下室上面,由于人防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在建筑物首层地面和人防地下室顶板之间须加设管道层.由于设计或者施工问题,导致管道层潮湿甚至积水,引起首层地面和墙体返潮,直接影响居民使用.针对带人防地下室住宅首层地面的返潮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某在建工程为背景,系统介绍了开洞较多的地下室顶板的嵌固能力、超长地下室温度应力控制及大开洞及多塔结构楼板计算分析及加强措施。利用ETABS有限元软件及YJK软件建立了相关模型,通过将地震作用简化为节点荷载作用在上部结构质心处,对首层楼板进行了应力分析,得到了楼板在多遇地震下和设防地震下的应力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室顶板具有较好的嵌固能力,可不考虑该楼板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多塔效应,设计时为了更好地保证安全性,将地下一层楼板作为结构嵌固端。而地下室楼板在温度应力作用下楼板应力分析及大开洞及多塔结构上部楼板地震作用下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设计中局部附加楼板受力钢筋满足结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忠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7):104-105
阐述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嵌固部位的选取问题:首先应判断地下室顶板是否为嵌固部位;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时应满足一定的条件,此时,常用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架构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时,应下移嵌固部位位置;仅设单层地下室时,建议选择基础底板为嵌固部位;没有设置地下室时,对结构底部嵌固层,应满足侧向刚度比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某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由于场地限制,采取借用原设计的消防通道,那么导致施工期间的荷载远大于设计活荷载,采用对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及-1层现浇板进行支撑这套方案,经过结构荷载模拟计算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工程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位于广东省潮阳市的锦华花园D区,是一栋裙楼非整体连续的多层多塔且局部错层、结构复杂的综合楼,在结构计算中对单层半地下室顶板按“弹性楼板”假定,结构的周期比、位移比均应满足规范要求,此外还按单塔结构进行了验算。地下室顶板及塔楼双柱变形缝对应处框架节点核芯区进行必  相似文献   

12.
杭州英蓝项目地下室三层处于淤泥质土中,为实现无渗漏质量目标,从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防水做法和混凝土施工控制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地下室结构自身的防渗抗渗能力和外包防水层的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旭辉七里庄综合楼项目建筑方案来自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结构形态较不规则。地上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局部剪力墙在地下2层顶板进行转换,基础采用筏板以增强整体性。本工程属于特别不规则结构,设计时采取了对应加强措施。使用SATWE和ETABS软件对多遇地震下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整体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此外,针对此不规则结构还进行了一系列专项分析,包括异形墙体分析、性能化设计与剪力墙型钢布置、中震楼板应力分析、舒适度分析、温度作用分析和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结构设计安全合理,可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实现预期建筑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琼  李俊 《建筑技术》2008,39(1):35-37
国检大厦工程地下室2层,地上3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142.75m,首层大厅为架空层,层高19.55m,为实现该部位结构转换,采用落地式钢管排架支撑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撑,并在施工中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能够集约土地资源,构建“轨道+物业”资源开发经营新模式,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车辆段首层(简称盖下)受到限界及工艺限制,首层以上(简称盖上)根据建筑业态不同,柱网布置需求与盖下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结构兼顾盖上盖下业态综合考虑结构形式,满足建筑设计功能。结合北京地铁7号线东延张家湾车辆段工程,总结了项目结构体系的选型、转换层的选取、关键设计参数的选用和结构加强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建议选用梁柱尺寸较大的首层作为结构竖向构件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的混合结构体系阻尼比取值按照非比例阻尼的方式计算,并针对竖向构件不连续、楼板不连续、竖向混合结构等不规则问题对关键构件进行针对性加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天国际城项目的结构设计,从结构选型、典型布置等方面进行了简述,并结合本项目超长地下室结构的特点,从超长地下室的设计、人防顶板的梁体系选择、嵌固层的选择以及处理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深圳某有轨电车上盖项目无地下室,因现方案与原设计预留的塔楼方案差异太大,在架空车库顶部拟采用厚板进行转换,并在架空车库层内设置斜墙来承托超出落地墙柱范围的塔楼结构。着重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无地下室情况下结构抗倾覆、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复核验算,厚板转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定和实现,厚板和斜墙的有限元分析,及为避免对落地墙柱进行加固而采取的措施。分析表明,厚板转换方案成立,能够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且无需对已建结构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8.
某住宅项目中采用大面积地下室施工中,为了满足施工需要,本项目采用地下室顶板设置施工道路及场地。本文主要针对如何避免施工措施对地下室结构造成损害,以至于可能引起地下室结构渗漏水,甚至会影响地下室使用功能以及工程结构安全。本文进行了几个施工道路技术措施的方案比较,对地下室顶板设置施工道路及场地遇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地下室顶板上布置施工道路及场地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承建某多层砖混住宅楼工程,地上6层、地下1层。地下室顶板为全现浇混凝土板。依据节能要求,设计地下室顶板时,下设一层50mm 聚苯板保温层,面积约为760m~2。考虑到聚苯板与混凝土顶板的粘结和聚苯板本身的表面处理均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在其上做顶棚抹灰很容易造成脱落。经过反复研究与设计商定,采用舒乐板作保温层,舒乐板上面的钢  相似文献   

20.
韩宁  李晓润  李伟男 《建筑技术》2011,42(11):1042-1045
北京某商业中心工程建筑布局从2层以上变化较大,首层以下是矩形柱网结构,上部是两个弧形结构,因此首层顶板设800mm厚板转换层(面积约6000m。)。该工程处于8度设防区,主要有以下创新点:厚板转换层厚度仅为800mm,该设计在同为8度设防地区厚板转换层中属于最薄的板,一般板厚远大于800mm;该设计力争使厚板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均匀,避免在厚板转换层处出现一个很大的刚度质量体。同时在转换结构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