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BFM90方案及Hyper CVAD方案对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40岁以下患者中,21例(46.7%)单独应用BFM90方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4.0%,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56.0%,2 a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2.3%和54.4%;14例(31.1%)单独应用Hyper CVAD方案,ORR为84.2%,CR率为26.3%,2 a OS率和PFS率分别为31.6%和16.1%。40岁以上患者中,2例(14.3%)单独应用BFM90方案,1例就诊后1个月死亡,1例治疗后存活至今;12例(85.7%)患者单独应用Hyper CVAD方案,ORR为77.8%,CR率为44.4%,2 a OS率和PFS率分别为8.3%和8.3%。结论在小于40岁患者中,与Hyper CVAD方案相比,BFM 90方案有较好的预后;在大于40岁患者中,两种方案预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改良CHOP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探讨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75岁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改良CHOP方案联合G—CSF治疗4~6个周期,观察其疗效。结果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4例,有效率为96.15%。骨髓抑制较轻,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改良CHOP方案联合G—CSF治疗老年NHL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Hyper CVAD化疗方案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初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分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Hyper CVAD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观察两组近期有效率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58.8%,CR 5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0%,CR 8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是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R-hyper CVAD方案疗效优于hypcr CVAD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改良儿童方案治疗年轻成人费城染色体(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年轻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儿童方案化疗,随访并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2例(91%)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其中24例维持CR,7例复发,4例死于疾病复发,1例死于感染;24个月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68.6%,24个月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7.1%。结论:适当减低化疗强度的儿童方案治疗年轻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侵犯骨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8例确诊有骨髓侵犯的NHL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60.7%。增强化疗剂量组和CHOP方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和64.1%。(2)89例B细胞NHL患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3年及5年总体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高于CHOP方案组和增强化疗剂量组(P〈0.05);增强化疗剂量组的3年及5年OS率及PFS率显著高于CHOP方案组(P〈0.05);(3)59例T细胞NHL患者中,增强化疗剂量组和HSCT组的3年及5年OS率和PFS率显著高于CHOP方案组(P〈0.05)。结论NHL侵犯骨髓预后差,增加化疗强度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会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及长期生存率;其中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提高CD20^+B细胞NHL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3-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维吾尔族及汉族原发性肺癌手术标本(986例)及穿刺标本(1061例)共2047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47例新疆原发性肺癌病例中维吾尔族127例(6.2%),汉族1920例(93.8%);维吾尔族年龄≥60岁患者79例(62.20%),汉族1265例(65.89%),维吾尔族年龄45~59岁患者28例(22.05%),汉族536例(27.91%),维吾尔族年龄≤44岁患者20例(15.75%),汉族119例(6.20%),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维吾尔族小细胞癌20例(15.75%),汉族198例(10.31%);维吾尔族非小细胞癌107例(84.25%),汉族1722例(89.69%),其中维吾尔族鳞癌49例(45.79%),汉族703例(40.82%),维吾尔族腺癌48例(44.86%),汉族881例(51.16%),维吾尔族其他类型病例10例(9.3%),汉族138例(8%),维吾尔族与汉族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原发性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及病理类型上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组(R-CHOP组)26例,CHOP治疗组(CHOP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88.5%(2326); CHOP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63.3%(19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 ; R-CHOP 组和CHOP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38.5%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原发性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荧光PCR法对59 例(维吾尔族15例,汉族44例)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原发性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检测,同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新疆地区原发性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维吾尔族低于汉族,分别为20%(3/15)和54.5%(24/4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维吾尔族2例,汉族9例,外显子21L858R突变维吾尔族1例,汉族12例,外显子18G719X突变汉族2例,外显子21L861Q突变汉族1例。在病理组织学类型上,腺泡状为主型腺癌EGFR突变率为71%(22/31),高于实性为主型EGFR突变率6.7%(1/15)和黏液腺癌EGFR突变率20%(1/5)。EGFR基因突变与维吾尔族或汉族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吸烟指数及临床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原发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在维吾尔族与汉族有不同,可能反映民族遗传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EGFR基因突变常见于高 中分化腺癌,或以腺泡状为主型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甲型肝炎与汉族甲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维吾尔族甲型肝炎患者311例(成人13例,儿童298例),汉族成人甲型肝炎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维吾尔族组年龄(4.1±5.4)岁,明显低于汉族组[(29.2±11.2)岁1。维吾尔族儿童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例(19.8%)高于汉族成人组(3.4%),恶心发生率(28.2%)低于维吾尔族成人组(61.5%)和汉族组(51.7%),总胆红素[46(3-336)μmol/L]亦低于维吾尔族成人组[116(7-182)μmol/L]和汉族组[74(13~229)μmol/L]。维吾尔族儿童组患者发生3例肝衰竭,成人组无肝衰竭发生。结论 维吾尔族甲型肝炎患者以儿童为主.以无黄疸型肝炎为主.年龄小,维吾尔族儿童甲型肝炎患者应警惕出现肝衰竭。  相似文献   

10.
宋浩  汪晓虹  丁凯阳  耿良权 《广西医学》2014,(12):1744-1746
目的探讨GDP与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的疗效。方法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67例,其中采用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强的松)治疗33例(GDP组),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34例(CHOP组),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GDP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均高于CHOP组(P〈0.05)。GDP组总有效率为72.73%(24/33),CHOP组为47.06%(16/34);GDP组近期疗效优于CHOP组(P〈0.05);GDP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5±2.9)个月,总生存期(OS)为(15.6±6.2)个月,均明显长于CHOP组的(7.3±2.2)个月、(11.8±4.2)个月;GDP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低于CHOP组(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优于传统CHOP方案,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效果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老年MCL患者的年龄、B症状、Ann-Arbor分期、体能状态ECOG评分、结外受累、肝脾肿大、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位发病年龄74.6岁,男女比例3.4∶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29例(93.5%),有B症状者21例(67.7%),ECOG评分2~4分19例(61.3%),骨髓浸润24例(77.4%),结外累及11例(35.5%),脾肿大者16例(51.6%),1PI评分≥3分者26例(83.9%),LDH升高者19例(61.3%),β2-MG升高者18例(58.1%),22例患者进行了Ki-67值检测,Ki-67>40%者占59.1%;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组有效率为76.5%,明显高于CHOP组(42.8%),且3年总生存率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后者(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2-MG、骨髓浸润、Ki-67值、治疗方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老年MCL具有肿瘤分期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B2-MG升高、骨髓浸润、Ki-67值>40%、治疗方案是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2):4134-4137
Background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poor prognosis after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The place for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 in these patients is still not clear.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ed the outcomes of PTCL patients followed these treatments in our centre.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outcomes of 39 patients with PTCL received the two treatments between 1999 and 2010.
Results  The 3-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of 61.9% and 3-year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of 35.7% were observed in the 39 patient. Twenty-one patients received Hyper-CVAD chemotherapy with 3-year OS of 46.2% and 3-year PFS of 27.9%. Eighteen patients received ASCT with 3-year OS of 70.3% and 3-year PFS of 44.2%.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atients with elevat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at least 2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 points, and extranodal involvement had a poorer outcom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might suggest that Hyper-CVAD chemotherapy and ASCT could offer a durable survival benefit for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PTC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病临床分期情况,采用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A、B方案)及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5例PTCL-NOS患者经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22.2%),25例部分缓解(55.6%),总有效率为77.8%,第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0.0%、33.3%。45例患者中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小于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单因素分析β2微球蛋白水平、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体能状况评分与预后生存有关。PIT是PTCL-NOS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PTCL-NOS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对常用的一线方案近期疗效较好,但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复发、耐药、疾病进展。对于年龄较轻,体能状况评分较好、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建议采用高强度方案组方案和新药的运用争取尽早达到CR,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病的分布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35例老年血液病患者进行13年的诊治、随访,分析其发病年龄、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80—89岁,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最高(31.11%),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6.30%)。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8%、50%。急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最差,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受影响。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预后差,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仍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57例,按照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30例,ⅡE期21例,Ⅲ期4例,Ⅳ期2例。单纯放疗27例,放化疗30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62个月,5年总生存率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4.0%、56.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个月、6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PS评分、发热等B症状与预后关系密切,AnnArbor分期仍然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治疗是关键,放疗联合化疗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常规化疗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的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效果不佳,该研究评价了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国人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内科使用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的20例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结果,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 截至2009年5月,中位随访17(4~36)个月.20例患者共完成62周期A方案,29周期B方案化疗.共17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8.2%,7例达完全缓解(CR)(41.2%).15例患者采用改良Hyper-CVAD方案作为一线化疗方案(75.0%),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CR率为50.0%(7/14).解救治疗的有效率为33%,没有患者达到CR.晚期病变、合并结外受侵是影响Hyper-CVAD方案取得CR的不利因素(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5.0%、75.0%和40.0%.全组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中国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王劲  周旭  刘瑜  彭翠翠 《重庆医学》2012,41(8):729-731
目的探讨以Hyper-CVAD/MA方案为基础的大剂量强化化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CHOP方案常规化疗;每2~3个化疗疗程后予Hyper-CVAD/MA方案强化及利妥昔单抗治疗;APBSCT前患者接受预处理,预处理方案为NEAC(12例)、NEAM(8例)及NEAM+TBI(3例)方案;5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1例套细胞型及1例滤泡细胞型(Ⅲb级)患者于移植前加用利妥昔单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患者达到外周血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血小板(PLT)≥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8±2.5)、(16.1±4.1)d。随访45~1 092d,15例患者无病生存,5例复发,3例死亡。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96%(20/23)及65.22%(15/23)。结论以Hyper-CVAD/MA方案为基础的大剂量强化化疗后行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可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DLBCL患者的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骨髓浸润、最大肿块直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细胞来源、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研究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2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49.7%,总完全缓解(CR)率为50.0%;CHOP方案组CR 13例(40.6%),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方案组CR 15例(62.5%),R-CHOP组的总有效率及CR率均优于CHOP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Ann Arbor分期、骨髓受累、ECOG评分、最大肿块直径≥10cm、IPI、治疗前LDH值、免疫分型、治疗方案均与预后有关(P〈0.05或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老年DLBCL具有肿瘤分期晚、合并疾病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老年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CHOP方案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