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直馏柴油馏分,重油饱和烃馏分和重油芳烃馏分为样品,研究用四极杆GC/MS代替磁式质谱仪,等效采用ASTMD2425,D2786和D3239测定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并开发了相应的通用分析软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动进样的四极杆GC/MS进行石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均能满足ASTM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要求,大大降低了烃类组成分析的成本,分析软件的应用,使数据处理计算机化,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GC/MS测定VGO馏分烃类组成沸点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分离出饱和烃和芳烃馏分,然后用双柱分流的方式,同时进入质谱和FID检测器,得到样品的色谱图和总离子流色谱图。通过自行编制的数据处理程序,得到VGO样品烃类组成沸点分布,所得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接近,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 MS)对加氢裂化全馏分产品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全馏分产品的分子组成特点,并对其分子组成随反应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全馏分产品中正构烷烃主要分布在C18~C40的较高碳数范围内;随转化深度的增加,异构烷烃含量大幅度增加,正构烷烃含量整体变化较小,原料中链烷烃的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尾油馏分产品BMCI值及低温流动性;在全馏分产品的环烷烃化合物中,C5~C13范围内一环环烷烃含量最高,侧链碳数大于7的一至三环环烷烃更易发生断侧链反应,趋向于转化为侧链碳数更低的环烷烃化合物;芳烃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小于350 ℃馏分中,主要以烷基苯、茚满及萘满的形式存在,较少以无侧链取代苯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FCC柴油中硫、氮化合物的馏分和类型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对石油大学胜华炼油厂和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的FCC柴油进行了实沸点切割,采用硫、氮分析仪和GC—PFPD、GC—MS测定了各窄馏分的硫、氮含量,同时测定了齐鲁FCC柴油中各窄馏分的硫、氮化合物的类型分布。结果表明,FCC柴油中的硫、氮含量主要集中在240℃以上的馏分中。其氮化物的类型分布为:在小于200℃的馏分中主要是砒啶类和胺类氮化物,占总氮含量的3.2%;在200~300℃的馏分中主要是吲哚及其衍生物,占总氮含量的26.6%;300℃以上的馏分中主要以咔唑及其衍生物为主,占总氮含量的70.2%。其硫化物的类型分布为:在小于200℃的馏分中主要是硫醇和噻吩类硫化物,占总硫含量的3.2%;在200~300℃的馏分中主要是苯并噻吩类硫化物,占总硫含量的49.5%;300℃以上的馏分中主要以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为主,占总硫含量的47.3%。  相似文献   

5.
将中东减压蜡油的加氢裂化尾油分为4个沸程范围不同的窄馏分,在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其催化裂化反应性能,采用GC/MS等方法对原料和裂化产物的烃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窄馏分中饱和烃的质量分数均高于98.0%,随着馏分变重,窄馏分中的链烷烃含量增大,环烷烃含量减小,并且链烷烃和各族环烷烃均向高碳数方向移动。4个窄馏分均易于裂化,干气和焦炭产率低,液化气和汽油收率高。在相同的催化裂化条件下,随着馏分变重,其可裂化性能增强,干气和焦炭产率降低,液化气收率增加,汽油收率增加但辛烷值略有降低,柴油和重油收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常温常压和密闭条件下用升华AlCl3催化苯胺和CS2 反应制二苯硫脲的方法。对反应产物用乙醇重结晶获得白色片状晶体 ,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到 99.7%和 80 .1%。经熔点测定 ,HPLC/MS/MS ,FTIR ,UV及1 HNMR等分析确定为二苯硫脲。但用GC/MS分析该晶体为异硫氰酸苯酯 ,这可能是在GC/MS分析过程中二苯硫脲发生了中性丢失苯胺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采用Ag-SiO2固相萃取法分离出二次加工柴油馏分中的烯烃,再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对烯烃组分进行详细表征。通过谱库检索、标准化合物保留时间、沸点与结构关系及全二维谱图特点对各类烯烃化合物进行鉴别,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种烯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并对比了焦化柴油馏分和催化裂化柴油馏分中烯烃类型及碳数分布。在焦化柴油馏分中共鉴定出1168个烯烃化合物,催化裂化柴油馏分中共鉴定出515个烯烃化合物。采用固相萃取法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相结合的技术分析柴油馏分中烯烃的组成,能有效降低柴油馏分中其他组分对烯烃定性定量的干扰,而且全二维谱图可以简单、清晰展现烯烃样品中各种烯烃化合物的分布,能直接分析目标单体化合物,快速准确得到类型和碳数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标记化合物研究中,C_(27)、C_(28)、C_(29)甾烷的相对分布是最广泛地被用来探讨母源输入方法之一。这些参数通常根据 GC/MS 分析数据计算而得,为此需费很长时间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和作 GC/MS 分析。本文介绍了一种新方法,即采用 MS/MS 技术,用原油等直接进样,快速地(仅几分钟)测出 m/z 217的母离子 m/z 372、386和400的累计相对含量。对用这新方法所分析的22个海相原油和37个陆相原油成果作对应分析统计,得到的规律与用 GC/MS 研究所得相似。本方法在样品量极少情况下更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在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和在用油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HPLC在分离基础油组分和添加剂方面具有分离速度快、效果好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将HPLC与MS(质谱)、GC(气相色谱)等分析手段联用,是检测润滑油添加剂含量的可行途径。目前国内已颁布了基于该技术的2项石化行业标准,即SH/T 0806—2008《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示差折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轻质石油馏分中总活性硫值的标准方法,即NB/SH/T 0915—2015《轻质石油馏分中总活性硫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验证了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确定了方法的检测下限。本方法采用常规仪器,方法简单、快速、易操作,测量结果重复性好,可用于轻质石油馏分中总活性硫值的测定。NB/SH/T 0915—2015已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1.
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及蜡3种组分的含量是油田开发、生产与输送工艺设计及运行方案制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传统标准检测方法一般存在周期长、精度低、溶剂有毒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原油组分的检测效率、生产工艺与操作方案的合理性。为此,基于化学计量学原理,对300组渤海地区的原油样品进行实验,建立红外光谱与原油组分的多元校正模型,提出了通过检测原油红外光谱来预测原油组分的方法。通过多次重复性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该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及标准差分别为5.3%、5.1%、6.1%,重复性小于3%、再现性小于15%,优于标准检测方法,且该检测方法比标准方法耗时短、成本低、可靠性与检测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吐哈油田轻质原油族组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原油族组分分析行业标准仅适合于正常原油和稠油,却不适合密度低、挥发性强的轻质原油(含凝析油),但轻质原油族组分分析需求却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反复地试验对比,应用液固吸附柱顶替色谱法,建立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轻质原油的族组分分析方法,实际应用后效果良好,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一批国外合作区块的轻质原油样品,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原油酸值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原油酸值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有GB/T 7304-2000《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和GB/T 264-1983《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讨论了两种方法分析对胜利油田分公司高硫高酸原油所测酸值数据的差异。认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滴定溶剂对原油的溶解性及对原油中酸性物质的抽出能力不同;二是终点判断的方式不同。通过分析发现,原油(尤其是重质高酸原油)的酸值宜采用GB/T 7304-2000方法进行分析,采用GB/T 264-1983测定原油酸值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存在测定结果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按GB/T 9168-1997<石油产品减压蒸馏测定法>规定,模拟实沸点蒸馏仪进行原油蒸馏,建立了原油收率和沥青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解决了使用实沸点蒸馏仪进行原油收率和沥青评价耗时较长等问题,为原油收率的简单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原油调度方案多采用人工经验或数学规划方法进行编制,存在难以匹配原油在线调合技术以及求解规模过大等问题。针对炼油行业典型原油管输调度工艺,设计了在线调合的原油管输滚动调度方法,将全时段调度周期切割为若干个等长的短周期,使用混合整数规划法建模,采用滚动优化方法将原油调合需求纳入原油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及约束中,求解模型得到全时段调度方案。结果表明,对于在原油调合配方变化背景下调度周期为168 h的原油管输调度问题,采用该方法可使原油调度与调合更加匹配,且能快速找到适应原油调合变化的最优原油调度方案,有利于提升炼油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油及润滑油馏分中钙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梅  王建荣  艾宏承 《润滑油》2002,17(5):52-56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油及润滑油馏分中钙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共存元素对测定钙含量产生的干扰情况。通过对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测定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完全可以用于原油脱钙剂的筛选评价及生产过程对原料油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7.
萃取法研制环境友好型橡胶操作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环烷基油为原料,分别采用萃取法和吸附法脱除原料中有害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得到的抽余油用作环境友好橡胶操作油。实验考察了萃取和吸附、萃取剂的选用和复合使用情况、萃取分离操作条件对脱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抽余油性质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萃取法脱除效果明显优于吸附法;萃取剂复合使用分离效果更好;在剂油比为2:1,温度为60 ℃,搅拌速度150 r/min,搅拌时间15 mim时,复合萃取剂分离系数高达220.0, 二级萃取后PAHs含量从14.0%降低到1.7%,同时改善了族组成分布,经黏度改进后基本满足欧盟环保的VIVATEC500规格标准。抽余油收率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18.
红外光谱方法快速预测原油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80余种典型的原油,采用衰减全反射测量方式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红外光谱测定原油密度的校正模型。校正结果显示,交互验证标准偏差为0.005 1 g/cm3,预测标准偏差为0.004 4 g/cm3,均接近于标准方法的误差要求。与U形振动管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其结果满足快速分析和过程控制分析的需要,在一定场合可以替代U形振动管法用于原油密度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西北石油局原油产量呈高速增长的势头,产量结构中“三高型(高含硫,高金属含量,高密度)”重质油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油品性质逐步变差,造成原油销售难度逐渐加大,油价的逐步走低制约了油田的发展,通过分析新加坡普式报价系统以及国际、国内原油定价方法与原则,确定了塔河重质油应挂靠的国际标准油种为杜里原油,国内可挂靠孤岛重质油,贴水值应挂靠塔里木原油的贴水,同时计算了塔河重质油质量差异值,最终较合理地确定了塔河重质油的价格水平和混合油较合理调兑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准确测量原油的密度、酸值、硫含量等重要性质,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定量校正算法建立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模预测原油密度、酸值和硫含量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85 g/cm3、031 mgKOH/g和035%,预测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等同或优于标准方法,具有测量快速、操作简单、无需预处理、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