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偏颌畸形正畸-正颌外科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偏颌畸形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3 8例偏颌畸形患者中 18例进行正畸矫治 ,2 0例进行正颌外科治疗。结果 :采用正畸方法矫治 ,患者和家长对治疗效果满意 ;采取正颌外科治疗 ,面型改善明显。结论 :良好的护理是偏颌畸形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前后胎力,咀嚼效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08年2月~2008年10月对24例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接受正颌手术的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根据畸形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两组,仅接受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16例(单颌治疗组),接受LeFort Ⅰ型截骨术合并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8例(双颌治疗组)。利用咬合力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3、6个月的胎力和咀嚼效能进行测定。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胎力及咀嚼效能显着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胎力和咀嚼效能已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时,单颌治疗组患者的胎力均值超过术前,而双颌组患者的咀嚼效能均值也高于术前。结论:正颌手术短时间内对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的胎力、咀嚼效能影响较大。随着手术后患者对新的胎关系逐渐适应,其胎力和咀嚼效能均有明显变化。单颌治疗组胎力改善较快,双颌治疗组咀嚼效能提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种记录颌位关系方法对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不同时期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名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位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咬合法、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3副全口义齿,并比较不同方法下制作的义齿在患者即刻佩戴义齿时、佩戴义齿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即刻佩戴义齿时咀嚼效率测定结果显示,使用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全口义齿的患者咀嚼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其他2种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患者(P〈0.05),而使用直接咬合法与哥特式弓描记法制作全口义齿的患者咀嚼效率没有差异;佩戴义齿3个月后,3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可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颌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即刻咀嚼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无牙颌患者制作全口义齿时,必须确定颌位,建立正确的面下1/3高度和正中关系。但在临床上确定颌位时,特别是当患者失牙时间过长,久未修复,咬合错乱和颌骨关系异常时,常常使确定的颌位不够准确。出现面下1/3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3种方法记录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义齿调胎量的差异,为此类患者探寻最佳颌位记录方法,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名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对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咬合法、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3副全口义齿,并比较不同方法在调殆前后覆殆、覆盖的差异。结果用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的全口义齿调验前后覆殆、覆盖的变量差异大于直接咬合法及哥特式弓描记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咬合法与哥特式弓描记法转移颌位关系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使用哥特式弓描记法与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确定的颌位更符合生理功能,为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提供更可靠的颌位记录方法,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治疗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Moebius综合征患者3例,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订治疗计划,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模式进行系统治疗,随访1~6a。结果: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特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骨性开畸形。对于牙颌畸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进行矫正,但由于升颌肌群功能障碍,开矫正的复发倾向比较明显,需要术后密切随访治疗。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矫正Moebius综合征患者严重的骨性开畸形,正颌手术后的长期随访对防止开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伴先天性无牙颌患者以正颌外科作为修复前外科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例28岁先天性无牙颌男性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及正畸外科的准备后,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上颌骨采用改良Lefort I型截骨前移术,下颌采用口外切口下颌骨升支截骨后退术,同期行颌间牵引钉植入术,术后第3天开始用橡皮圈进行牵引,维持颌关系,术后3个月结束牵引。结果:患者口内外伤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患者面型极大改善,X线头影测量结果示:SNA:81,SNB:79,ANB:2,SND:84,各项参数值基本达到正常。结论:正颌外科解决无牙颌患者的颌位关系及面型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可为后期修复奠定良好基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拍摄3dMD,利用3dMD vultus软件对颌面部软组织进行重建,然后选取面部软组织有代表性的17个三维标志点并测量线距和角度,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面凸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长度,鼻翼宽度及鼻基底宽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3dMD提供了三维测量软组织的一种方法。②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型改善。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常用于颞颌关节紊乱症的诊断。然而关于(magnetic resonance imagen,MRI)能否确定颞颌关节盘及关节盘后组织的内部改变的研究却很少。为了评估颞颌关节盘手术之前MRI检查的价值,作者对11位颞颌关节盘移位但无穿孔的慢性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材料和方法 采用三维快速成像的稳态进动序列(FISP-3D,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with a steady precession squence)技术对11名颞颌关节盘移位但无穿孔的慢性颞颌关节紊乱患者和30名无症状的志愿者进行MRI检查。11名患者中男性2名,女性9名,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锥形术CT(CBCT)数据构建患者数字化模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牙颌实体模型并评估其精确度。方法 通过Mimics 10.01软件处理正畸临床患者CBCT数据,并结合Geomagic studio三维软件制作牙颌数字化模型,导入MakerBot Replicator2X型3D打印机中,采用熔融沉积技术(FDM)制作聚乳酸材料的上下颌实体模型。比较3D打印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的牙冠近远中径、牙弓长度和宽度及后牙牙尖三角嵴长度测量值。结果 3D打印牙颌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的测量数据经配对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CBCT构建数字化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简化正畸检查流程、实现患者牙颌状况的数字化存储。采用3D打印制作牙颌模型精确度良好,可用于正畸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