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方法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为686例复杂性肾结石施行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男474例,女212例,年龄47.7±12.9岁.术中在斜仰卧-截石位下先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然后超声定位下建立16-22 F的经皮肾工作通道.从经皮肾通道置入8/9.8 F输尿管镜,采用气压弹道碎石器在灌注泵配合下边冲洗边碎石.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取尽率、并发症等资料,与同期施行的340例俯卧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相比较.结果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均顺利实施,手术时间72.9±28.7 min,比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时间缩短;术中估计出血104.3±76.6 ml,输血率1.31%,结石取尽率80.6%,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62%,与俯卧位组无统计学差异.97.7%的患者诉体位舒适,优于俯卧位组(64.1%).结论 斜仰卧-截石位施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体位舒适,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利于术中麻醉监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便于术中碎石冲洗出体外,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斜仰卧截石位一期双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同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9月,对32例输尿管结石合并同侧肾结石行一期双镜联合手术,斜仰卧截石位,同时置入F_(6/7.5)输尿管镜和F_(8/9.8)经皮肾镜行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大出血、气胸、结肠损伤、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手术时间(58.5±12.8)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7.5±10.3)g/L,术后住院时间(4.0±0.8)d。术后2个月输尿管结石清石率100%(32/32),肾结石清石率93.8%(30/32)。结论斜仰卧截石位使用输尿管镜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同侧肾结石安全有效,术中无需变换体位,适合缺少输尿管软镜的医疗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一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8年12月,在X线或超声定位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35例,其中双肾结石18例,一侧肾结石、一侧输尿管结石1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7例。截石位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单侧或双侧输尿管留置输尿管导管,经皮肾镜手术均采用俯卧位,经输尿管导管注射生理盐水人造肾积水,在腋后线和肩胛下线之间第12肋上下区域行肾穿刺造瘘,建立F16~F32皮肾通道,在灌注泵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下,用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配合气压弹道或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单个通道不易清石完全的肾多发结石或铸形结石,可以同样方式定位建立第2或第3条通道。结果本组35例70侧上尿路结石,单通道取石49侧,双通道取石18侧,三通道取石3侧。手术时间(单侧PCNL):20~185min,平均66min。一次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0%(56/70)。再次手术取石8侧,三期手术取石3侧,3侧肾结石少量残留未再次手术碎石取石。手术后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1.4%(64/70),其中输尿管结石24侧结石清除率100%(24/24),肾结石46侧结石清除率87%(40/46)。无胸腹腔损伤、肠穿孔等周围脏器损伤的并发症。住院时间5~30d。术后随访3~6个月,B超及KUB+IVP检查,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双侧上尿路结石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安全、有效;在条件允许和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可以施行一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斜仰卧截石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双J管滞留合并附管壁结石12例,其中合并患侧肾结石3例。10例患者采用腰硬联合椎管内阻滞麻醉,2例行气管内擒管全麻。先取截石位输尿管镜下处理膀胱及输尿管结石,后取患侧垫高向健侧倾斜30~45°体位,在B超定位下作肾穿刺,建立经皮肾取石微通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彻底碎石后取出双J管。结果1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2±24)min。术中大出血1例,留置肾造瘘管压迫,出血自行停止;无胸膜损伤、肠损伤及肾周围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瞎论斜仰卧位合并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取出双J管时可一并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斜仰卧-截石位双镜联合(肾镜联合顺-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斜仰卧-截石位双镜联合治疗的7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资料,观察碎石、取石效果。结果:69例患者一期手术中双镜联合治疗肾结石(69例均使用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其中23例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后同期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残留结石),7例二期手术中双镜联合治疗结石。一期手术时间65~133min,平均(95.66±15.21)min,结石清除率为90.7%(69/76);二期手术时间55~106min,平均(73.26±11.33)min,结石清除率96.1%(73/76)。3例患者二期手术后仍有残留结石,术后1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例结石完全排出,2例残留结石直径大小0.6~0.9cm。结论:斜仰卧-截石位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迅速,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对我院96例患者施行斜跨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男6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结石长径(22±7,15~41)mm。术中将患者置于患侧斜向上45°斜跨位,逆行留置9.5/11.5 F输尿管通道鞘或7 F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并置入11/13 F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外鞘。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取石满意后,根据结石碎片清除情况、通道是否有出血决定是否留置双J管和(或)肾造瘘管。 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11)g/L。术后4例出现发热38.5~38.9℃。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3)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1.7%(88/96)。 结论斜跨位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体位联合多种内腔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在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选择适合体位联合多种内腔镜进行治疗的7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1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26-73)岁,肾鹿角形结石47例,多发肾盂、肾盏结石31例。其中孤立肾结石3例(左侧2例,右侧1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3例,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13例,合并对侧输尿管结石6例,合并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同侧肾切开取石术后复发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3例。选择俯卧位57例,向健侧倾斜45°的仰卧位8例,斜仰卧截石位13例。所有患者均联合应用多种内腔镜进行碎石、取石治疗。结果 该组78例患者肾穿刺通道均一次成功建立,未出现大出血、气胸、严重感染等并发症。肾结石一期清除率86.7%,输尿管结石清除率100%。5例残留肾结石经原经皮肾通道二次取石,3例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例行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 min;住院时间平均76 d。结论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适合体位联合多种内腔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高效,能明显减少二次麻醉及手术的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斜卧截石联合体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107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5例合并输尿管结石),采用斜卧截石联合体位,经超声或X线引导穿刺并建立取石通道行PCNL,术中可同时输尿管镜逆行经膀胱输尿管进行碎石,将剩余结石冲入肾盂,自经皮肾镜通道取出结石。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单通道完成手术操作。总体手术时间为95.1±26.9 min(不包括穿刺定位时间)。总体结石一次手术清除率为85.1%。其中25例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患者结石均在首次手术中清除。术后5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3例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结论斜卧截石联合体位PCNL对于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相比俯卧位PCNL,该体位能够在达到相似结石清除率的同时,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利于术中麻醉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斜仰卧截石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双J管滞留合并附管壁结石12例,其中合并患侧肾结石3例.10例患者采用腰硬联合椎管内阻滞麻醉,2例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先取截石位输尿管镜下处理膀胱及输尿管结石,后取患侧垫高向健侧倾斜30°~45°体位,在B超定位下做肾穿刺,建立经皮肾取石微通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彻底碎石后取出双J管.结果 1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2±24) min.术中大出血1例,留置肾造瘘管压迫,出血自行停止;无胸膜损伤、肠损伤及肾周围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斜仰卧位合并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取出双J管时可一并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斜仰卧截石位下一期输尿管软镜联合肾微造瘘治疗肾下盏结石23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斜仰卧截石位一期输尿管软镜联合肾微造瘘治疗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斜仰卧截石位一体的特殊体位,患侧肾微造瘘下一期免输尿管输送鞘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23例患者共有结石32枚,结石大小0.8~ 1.5cm,平均(1.21±0.36)cm,术中发现结石30枚,发现率93.8%(30/32),30枚结石均完全碎石至3mm以下,单次碎石成功率100% (30/30),平均手术时间(45.21 ±12.33)min,术后住院2~4d,平均3.1d,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斜仰卧截石位一期输尿管软镜联合肾微造瘘治疗肾下盏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在三种体位下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结石患者,分别在俯卧位、侧卧位以及斜侧仰卧位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对三种体位下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石的部位、结石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斜侧仰卧位组在合并症方面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斜侧仰卧位 SFR 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斜侧仰卧位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位舒适性方面,斜侧仰卧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斜侧仰卧位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在结石清除率、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俯卧位和侧卧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附706例报告)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探讨与评价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脏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上尿路结石706例。结果:1999年9月~2005年8月,采用Ⅰ期、Ⅱ期或分步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成功处理706例上尿路结石,其中包括鹿角形结石、多发性肾结石、ESWL治疗失败、孤立肾结石、开放取石手术后复发、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清除率91.6%,输尿管结石清除率98.4%;随访1~12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损伤、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斜仰截石位微创经皮肾镜或联合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48例同侧肾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患者(n=24)采取斜仰截石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SL)治疗,Ⅱ组患者(n=24)采取俯卧位MPCNL进行治疗,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结石取石率、输尿管结石取石率、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及胸腔液体含量(TFC)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截石位MPCNL联合URL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具有一种体位即可同时微创处理肾及输尿管结石,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方法对186例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结石清除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建立18 F通道并进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平均手术时间68 min,平均出血70 ml,18例行II期碎石。术后复查KUB、超声,总净石率90.32%。5例残留结石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愈。未出现气胸、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建立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定位准确,可替代X线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双侧同期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128例的临床经验,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9年施行术前肾穿刺造瘘引流的双侧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肾结石48例,肾结石合并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3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46例,结石直径0.9em×1.2cm~3.5cm×4.2cm。结果128例中除有6例因第1侧手术时间长(〉120min)或手术出血较多(〉600m1)的原因转为分期手术外,其余均顺利成功完成双侧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无死亡及失肾病例,手术时间75~160min,术后第1天复查血红蛋白,较术前平均下降29g/L(8~62),输血11例,输血量400.800ml后复查血红蛋白108~126g/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8d,结石一期清除率75%,总结石清除率为83.6%,其中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46例一期结石完全取净,9例残留结石。结论对于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先作肾穿刺造瘘置管引流,有选择地实施双侧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但对于双肾结石结石过大的患者应谨慎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C臂X光机定位或B超引导下穿刺,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在输尿管镜下采用钬激光碎石系统治疗肾、上段输尿管结石185例。结果本组患者185例均Ⅰ期穿刺取石成功,48例复杂性肾结石采用单通道取石25例,双通道取石23例;Ⅰ期取石172例,Ⅱ期取石13例;平均定位时间8(1~25)min,平均建立通道时间15(5~3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复查KUB、超声,结石排净率92%,未出现严重出血、液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创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3月我院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微创治疗210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改进人工肾积水的方法。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双J管,留置尿管,利用膀胱持续灌注通过双J逆流制造人下肾积水;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建立经皮肾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8例患者均1期穿刺成功,204例成功施行1期单通道取石,4例完全性鹿角型结石患者,阕结石较大,患者年龄较大,存在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超过2h,改为2期手术取石;2例患者术中出血穿刺失败,中转开放手术。195例患者1期1次手术取净结石;3例患者2次经皮肾镜取石术取净结石;2例患者残留结石配合ESWI。加药物排石治疗,术后1~3个月复查无结石残留,总结石清除率95.2%(200/210)。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75min。3例患者术中出血较多,输血400~600ml。无气胸、周同脏器副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进制造人工肾积水的方法,在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微创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截石斜45°仰卧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对50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自制金属体位架实施了超声引导下截石斜45°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男性患者23例,女性27例,左侧20例,右侧30例,肾结石3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结石直径(2.6±1.8)cm,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取尽率、并发症、安全性等资料。结果5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110.8±65.5)min,术中出血量(215.7±133.2)ml,1例术中输血,结石清除率96%(48/50),无胸膜、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截石斜45。仰卧位金属体位架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体位舒适、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采取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67例,气管插管全麻,先行经皮肾镜处理结石,向下移位结石再行输尿管镜将移位结石碎石并经工作通道冲出。结果67例手术均一次完成,手术时间46~106 min,平均76 min。一次结石清除率92.5%(62/67),结石残留5例,配合ESWL 2周后结石完全清除。均无大出血、输尿管撕脱、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具有体位舒适,避免术中体位变换带来的不便,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术中麻醉监护,碎石取石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李氏肾镜与标准经皮肾镜及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三种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32例,其中包括肾结石87例(包括肾脏单发及多发结石56例,鹿角型结石3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5例.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34例,年龄34~78岁,平均57岁;结石大小2.3~5.8 cm,平均3.5 cm;鹿角型结石14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52例,年龄31~77岁,平均51岁;结石大小2.1~5.0 cm,平均3.3 cm;鹿角型结石8例.经皮李氏肾镜取石术46例,年龄29~81岁,平均55岁;结石大小2.0~5.5 cm,平均3.0 cm;鹿角型结石9例.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留置造瘘管时间、I期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出血进行比较.结果:李氏肾镜治疗输尿管上端结石(L4)手术时间(56±5)min,治疗上尿路结石I期手术清除率为80.43%,出血量为(156±38)ml,输血率2.17%,与标准经皮肾镜及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李氏肾镜治疗6例肾盂单发结石患者实行"无管化",均恢复较好,无一例发生出血、漏尿及感染.结论:李氏肾镜在微造瘘经皮肾手术中较标准肾镜和输尿管镜代肾镜具有操作更简化、手术效率更高、剩余结石更少、并发症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