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第六、七煤段沉积环境与聚煤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光华 《地质论评》1984,30(5):446-455
河南省西部的禹县境内,发育了一套完整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煤系地层包括晚石炭世的太原组、早二叠世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以及晚二叠世的上石盒子组。其中的上石盒子组中发育了华北晚古生代特有的可采煤层。探讨其沉积环境与聚煤特点,显然对了解华北聚煤区南带晚二叠世时的古地理与成煤规律,对进一步开发本区煤炭资源颇有裨益。笔者在一般了解禹县上石盒子组沉积环境的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上石盒子组含主要煤层的  相似文献   

4.
煤田地质第一勘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研究了豫西石炭二叠纪地层,发现该区缺失中石炭世本溪组沉积,其晚石炭世太原组仅相当于华北其它地区太原组上部;明确了早二叠世早期禹县组的分布及对比关系,认为该期间豫西海和华南海有密切关系;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部二叠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中国南部二叠纪含煤地层,除栖霞组底部者外,都产大羽羊齿化石,因而也泛称大羽羊齿煤系。这一含煤地层各地都有专名,由于研究程度的关系,一度都定为早二叠世晚期,后来又全部改为晚二叠世早期,第一次全国地层会议后,几乎都改称龙潭组。近年的研究证实,华南大羽羊齿煤系的时代,各地不尽相同,它起自早二叠世晚期,一直至二叠纪末,个别地点甚至超越了古生界,具有明显的穿时现象。因之,不能用一个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纪的成煤时代,一般认为只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梁山期和晚二叠世早期的龙潭期。后者以含大羽羊齿植物群为特征,所以又常被称为“大羽羊齿煤系”。近年来,随着区调和煤田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华南二叠系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证明了“大羽羊齿煤系”实际上包含了二叠纪不同时期的含煤地层,尤其是华南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并不限于赋存在上述两个含煤地层中。因此,不同成煤期的正确划分,将  相似文献   

7.
吉林延边地区早二叠世一个新的陆相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含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陆相地层的发育特征,结合前人对延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研究成果,提出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和盛组,用来代表延边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山秀岭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和早—中二叠世大蒜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之间的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其时限为早二叠世晚期(亚丁斯克—空谷早期)。和盛组层型剖面为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剖面,厚230m,主要由灰色、灰黑色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组成,与下伏地层山秀岭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大蒜沟组整合接触。和盛组与上覆大蒜沟组构成华北板块北缘早—中二叠世一个海进地层序列。和盛组的建立为探讨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的分界、研究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在延边地区的东延提供了重要的地层证据。  相似文献   

8.
江西安福一些晚二叠世早期菊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文 《江西地质科技》1995,22(2):64-71,T002
本文报道的晚二叠世早期菊石,计有6种、3属,其中包含有4新种、1新属。文中对江西乐平煤系的新近认识,作了简要介绍,并认为晚二叠世早期的沉积地层,唯以江西乐平煤系的沉积发育最全,地层厚度最大,以及其中菊石的谱系演化序列最完整,它不仅为华南绝无仅有,就是在世界其它地区也不曾见及。重新启用江西乐平煤系为晚二叠世早期地层的代表剖面,有助于华南和华南与国际地层对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 炭山湾煤系是谢家荣、刘季辰1924年建立。命名地点在湖北阳新县炭山湾。中南区区域地层表将此煤系置于吴家坪组底部含煤段,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李星学等根据Ullmannia sp., 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等,认为应属龙潭期(P_2~1);冯少南认为炭山湾煤系的时代属早二叠世晚期。陈公信研究了鄂东南蒲圻城关火车站附近炭山湾煤系中硅质团块的类之后,认为炭山湾煤系归于晚二叠世早期。笔者曾在蒲圻城关火车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盘县煤田(图1)廿余年的煤田地质工作以及贵州省地层古生物工作队(1977)对该区二叠与三叠系的划分界线没有明确的具体位置。实际工作中有将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称宣威煤系的,近几年又改称龙潭组的(包括滇东,沈玉蔚,1975)。含煤地层上覆早三叠世早期地层,有沿用滇东“卡以头层”的名称,亦有叫绿色砂岩层和“P·T”过渡层等等。 盘县地区相当“卡以头层”这段地层总厚在70—150米之间,可分上部的绿色砂岩层和下部的粉砂岩、砂质泥岩过渡岩性段。下部一般厚30—40余米,二者在地貌上分界明显,大比例尺填图曾单独  相似文献   

11.
上二叠统煤系是滇东北地区主要的含煤岩系,该含煤组合是在晚二叠世早期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基础上沉积形成的,间歇的火山活动贯穿了整个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的过程。以研究区及邻区以往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等资料,对含煤地层中火山碎屑岩发育特征及其对聚煤作用和煤系矿产的指示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晚二叠统含煤地层中火山碎屑岩从下至上大致分为三类: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高岭石泥岩(Tonsteins),且符合从西向东层数逐渐减少,厚度逐渐变薄的规律,揭示了从早期到晚期火山活动逐渐减弱。同时火山碎屑岩是煤系矿产稀散元素(镓、铌)的赋矿层位,其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呈现高异常,建议下一步工作中注意煤系矿产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郑超  李宝芳  温显端 《现代地质》2003,17(4):415-420
秦岭北麓晚二叠世石千峰组下部的平顶山砂岩段不整合覆于早、中二叠世含煤地层之上,是一套板状交错层理十分发育并以粗碎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地层,以辫状河道与辫状三角洲充填沉积占优势。平顶山砂岩段呈自南向北并向东、西两侧变薄的朵状体。平顶山砂岩以含大量的新鲜的钾长石和古水流方向自南指向北和北西为特征,明显区别于下伏含煤地层中的砂岩。石千峰组砂岩与下伏煤系砂岩的厚度、古水流方向和岩石矿物成分的截然变化,表明华北石炭、二叠纪克拉通盆地南部的陆表海至晚二叠世已经完全退出华北,盆地南缘出现了新的物源隆起区,古沉积斜坡由原来的向南倾斜转变为向北倾斜。这意味着秦岭—大别构造带与华北板块南缘在此时期已经开始发生了碰撞并隆起成山。平顶山砂岩为硅质胶结,孔渗条件很差,储集油气的希望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相似文献   

15.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以露头、测井曲线和岩芯观察为基础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华北石炭、二叠系为1个大层序,时限约为310~250Ma。以早二叠世紫松期与隆林期之交的285Ma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分为Ms1、Ms2两个中层序。Ms1穿过了石炭、二叠系的年代地层界线(295Ma)。含煤的本溪、太原、山西组(308~275Ma)分为6个层序组(Ss1-6),包括19个层序(CSq17,PSq1-12)。通过区域性层序地层单位的对比,在生物年代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建立了更精细的等时地层格架。晚石炭世沉积仅分布在华北中部及北部,南华北缺失CSq1-7,豫西还缺失PSq1-3。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岩石地层单位和主要煤层在大区域内都是穿时的。晚石炭世海水自东向西侵入华北北部,向西和向南超覆;紫松或海水自晋西南和苏皖北部向北入侵,为华北晚古生代的最大海侵;隆林晚期海侵较隆林早期海侵略大。太原组的主煤层在山西自南向北形成于紫松早期海平面缓慢上升过程中,内蒙古南部山西组的巨厚煤层形成于最大海侵时期,山西省山西组的主煤层自北向南形成于隆林早期,晋东南至南华北山西组的主煤层形成于栖霞早期。通过三交、柳林矿区煤相分析表明海侵体系域底部的煤层比高位体系域的煤层更富生烃潜力,是一种新的成煤模式,也是煤层气找矿勘探应该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太原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河南省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区位于华北盆地南部北秦岭褶皱带栾川—固始深断裂以北地区,当时的沉积盆地受华北地块西隆东倾的构造古地理控制,是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和煤为特色的陆表海沉积。太原组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的泥岩、泥灰岩、细...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砾岩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地层中有 1 4层沉积砾岩。其中,晚石炭世地层中赋存 8层,二叠世 6层。通过对这些砾岩层的野外测量、室内岩矿鉴定等综合分析研究,查明晚石炭世的砾岩几乎全是稳定的单成分砾岩,石英砂岩和燧石质砾石的含量高达 93 %以上,砾石最大扁平面均向南倾,倾角在 5° - 1 0°之间,与砾岩伴生的粗粒石英砂岩发育大型低角度双向交错层理,萨胡环境判别参数等特征表明晚石炭世砾岩为滨海环境下的产物。二叠世的砾岩则主要是复杂成分的砾岩,尤其是早二叠世晚期及晚二叠世初期形成的 2层砾岩中砾石种类达 1 5种,以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砾石为主,并含较多量的变质岩和中酸性侵入岩砾石,砾岩层各种特征表明二叠世砾岩为河流相产物。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沉积砾岩的形成与北部造山带的隆升密切相关,它们是前陆盆地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8.
华北二叠系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其中,研究最早、研究程度最高、最典型的是太原西山剖面。二叠系共建立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4个组。60年代初,与4个组相对应,李星学等建立了4个植物化石组合带:山西组的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Emplectopteridum alatum组合,下石盒子组的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Cathaysiopteriswhitei组合,上石盒子组的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Lobatannularia heianensis组合,石千峰组的Ullmannia aff.bronnii—Rhipidopsis lobata组合。其地质时代依次为早二叠世早期,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晚二叠世晚期。30年来,这一认识在指导煤田勘探的地层工作上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与科研的深入,也出现了某些新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主要煤系地层是下二叠统“梁山煤系”、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香溪煤系”。“粱山煤系”和“龙潭煤系”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地区,“香溪煤系”零星分布在鄂州-赤壁、远安-当阳、巴东-兴山、利川等地。研究认为:二叠纪成煤环境属近海型,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属于内陆型。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煤环境为滨岸沼泽相区,沼泽发育之前沉积物若为砂质、粉砂质岩类,则含煤性好,反之若为泥质或粘土质岩类,则含煤性差;(爹煤系沉积的早期沉积基底剥蚀夷平为坳陷地带,到中晚期坳陷逐渐增大,能形成宽阔的聚煤(盆地)带;⑧地壳沉降幅度大,升降速度乎稳,泥炭沼泽发育时间长;④地壳振荡次数频繁,沉积旋回多,煤层厚度较大,含煤性好,反之.沉积旋回少或不完整,煤层少,且薄,含煤性差。通过分析有利的聚煤因素,提出了各煤系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煤炭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怀雪  谢礼国 《安徽地质》2002,12(2):120-123
安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其次分布在沿江江南一带的皖南煤田,为扬子型晚二叠世龙潭组、早二叠世梁山组及早侏罗世磨山组含煤地层.以安徽省最新矿产储量简表(能源矿产煤、石煤)和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为依据,对全省煤炭资源已发现的资源量、现保有资源量及远景预测资源量作了全面论述.在清理煤炭资源数量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煤炭工业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