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籍184例自愿戒毒者药物滥用流行现况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防治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调查表》对2008年~2009年我戒毒所收治新疆籍药物滥用者进行监测。结果:2008年~2009年监测184例新疆籍药物滥用患者主要滥用物质为海洛因、大麻﹙麻烟﹚兼有曲马多、安定,三唑仑的滥用。以男性、40岁以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居多。与药物滥用有关行为方面:"为追求欣快/刺激"是发生滥用的主要原因;"同伴提供"是获得滥用药物的主要途径;"暂居地/宾馆/出租房"是滥用药物的主要场所;"静脉注射"是药物滥用的主要方式。结论:海洛因、大麻﹙麻烟﹚已经成为新疆籍药物滥用患者主要流行滥用物质,同时存在曲马多、安定、三唑仑的滥用。男性,小学以下文化,无业人员是发生滥用的主要人群。缺乏防范药物滥用的心理素质易受同伴诱惑和外环境影响,盲目追求欣快/刺激是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滥用药物多采用静脉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2005年与2008年药物滥用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通过三年(2005年至2007年)禁毒人民战争陕西省药物滥用流行变化情况,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各类戒毒机构和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收戒药物滥用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2008年监测数据与2005年相比,海洛因仍是主要流行滥用毒品,但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比例在下降(5年以下、脱/戒毒一次人员由44.4%下降到14.8%)。被调查者滥用药物不仅涉及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大麻和新类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和“麻谷丸”,一些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及处方药物出现滥用。滥用药物非法需求与非法供应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初次滥用药物者主要分布在10岁-35岁年龄段,占83.2%-85.0%;滥用药物5年以上人员比例由48.3%增至72.9%;有过2次以上脱/戒毒人员比例由24.9%增至62.8%。静脉注射方式滥用比例已超过烫吸方式,占60.8%。滥用药物平均每日耗费增长2.4倍,滥用药物平均每月耗费3000元以上增长40.8%。获得滥用药物主要渠道由“黑市(93.30/0)”转为“同伴提供(84.60/0)”,发生在“暂住地/宾馆/租住房”和“无固定地点”的滥用药物行为增加10.2%。监测报告药物滥用者中,35岁以上年龄段、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在业人员和已婚人员比例均呈明显增长变化。结论:海洛因滥用流行趋势呈下降变化势态,多药滥用问题趋于严重。禁毒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预防药物滥用宣传教育,同时,需要提高戒毒康复治疗效果,延长操守时间,降低复吸率。此外,注意预防因静脉注射方式增加可能对地区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传播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信息集锦     
《中国药业》2013,(22):12-12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2年)》日前发布,2012年度全国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共采集调查样本18.9万例,主要监测对象为强制隔离戒毒机构、自愿戒毒机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机构、拘留所等收治/收戒的药物滥用者,其中男性占88.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3.3%,无业人员占66.7%。纵向比较2008年至201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海洛因与“冰毒”是主要滥用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8年甘肃省药物滥用流行情况,为我省药物滥用防治情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8年收集到的4510例监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滥用者文化程度较低,吸毒者以无业人员为主,海洛因仍然为主要滥用的精神活性物质,曲马多和地芬诺酯的滥用增长明显。结论:继续加大对特殊药物的监管力度,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对恢复药物滥用者的个人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5.
1427例药物滥用者的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采用卫生部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统一印制的《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6年1月至12月对贵阳市和毕节地区两所戒毒机构收治的1427例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统计结果显示: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20-29a年龄段的无业、工人和个体者是滥用药物主要人群;滥用药物1年内占62.65%;烫吸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海洛因;多种药物滥用现象严重,药物主要来自“黑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西省收治或收戒人员药物滥用发生的情况和危害,为相关政府部门制订更好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全省戒毒机构2005年收治或收戒的所有戒毒人员进行滥用毒品情况调查。结果:药物滥用者中男性占79.81%,男女比例为3.97∶1(或1∶0.25);平均年龄31±5.72岁,主要集中在26~45岁,占96.42%。药物滥用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占82.80%、未婚者比例达到59.10%,无业者的人数占总调查人口67.55%,主要滥用的药物为海洛因,占98.93%。多用注射方式滥用(占80.90%,其中40.17%有共用注射器史)。结论:①药物滥用者以未婚男青壮年、低学历、无业人员居多;②主要滥用的药物为海洛因,复吸率高,戒断困难;③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等行为促使性病、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近三年来云南省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的好发人群。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主要滥用方式是烫吸和静脉注射,主要滥用物质包括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和合成毒品麻古丸及冰毒。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初次滥用平均年龄、进入戒毒机构平均年龄、共用注射器比例、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与复发药物滥用者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如何及时将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纳入监测是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必须充分了解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实际情况,扩大监测范围,坚持多元视角对药物滥用问题进行研究,寻求有效的监测方案,并且重视监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药物滥用的流行现况,为禁毒、戒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江西省2013年度收集到的422例女性药物滥用者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这类人群滥用品种与2012、2011、2010、2009年度比较。结果:女性滥用者初次滥用药物平均年龄为24.7±6.3 a,主要集中在21-30 a,占54.0%,并且最小的只有13 a;药物滥用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9.8%、未婚者比例达到39.3%、无业者占样本的90.8%,主要滥用药物为海洛因,占65.9%。与前4年比较,新型毒品冰毒、麻古丸、摇头丸使用量有显著增加,同时处方药曲马多占有一定比例,但呈下降趋势。滥用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追求欣快、刺激。滥用方式以注射使用为主(210例,占49.7%);有共用注射器行为30例,占14.3%;艾滋病结果呈阳性12例,占5.7%。结论:(1)女性药物滥用者主要以青年、低学历、无业人员居多;(2)主要滥用药物为海洛因,但新型毒品使用和处方药的滥用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了解山东省2013~2015年甲基苯丙胺的滥用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13~2015年山东省缉毒部门查获的和戒毒机构收治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药物滥用行为特征与药物滥用相关的疾病及检测结果等。结果:17 656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3年数据分别为2 925例,4 858例和9 873例,分别占该省全部监测人群比例的89.12%,93.01%和96.15%。滥用人群以男性、初中文化程度、21~40岁、无配偶、无业人员为主。女性滥用者、无配偶、无业人员比例有逐年升高和向更高年龄层扩散趋势。滥用药物的主要原因为追求欣快、刺激;同伴提供为获得药物的主要途径,“溜冰”为主要滥用方式,且滥用方式趋于多样化。车内滥用比例增加,滥用甲基苯丙胺者尤其是注射方式滥用者感染HIV比例有所上升。结论:该省甲基苯丙胺滥用呈增长态势,但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应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关注注射用方式滥用甲基苯丙胺者HIV感染情况并加强干预、加快立法遏制毒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药物滥用场所为车内(以下简称为"车内滥用药物")的药物滥用监测数据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毒驾"人群的滥用特征。方法:对2014年度"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到的药物滥用场所含有"车内滥用药物"的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年度,共有866例涉及"车内滥用药物"的报告,药物滥用者平均年龄31±7.8 a,主要分布在21-45 a之间(90.0%),814人为男性,大部分滥用者为初/高中文化程度(74.4%),多为无业或个体经营(81.1%),已婚(42.8%),未婚(46.0%)。车内滥用物质主要是冰毒(70.4%)和海洛因(22.9%),滥用方式为烫吸(42.5%)、烟枪吸(溜冰)(40.1%)和静脉注射(15.2%)。滥用物质主要来源于同伴、亲友等"毒友圈"(90.0%),近一半的滥用者是在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46.9%)下发生滥用行为,56%的滥用者报告滥用原因是追求欣快刺激,72%的滥用者药物滥用史在5年以内。结论:通过对866例"车内滥用药物"数据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描述"毒驾"人群的滥用特征,"车内滥用药物"主要发生在同伴和亲友等"毒友圈"内,多为男性,需重点监控交通运输人员。滥用药物以"冰毒"为代表的合成毒品为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毒驾"的具体情况,需要对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的药物滥用人员加强监控力度。对易发"毒驾"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毒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昆明市药物滥用情况,为药品安全性监管提供依据,也为预防药物滥用提出建议。方法:参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3年收集到的9059例有效监测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药物滥用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人文化程度较低;吸毒者以无业人员为主;海洛因仍然为主要滥用的精神活性物质(占96.64%),安定和麻谷丸(冰毒片)也是主要滥用的物质(分别占2.03%和2.44%)。结论:继续加大对特殊药物的监管力度,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贵州、甘肃两地药物滥用监测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2年下半年分别对当地戒毒所收治的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98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 a以下的无业、工人是主要滥用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多数;烫吸和烟枪吸食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阿片和海洛因,各为56.2%和42.9%;30 a以下滥用者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海洛因和阿片,60 a以上滥用者中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阿片;药物多来自非法渠道“黑市”。两地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各为91.4%和97.4%,滥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分别是解热止痛片和烟草、酒、镇静催眠药类。多药滥用给治疗、预防和管制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加强缉毒、杜绝毒源,强制戒毒,开展药物滥用预防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仍是禁毒、戒毒、铲除药物滥用斗争中三重并举的工作。 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采用统一的监测表格和分析标准,可以分析比较各地的药物滥用特征和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HIV AIDS感染情况 ,寻求减少HIV AIDS传播的途径。方法 :采用金标快速初筛法对2 12 3例吸毒者进行初筛 ;阳性者进行复查并报上级防疫部门进行复查确诊。结果 :2 12 3例海洛因依赖者中抗 -HIV阳性者 2 1例 ,占 0 .98%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3例。静脉注射毒品者 19例 (男 18例 ,女 1例 ) ,烫吸者 2例 (男女各 1例 )。注射时间最短者为 0 .2a ,最长者为 8.0a。其中 8例来自同一地区。结论 :吸毒人群是HIV AIDS的易感人群 ;静脉注射毒品是感染HIV AIDS的主要途径 ,加强毒品滥用和HIV AIDS的预防工作有利于遏止HIV AIDS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武汉地区海洛因滥用的流行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海洛因滥用流行趋势,为有关部门解决海洛因滥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将1997年6月到9月警星康复医院收治的海洛因滥用者91例与1993年1月至1995年6月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基本情况(滥用时间、滥用方式、原因)、滥用造成的身体损害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后者相比,1997年警星康复医院收治的海洛因滥用者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有医药知识者增多,吸毒史较短、日滥用量较高,静脉注射者增多,多药滥用比例增高,治疗7天焦虑症状缓解较慢,合并肝、心脏损伤比例降低,脱毒完成比例较高(P<0.01或P<0.05)。提示··:武汉地区应加强药物滥用防治宣传,同时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综合戒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苟艳艳 《中国药事》2017,31(3):247-254
目的:了解东营市药物滥用情况,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也为药物滥用的预防与控制提出建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药物滥用系统收集东营市药物滥用监测哨点提交的近3年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监测数据,对药物滥用的种类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显示:药物滥用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人文化程度较低;吸毒者以无业人员为主;冰毒为主要滥用的物质。结论:东营市药物滥用人群趋向低龄化、低学历、多元化,合成毒品滥用占有较高比例,应继续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海洛因依赖者的特征。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1年7月88例自愿脱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疆地区吸毒人员以青壮年为主,88例中,感染HIV( )8例,HCV( )26例,HBV( )34例,HIV与HCV均( )者2例,HCV与HBV均( )者2例,HBV、HCV、HIV均( )者1例,合并结核感染者3例,此3例均为HIV( )患者。吸毒者中血液或性传播的疾病发生率达83%(73例)。结论:静脉注射海洛因是HIV、HCV等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主要感染途径之一,在新疆地区对广大青年个体经营者加强有关吸毒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项“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甘肃、贵州、湖南、辽宁、浙江五省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是了解甘肃等五省药物滥用流行水平并探索在我国开展社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2004年6月-2005年7月共在甘肃等五省调查了30个区县,34个城镇社区和85个行政/自然村,15-50 a有效调查人口161 888人。(2)药物滥用快速评估调查方法学研究。采用Delph i方法,在禁毒和药物滥用防治专家以及药物滥用人群中进行调查评估。这项工作目前在北京完成了预调查,进一步的调查正在实施之中。(3)阿片依赖复吸的流行病学调查。此研究包括纳曲酮预防复吸的回顾性调查和海洛因成瘾者复吸情况调查两个方面。纳曲酮预防复吸的回顾性调查表明,该药预防复吸效果明确,作为一个复吸预防维持用药,具有在社区、家庭中应用的明显优势。但纳曲酮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HIV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与HIV感染率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233例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情况调查问卷”和“高危性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男性居多(124例占61.7%),平均年龄32.9a±s8.7a(最小年龄19a,最大年龄51a),以无业者(占50.8%)和私营/个体劳动者(占15.6%)为主,有13例(占5.6%)抗-HIV阳性。该人群平均吸毒时间5.0a±s3.4a,平均吸食剂量0.37g±s0.49g,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自己家中(87.6%)。使用的注射器主要来自药店/百货店(占79.4%),37.9%共用过注射器。有8-3%除配偶以外有4个以上性伴,有8.6%患有各种性病。结论: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应对该人群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强自觉规避HIV感染高危行为的意识,从而有利于遏制HIV/AIDS在该群体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