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简述了复合式干法分选机分选原理,列出了分选试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了复合式干法 分选机能有效分选~粒级物料;入料中~粒级能起自生介质作用,含量在左右756mm60mm25%比较适中;能有效分选外在水分<的原料煤,并且选后产品外在水分较选前入料低,即在降9%灰的同时还有一定的脱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干选机选煤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复合式干选机选煤的工艺参数研究,证明该设备能有效地分选75 ̄0mm不分级入料,对入料外在水分有较宽的适应性和一定的煤粉含量能改善其分选效果,初步得出了对可选性,矸石含量、粒级、外在水分、含粉量等不同入料的分选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难选煤最小Ep值分别为0.06,0.07和0.11 g/cm3;可选性对Ep值略有影响,50~25 mm粒级不同可选性煤样,易选、中等可选和较难选煤样最小Ep值分别为0.035,0.040和0.045 g/cm3。通过优化风量和抛射强度,分选精度明显提高,不同粒级或可选性煤样优化后的风量和抛射强度相近,均分别在140 m3/h和1.46左右。分析了气泡生成频率与床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揭示了振动改善流态化分选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复合式干法分选、风力摇床分选、风力跳汰分选、振动逆流分选及振动螺旋分选等干法选煤技术发展历程与分选原理、技术性能及其适用性,阐述了在“双碳”背景下煤炭高效清洁干法分选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提出降低分选粒度下限、提高分选精度、增强对入选原煤外在水分适应性和发展风力选煤智能化的未来干法分选技术发展方向,以为应对新形势下煤炭洗选加工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邓锋 《中国煤炭》2013,39(1):86-90
介绍了振动逆流干法选煤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试验系统,应用振动逆流干法分选机进行了煤的分选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分选床倾角参数、气流参数、激振参数、处理量参数4个主要操作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为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干法选煤在神东矿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茂盛 《煤炭科学技术》2002,30(B01):42-46,51
介绍了干法选煤在神东矿区乌兰木伦煤矿分选试验结果,从试验结果可知,神东矿区煤为极易选煤。在一定的外在水分和外在类分范围内,均可获得较高的精煤产率和较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7.
两种主要干式选煤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两种最具应用前景的干式选煤方法: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和复合式干式选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空气重介流化床干式分选和复合式干法分选具有相同的不用水、流程简单、投资少等优点,而在分选原理、入料粒级、介质和参数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两种选煤方法在各自的适应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司(原煤科总院唐山分院选煤所)根据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研制成功了FX和FGX型系列干选机,这两系列分选机在分选原理、分选效果、入料粒度、单位面积处理量、风量、原煤外在水分等诸多方面均突破了传统风力选煤模式,开创了我国干法选煤的新局面。现已在全国几十个煤矿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半工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分选效果,采用反倾角振动方式替代原刮板输送方式排出重产物,研制了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并建立了半工业性试验系统,考察了风量、入料粒度、单元处理量、入料可选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空气重介质干法分选机可对粒度80~6 mm的入选煤进行有效分选,随着入料粒度的增大,分选效果变好,分选室最大单位处理量为7 t/(h·m2);在合适的风量以及振动参数下,对可选性为易选的不黏煤可能偏差Ep为0.05 g/cm3,对可选性属难选的褐煤可能偏差Ep为0.07 g/cm3,实现了对不同可选性煤炭的高精度分选。  相似文献   

10.
自生介质在复合式干选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复合式干选机对不同矿、不同合粉量煤样的分选试验研究发现;入料中6~0mm粒级粉煤作为自生介质与空气组成气—固悬浮体,能改善粗粒级的分选效果;粉煤含量以25%左右为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