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玲早期的小说塑造了梦珂、莎菲等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女性觉醒时的种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了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艰苦中成长的“困顿”已经认定妇女解放的道路在于女性投身到社会、革命的丁玲 ,个人的生命与爱情也是历尽坎坷 ,倍尝艰辛。重重劫难没有阻止丁玲对于女性命运的继续探索 ,相反地 ,人生经历的丰富却加深了作家的洞见与感悟。到达解放区的丁玲感受到革命根据地是启发妇女觉悟、展现妇女才华的一个极好的环境与学校。但同时 ,丁玲也以一个女人的生命体验、一个女作家的敏锐思考洞悉到革命环境里女性命运地位的低微与悲惨。作家基于解放区现实的有关女性问题的深度思考也就具备穿越历史的力度。《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原本是一个有热情、有…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女性与革命的双重现代性诉求,丁玲现代小说文本叙事表现出主体在主观体验与客观描写之间的徘徊,形成其独特的个体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厌女症"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女症”是指文学中歪曲、贬低女性的形象,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女性头上的情绪或主题。在白先勇的一些小说中,这种“厌女症”的倾向或隐或现,时有流露,并通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丑化和过分渲染女性的危险与不祥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对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所表现的女性主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类小说肯定和赞扬了女性的才、情、胆、识,提高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进步。它的出现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受到当时社会生产方式的结构性变革的影响,受到当时思想界“异端思潮”的激发,同时,也与作家的创作心态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并不因是史诗般的宏伟巨著,而在文学史上占有“这一个”的地位。本文在梳理了研究张爱玲的众多成果之后,提出张爱玲小说的“反闺秀”现象,试图从女性本位角度,通过对“反闺秀”现象的分析,来解析张爱玲小说的魅力,并探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女性在追求生存和新道德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五·四”以来,由于中国的女性问题始终是被作为反封建的内容之一来加以考虑的,所以中国的女性文学消融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文学中,新时期戏剧从“人”的角度,表现了女性新的社会地位与旧的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女性的迅速进化与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产生的冲突、女性政治社会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蒙昧之间的冲突。对“女性文学”作出了贡献。但与小说和电影相比,女性戏剧的发展显然滞后,作为世界性永恒主题今后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女性健身过程中的身体感,抓住经典民族志在观察和访谈中忽略掉的有关运动“感官”的深层知识,从而探究女性健身的身体感与自我、社会性别文化的关系。对广州市两家健身房进行一年的田野调查并对20名女性健身者进行深度访谈,归纳出女性健身者“痛”的酸爽、“轻”的愉快、“难”的努力、“汗”的舒畅、“热”的流动和“被看”的不适六种主要的身体感。女性健身者在健身时体验到“痛”“轻”“难”“汗”“热”“被看”等多种身体感觉,不仅展现了女性运动身体感官经验的多重性和复杂性,还动态地表征了其中蕴涵的性别文化、健身文化、养生文化的交互影响。因此,女性在健身运动中的“身体感”已经不再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女性的健身感官经验,勾连起了社会文化、运动文化和性别文化对现代身体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一般认为指“琐屑之言,非道术之所在,与后来小说固不同”,但并不等于说先秦没有小说作品。《庄子》中的有些篇章,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寓言框框,具备了小说的一般标准,其中保存在《杂篇》中的《说剑》,颇有代表性,它以斗剑为题材,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短篇体育小说。 《说剑》中的主人公庄子,自称为周,应该就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了。但  相似文献   

10.
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而我这篇文章恰恰要专门讨论金庸笔下的武功和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