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06,(3):I0005-I0005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三军团为主与三十四师等部分红军组成东方作战军。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7,(1)
正四十万敌堵又追,六千铁壁显神威:英雄师长断肠去,九天潇雨都是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了敌人的4道封锁线后,红军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险遭覆灭。这3万余人之所以能够保存,离不开英雄师长陈树湘和他率领的红三十四师的后卫决死掩护。中央红军长征一开始,红五军团就是担任全军后卫,红三十四师更是后卫的后卫。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人们十分关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部队的步兵旅,其主体前身是红军时期英名远扬的“红一团”。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曾经先后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土”、“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谱写下了光辉壮丽的篇章。长期以来,人们对“红~团”的历史演变与光辉征程知之甚少。为庆祝“朱毛红军”后裔红军团进驻香港,为纪念建军70周年,特撰写此文奉献给热心读者。一、“红一团”前身的来源组成“红一团”主体的部队,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赣西南秋收起义诞生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团;一是毛泽…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个出了名的“万岁军”三十八军,却不知道还有一个“英雄铁军”六十三军。第五次战役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涟川、铁原之间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防御地域内,以4个师的兵力阻击了美军及南朝鲜军4个机械化师12个昼夜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转移,扭转了战场态势.被彭德怀赞誉为“真正的铁军”。  相似文献   

5.
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中,十万大军排成八百里的长蛇阵,由北向南,长驱直入,对红军分进合击。 在这个八百里长蛇阵的敌军中,处在中路的是张辉瓒第十八师。这个师和谭道源第五十师是南昌行营主任、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的嫡系部队,又是这次“围剿”红军的主力军。张辉瓒初任第一纵队司令,后来鲁涤平又授意他为前敌指挥。  相似文献   

6.
(一)为了粉碎敌人即将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向福建开辟新苏区,一九三三年七月,中央军委决定由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第十九师、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组成东方军,东征福建。当时,我在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我们第三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红十九军,一九三三年改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军部是福建军区兼的。  相似文献   

7.
<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全国观众中引起极大的轰动。这部由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摄制的32集电视剧,据实讲述了作为长征后卫部队的红三十四师,为完成掩护主力突围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这是一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电视剧,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历史的真实。福建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八七会议"后,党组织领导闽西、闽北各地农  相似文献   

8.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这是曾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忆少共国际师》中的诗句.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于1933年9月3日,由青年团和少先队的骨干分子组成,是红军中最年轻的一支部队.不久改称第十五师,9月隶属红五军团,1934年5月调入红一军团建制.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少共国际师奉命赴广昌地区防御;首战拿口,再战莲花山,继而鏖战团村,连战皆捷;接着,又在大脑寨、驿前、石城保卫战中屡挫敌军.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颁发嘉奖电,称赞少共国际师“铁拳初试”.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等报刊多次登载少共国际师的战绩,把个“浴血闽赣锐无敌”的英雄群体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也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了,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少共国际师亦跟随主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夜渡于都河 洒泪踏征途  相似文献   

9.
1931年 2月10日,蒋介石调集18个师及3个旅,约20万兵力,以国民党政府军事部长、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为湘鄂赣闽四省“剿共”总司令,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分进合击、重重包围”的战术方针,西自赣江,东至建宁,联营七百里,分四路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企图在“三个月消灭红军”,占领赣南红军根据地。具体的部署,是: 第十九路军由蔡廷锴代理总指挥,辖第六十,第六十一师及第十二师之第三十四旅,由兴国向龙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86,(10)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纵队先后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于十二月初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从全州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是全军的后卫。十一月廿八日从雷口关进入灌阳后,一直在水车一带阻击敌人,掩护红军后续部队渡湘江。三十日凌晨,掩护任务已经完成,他们正  相似文献   

11.
邓建龙 《湘潮》2015,(7):145-147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当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部队中,有一支由湘鄂赣子弟兵组成的英雄部队——红十八军,万里转战,胜利到达陕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将红十八军的演变沿革作一梳理。一、诞生在湘鄂赣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湘军独立第五师在平江举行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此后,在这块红色的根据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八军、红十二军、红十五军、红三军团、  相似文献   

12.
<正>“清江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三十九军第三四六团,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新四军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3月。该部成立后,犹如一把出鞘利剑,勇猛向前,战高沟、打阜宁,所向无敌。在解放淮阴城战斗中,仅用5分钟就攻入城里,被授予“清江部队”的光荣称号。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以“三猛(猛攻、猛打、猛追)”著称,是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头等主力团,三打靠山屯、攻义县克锦州、  相似文献   

13.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三军团为主与三十四师等部分红军组成东方作战军。7月,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由赣入闽,在闽西北、闽中地区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恢复和开辟了新苏区,建立了各级临时革命政权,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相似文献   

14.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素有“挺进部队”之称的沈阳军区某红军师党委注重用战争年代形成的“七种战斗精神”和“五敢”师魂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的热情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看了《绝命后卫师》后,非常激动,也很欣慰!《绝命后卫师》主要描写红军长征过程中红三十四师的英勇事迹,刻画的是红三十四师6000名闽西子弟兵的英勇形象。它还原了长征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新罗父老乡亲以告慰。红三十四师中,有新罗  相似文献   

16.
天降大任,在枪林弹雨中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刘亚楼任政委,陈光任师长的红一军团红二师作为红军的王牌主力师,被定为左前锋。另一支王牌部队红一师为右前锋。铁流二万五千里,红军要突破蒋介石大军的围追堵截,要在“死地”中求得  相似文献   

17.
周丽杰 《党建文汇》2006,(10):22-22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这使蒋介石对粤军和湘军的作战不力十分恼火,于是凭借所谓湘江“天堑”,筑构更坚固的第四道封锁线。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任命老牌反共分子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  相似文献   

18.
<正>第六章洪学智在长征途中刘少奇说:“我是专门停下来,要见一见你。”1933年10月,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集结四川大小军阀部队,组成六路围攻军,对川陕根据地发动新的进攻。红四方面军仍然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术,将兵力分为东、西两线,由总指挥徐向前指挥,展开反“六路围攻”的作战。在反“六路围攻”开始后,第九十三师部队先守王家坝,后在鲜卧堂激战,给敌人很大杀伤,但红军也有很大伤亡。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后,“左”倾教条主义者畏敌如虎,在仓促率领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中,消极避战,一味逃跑。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险遭覆灭,由原来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任全军殿后的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部队抢渡湘江的任务。但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0.
正导语: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最艰苦的一仗,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最终突破了敌人设防最严密的一道封锁线,取得了胜利。湘江一战虽胜,但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其中掩护主力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韩伟中将是湘江血战的亲历者,也是幸存者,当年他担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第一零零团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