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甘草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草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单根重量为分级指标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种苗聚类分级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连续两年于生长期测定甘草植株鲜重和根干重,实验室测定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结果:一级、二级种苗(单根重10.0 g以上)生长期植株的总生物量、根干物质量及产量均大于三级种苗。3年生药材的甘草酸、甘草苷、芹糖基甘草苷和甘草素的含量,一、二级种苗高于三级种苗;不同等级种苗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均高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结论:种苗等级对甘草药材的质量及产量均有影响,生产上建议选用单根重在10.0g以上的种苗。  相似文献   

2.
太子参分级种苗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子参分级种苗对其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制定太子参种苗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单个种苗重、直径为分级指标,通过K值聚类分析,将种苗分为3个等级,并以未分级为对照,进行大田种植试验。于出苗期测定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采收期测定药材产量及粗多糖、总皂苷、太子参环肽B、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出苗期幼苗长势为:一级二级三级。各级药材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粗多糖含量一级、二级显著高于三级;太子参环肽B含量二级显著高于未分级,各分级种苗间差异不显著。二级药材的4个指标(产量、单个块根重、粗多糖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个体差异最小。结论:综合药材产量、质量、个体差异及成本分析,生产上选取单根重量在0.75~0.95 g,直径在5.0~6.0 mm的二级种苗为宜。  相似文献   

3.
育苗模式对当归种苗和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为当归主产区育苗方式创新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选择三种不同模式育成当归种苗在宕昌县阿坞镇进行覆膜移栽,测定分析种苗质量性状、田间返青率、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模式育成当归种苗生长发育个体质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后返青率、药材质量性状和产量间也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熟土模式育成当归种苗单根鲜重平均约1 g左右,根长大于11 cm,根粗在5~6.5 mm之间。种苗返青率基本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其中川熟地种苗返青最快,其次是冬季熟土模式育成种苗,基质苗返青最慢。秋季采挖后,川熟地模式种苗移栽后当归药材单根最重,芦头茎最粗,鲜根产量达513.45 kg/667m~2。结论:川熟地育苗可作为当归主产区种苗繁育的新途径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种苗级别对金线莲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线莲种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全株鲜重和高径比5个形态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级;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盆栽试验,对植株生长指标,药材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可以选用株高和地径为种苗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初步制定了金线莲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不同级别金线莲种苗对植株生长发育,药材产量有影响,Ⅰ级苗的株高和地径要比Ⅱ级、Ⅲ级苗高,且药材产量也显著高于Ⅱ级、Ⅲ级苗药材产量,而对药材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为金线莲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鹏飞  汪涛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22-1927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药用菊花种苗与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药用菊花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药用菊花种苗的株高、地径、根长、全株重、地上部分重、地下部分重和高径比7个形态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级;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盆栽试验,对植株生长指标,药材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确立以苗高和地径为种苗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初步制定了药用菊花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不同级别药用菊花种苗对植株生长、药材外观形态和产量有影响,Ⅰ级苗和Ⅱ级苗的地径和分枝数要多于Ⅲ级苗,而Ⅲ级苗的株高要比Ⅰ级苗和Ⅱ级苗要高。Ⅰ级苗和Ⅱ级苗分枝数多,花心直径和管状花数显著大于Ⅲ级苗,药材产量也显著高于Ⅲ级苗药材产量。而对药材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结论:移栽时种苗以Ⅰ级苗和Ⅱ级苗为佳。  相似文献   

6.
党参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广泛收集产自甘肃省渭源县、漳县、岷县、宕昌县、陇西县等地党参种苗30份,测定其根长、根粗、单根重,然后K聚类分析,依据聚类结果将种苗划分为3个等级,以不同等级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等级党参种苗与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关系,为制定党参种苗质量标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一级苗出苗最快,产量最高,且显著的高于二级苗和三级苗(P0.05);一级苗炔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三级苗(P0.05);三级苗多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二级苗和一级苗(P0.05)。因此从党参药材产量、质量及投入成本综合分析,党参移栽应选择根长15.6 cm,根粗2.7 mm,单根重0.56 g的种苗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铁棒锤药材产量的影响。方法:对铁棒锤进行种植密度、种苗大小、打顶等不同栽培技术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药材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种苗大小等对铁棒锤药材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株行距为10 cm(30 cm时药材产量最高,种苗单根重≥8. 0 g时药材产量最高,种苗冬栽及打顶处理能提高药材产量。结论:初步形成了铁棒锤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同育苗模式对甘肃渭源党参种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模式对党参种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以渭党1号为材料,选用条播、撒播、覆膜穴播不同播种方式和90、120、150 kg/hm~2三种播种密度进行二因素随机试验,育苗结束后分别测定种苗根长、根粗、单根重等指标,折合产量,并将不同育苗模式种苗定植于大田,收获时测定其鲜、干重,研究不同育苗模式对党参种苗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交互条件下育苗,党参种苗生长发育个体质量性状、种苗产量和药材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播种量120 kg/hm~2条件下采用覆膜穴播方式育成种苗综合指标优异,大小适中,移栽成后药材产量最高为2 192.20 kg/hm~2。结论:甘肃渭源地区党参育苗采用120 kg/hm~2播种量覆膜穴播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知母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知母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知母主产区基地以及药材市场销售的种苗进行质量指标调查,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确定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知母种苗分为3个等级,并以不同等级种苗为处理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连续2年观测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及质量指标。结果:确定种球直径和百株质量作为知母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将种苗分为3个质量等级,Ⅰ级种苗:种球直径≥1.2 cm,百株质量≤2.0 kg;Ⅱ级种苗:种球直径≥0.8 cm,百株质量≤1.5 kg;Ⅲ级种苗:种球直径≥0.5 cm,百株质量≤1.0 kg且≥0.5 kg。不同等级种苗对植株根系生长、药材产量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等级种苗种植后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知母种苗质量标准即具科学性,也更符合生产实际,可为知母药材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定远志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远志优质种苗繁育及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我国远志主产区征集的27份远志种苗为研究材料,在测定种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苗长、苗粗、根长、根粗、叶长和叶宽等质量指标基础上,确定远志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通过K均值聚类法划分种苗类别,并制定分级标准。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级后远志种苗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根长、根粗、苗长、苗粗是评价远志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单株鲜重是评价远志种苗质量的重要指标;叶长是评价远志种苗质量的参考指标。结合远志生产实践,将不同产地来源远志种苗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0.18 g,根长≥12.00 cm,根粗≥0.10 cm,苗长≥14.00 cm;二级种苗单株鲜重0.10~0.18 g,根长9.00~12.00 cm,根粗0.07~0.10 cm,苗长12.00~14.00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0.08~0.10 g,根长8.00~9.00 cm,根粗0.06~0.07 cm,苗长10.00~12.00 cm。结论:考虑到种苗是保证药材质量的基础,建议远志人工栽培中采用一、二级种苗,以保证获得高产量高品质的远志药材。  相似文献   

11.
素花党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制定素花党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甘肃省素花党参道地产区不同产地征集的30份素花党参种苗为研究材料,在测定种苗单株鲜重、含水率、苗长、苗粗、芽体长和芽体个数等质量指标基础上,采用K均值聚类法划分种苗类别,制定分级标准。结果:不同产地来源素花党参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不小于14.1 g,苗长不小于24.0cm,苗粗不小于1.17 cm;二级种苗单株鲜重3.5~14.0 g,苗长21.6~23.9 cm,苗粗0.68~1.16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1.9~3.4 g,苗长13.5~21.5 cm,苗粗0.54~0.67 cm。结论:征集的30份素花党参种苗样品中,一、二级种苗占66.7%,建议规范化生产中采用一、二级种苗。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为规范太子参商品市场秩序,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对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太子参药材的9个外观性状量化指标进行测量,并结合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指标验证商品药材等级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运用,制定出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上中部直径、单个重量、50 g块根数3个指标,并划分大选、中选、小选、大统、小统5个等级。相关性分析认为,块根长度不宜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分级指标,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太子参商品等级有关系。结论:以上中部直径、单个质量、50 g块根数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量化指标,以太子参多糖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分为5级,各等级与市场上太子参药材等级现状及其内在品质相一致,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菘蓝种质资源进行植物性状比较与质量评价研究,以期为菘蓝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田栽培,随机区组法,对不同产地引进的菘蓝叶、根、角果、种子等器官的植物性状进行比较,并测定其根中有效成分R,S-告依春和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类型菘蓝在叶、根、角果、种子形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中R,S-告依春和多糖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0.59%,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8.68%。结论:根据菘蓝的植物性状可将其分为白菜叶型、甘蓝叶型、芥菜叶型,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对黄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对黄芩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于一年生黄芩展叶期喷施缩节胺,测量其株高、根长、根直径和根鲜重,并利用HPLC测定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的总黄酮含量和DPPH清除率。结果:喷施缩节胺后,根鲜重显著增加,根径显著变粗,根中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显著降低;喷施缩节胺的黄芩根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芩展叶期施用缩节胺可以有效调节黄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发育,对根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态聚类法确定黄连种苗分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黄连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量19个不同产地黄连种苗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重及根重等指标,通过对各指标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黄连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采用动态聚类确定黄连种苗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叶数是黄连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株高作为质量分级的低优指标。结论:黄连种苗分为3级,Ⅰ级种苗:叶数≥8片,14≥株高≥12 cm;Ⅱ级种苗:8≥叶数≥6,12 cm≥株高≥9 cm;Ⅲ级种苗:6≥叶数≥4,株高≥9 cm;达不到3级种苗标准的为不合格种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连作西洋参根际真菌群落的特点及土壤药剂处理对其的影响,探讨西洋参生长与根际真菌区系的相关性以及西洋参连作障碍的土壤生态机制.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实验,选择种植过4年以及连续育苗2次每次2年的老参地土壤连作西洋参,另设碳素肥加低毒化学农药及植物源农药对老参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调查各处理组西洋参的生长及病害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根际真菌,以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Ma)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作为真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结果:与未种过参的新地相比,重茬种植的西洋参秋季存苗数、根重均明显降低,根病指数显著升高(P<0.05),根际真菌数量降低50% ~ 63%,多样性指数(H')降低39%~43%,群落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青霉属及曲霉属真菌的比例增大.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指数与西洋参根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970,P=0.006).碳素肥加低毒化学农药菌线威处理老参地土壤,对提高重茬西洋参的存苗数及根重有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提高根际真菌多样性.结论:重茬西洋参根际真菌数量和多样性降低,群落构成发生变化.碳素肥加菌线威处理对连作西洋参生长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种苗质量对怀地黄生长及低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种苗质量对怀地黄生长发育以及收获期经济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怀地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怀地黄主产区种苗质量调查,了解当前地黄种苗质量现状;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的田间小区栽培试验,检测怀地黄栽培不同阶段干物质积累及低聚糖含量,并统计收获期经济产量。结果:怀地黄主产区农民选种随意性很强,对种苗质量关注不够。优质怀地黄种苗能明显提高田间出苗率,促进地黄前期快速生长,最终增加收获期经济产量。在收获期,85-5品种一级和二级种苗经济产量分别比三级苗高63%,50%,而北京1号一级和二级种苗经济产量分别比三级苗高50%,47%。结论:选种时以直径>1.5 cm的一二级种苗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全国主产区所流通的甘草种子、种苗为样本,通过收集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含水量、千粒质量,种苗的根长、芦头直径和百株质量等指标信息,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标准差法、平均值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子、种苗进行分级,并开展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甘草种子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各级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不低于8 g,含水量不低于10%,一级种子:发芽率≥90%,净度≥90%;二级种子:90%>发芽率≥85%,90%>净度≥85%;三级种子:85%>发芽率≥80%,85%>净度≥80%。甘草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根长≥45 cm,芦头直径≥0.8 cm,1.3 kg≤百株质量<0.8 kg;二级种苗:45 cm>根长≥35 cm,0.8 cm>芦头直径≥0.6 cm,0.8 kg≤百株质量<0.4 kg;三级种苗:35 cm>根长≥25 cm,0.6 cm>芦头直径≥0.4 cm,0.4 kg≤百株质量≤0.2 kg。结论:经验证,甘草种子、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合理,便于生产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滇龙胆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磷对滇龙胆种子漂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珍珠岩、蛭石、草炭等混合成育苗基质,采用漂浮育苗法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方法研究磷对滇龙胆种子漂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对滇龙胆漂浮育苗幼苗进行适宜浓度的施磷处理,不仅滇龙胆幼苗株高、根长、茎叶干质量、根干质量(P<0.01)极显著高于未施磷处理,而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未施磷处理(P<0.01)。结论: 探明磷对滇龙胆漂浮育苗幼苗植物学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滇龙胆漂浮育苗营养液中磷质量浓度以50~100 mg·L-1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