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 1983~1997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的PDC 2 2例。腹痛及上腹部不适 11例、黄疸 5例、恶性呕吐 4例、上腹部胀满感 2例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及CT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0 0 % ( 9/ 10 )、86 7% ( 13/ 15 )、33 3% ( 4/ 12 )及 5 8 3% % ( 7/ 12 )。本组 2 2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 ,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12例、节段性肠管切除术 (SR) 4例及短路手术 6例。 结果 PDC无特异临床表现 ,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本组随访率为 86 4% ( 19/ 2 2例 ) ,无肿瘤残留的根治性切除病例 (包括PD 12例及SR 4例 ,1例PD患者失访 )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7% ( 13/ 15 )、46 7% ( 7/ 15 )及 2 6 7% ( 4/15 )。PD组 5年生存率为 2 7 3% ( 3/ 11)、SR组 4例患者 5年后存活 1例 ,而短路手术者 ( 2例失访 )无一例生存超过 1年 ,2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χ2 =6 84,P <0 0 1)。 结论 根治性外科切除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8年来20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肿瘤149例,胰体尾肿瘤54例,全胰癌6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59例,姑息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5例,内引流术64例。结果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42.37%,3年生存率13.56%,5年生存率6.78%,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20%,3年生存率6.67%,明显高于未手术者;内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仅为9.38%,3年以上生存率为零,与未手术者无明显差异,但生存质量有所改善。结论 根据术前CT和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对胰腺癌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和分级分期;并根据术中探查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有无局部或远处转移,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8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肿瘤位于球部5例,降部69例,水平部9例,升部5例,其中降部乳头区为62例,占降部89.86%;腺癌56例(63.64%),恶性间质瘤20例(22.73%),类癌6例(6.82%),其他肿瘤6例(6.82%);高分化34例(38.63%),中分化28例(31.82%),低分化19例(21.59%),未分化7例(7.95%)。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腹痛、腹胀、黄疸、呕吐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3.54%(66/79),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80.00%(20/25),腹部增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47.72%(42/88),B超检查诊断正确率为30.56%(11/3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60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并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术5例,姑息性短路手术15例。全组术后总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94%、55.43%、29.3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68.12%、42.04%和100%、61.96%、0;短路手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均为6~12个月;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腺癌患者(χ2=7.237,P=0.00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降部乳头周围区,以腺癌为主。纤维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其诊断的主要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7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主要以进行性无痛性黄疸(57例)、上腹部隐痛(10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为首发临床表现。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6.8%,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阳性率为100.0%,磁共振胰胆管显像(MRCP)为83.3%,B超为85.9%,CT为72.3%。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2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Whipple 术及局部切除术术后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3.9%和44.4%;5年生存率分别为31.7%和33.3%。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和ERCP,M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6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十二指肠乳头部癌60例,腺瘤4例.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42例),消化道症状(35例),反复发作的胆管炎(7例)及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前ERCP,十二指肠镜,MRCP,BUS,CT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00%,97.3%,82.4%,82.8%,76.1%.5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4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6.5%,手术病死率3.6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67.4%,40.6%,36.3%.结论 黄疸和腹痛是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主要症状;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选择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5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术式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式,改进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4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29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3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11例行旁路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4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10.2%。术后随访时间2~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100%;4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29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24/29)、58.6%(17/29)、34.5%(10/29);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及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9)、33.3%(3/9)、11.1%(1/9);11例旁路手术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9.1%(1/11),生存时间6~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仅11个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首选术式,良性肿瘤可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或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对晚期患者可采用旁路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 对10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 8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 :乳头区 64例 ,降段 11例 ,其他部位 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 (5 7例 ) ,黄疸 (5 3例 )和消化道出血 (4 1例 )。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 (72例 ) ,胃肠道间质瘤 (5例 ) ,恶性淋巴瘤 (3例 )次之。 3 6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3 1例行姑息性手术 ,15例未进行外科治疗。本组病例随访患者 5a生存率 2 .4%。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2007年间12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114例.结果 本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体重下降以及纳差等.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9例(7.3%),降部107例(86.3%),水平部7例(5.7%),升部1例(0.8%).术前纤维内镜确诊率为90.5%,ERCP确诊率为94.1%,超声内镜确诊率为100%,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率为78.6%,MRI发现率为80.5%,CT发现率为75.7%,B超发现率为40.6%.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5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2例未手术,5年生存率为100%;11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47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35.8%;6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1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16.7%;22例行旁路手术,均死于术后5~16个月;2例行支架介入术,2例行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死于术后3~11个月;其余未手术,死于术后1~11个月.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经内镜、超声内镜以及ERCP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或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对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晚期肿瘤患者可采用旁路手术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临床表现:黄疸9例,上腹部痛7例, 消化道出血6例,上腹部包块3例,呕吐1例。结果:诊断手段及确诊率: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83.3%(15/18);十二指肠X线低张造影检出率为82.3%(14/17);9例行腹部CT检查,7例显示肿瘤;1例行 MRI检查,显示肿瘤。手术治疗16例,肿瘤切除率68.8%(11/1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及区域肿大淋巴结切除1例,十二指肠球部加部分胃切除术1例,胃肠、胆肠吻合术5例,根治性切除率为62.5%(10/16)。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9/10),40.0%(4/10),30.0%(3/10)。行胃肠、胆肠吻合术后生存期时间6~15个月。结论: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能诊断各段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获得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4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7例PPPD与同期127例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作对照研究,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PPPD组与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0%和27.6%,其中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分别为8.5%及6.3%,均无显著差异;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7.3%和41.4%,无统计学差异。Ⅰ、Ⅱ期肿瘤的5年生存率为59.3%,而Ⅲ、Ⅳ期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6.8%,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无明显胰外浸润转移的胰头癌及壶腹部癌患者可施行PPPD。  相似文献   

11.
残胃复发癌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复发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收治的48例因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而再次接受手术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为胃癌根治术后的残胃复发癌,复发时间为6~36个月,再次行根治性手术28例(58.3%),平均生存40.0个月;非根治性手术20例(41.7%),平均生存14.8个月;全组平均生存期30.6个月,中位生存期28.0个月。病期、病理类型、根治与否、腹膜种植、肝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治性手术及临床分期、腹膜种植是影响残胃复发癌预后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复发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球部6例(11.1%)、降部44例(81.5%),其中乳头部38例(占降部的86.4%,总数的70.4%),水平部2例(3.7%),升部2例(3.7%)。腺癌50例(92.6%)。主要症状有黄疸、上腹部痛、体重下降伴纳差、腹胀、消化道梗阻等。上腹部压痛72.0%,无阳性体征20.0%,腹块8.0%。术前合并胆囊病变率37.0%。术前经十二指肠镜、ERCP确诊率为94.4%及77.8%。术前确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5例(27.8%),胰十二指肠切除38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1例,姑息性手术9例,失去手术时机6例。手术切除率88.9%,根治性切除率72.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0.6%和21.9%;姑息性手术3~24个月死亡,未行手术者半年内死亡。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降部乳头最多见,以腺癌为主,进展期症状复杂,腹部体症特异性表现低,易合并胆囊病变,术前确诊率低。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诊断的首选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余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尾叶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切除联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26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25例,右三肝切除4例,中肝叶切除3例;所有患者同时附加全尾叶切除手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根治性切除率为72.4 %(42/58)。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5 %和36.2 %。有3例现已无瘤存活6年。结论:肿瘤切除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连续收治的74例年轻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体检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无质硬和固定的表现。术前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中有61例患者(82.43%)B超示多发性结节;43例行同位素检查,有41例发现甲状腺结节,其中冷、凉和温结节分别为14,18,9例;11例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2例阴性,1例提示细胞有异型,3例提示癌疑,5例提示乳头状癌。结果病理检查7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髓样癌,且大多数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有28例(37.84%)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同期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率16.46%(27/16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例于术后3年内因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年轻女性甲状腺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节的质地和活动度不应作为判断其良恶性的手段;应对B超发现的结节进行细化,对直径>1.0cm的实质性结节建议行手术治疗,对直径>2.0cm的混合性结节须行同位素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与胆囊癌预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61例进展期胆囊癌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按第6版UICC/AJCC的胆囊癌临床分期标准,ⅠB期8例,ⅡA期22例,ⅡB期11例,Ⅲ期14例,Ⅳ期6例.姑息性胆囊切除和/或胆道引流术26例;胆囊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14例,保留肝外胆管的根治性切除7例,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的根治术13例;肝胆胰脏器联合切除1例.37例中有18例淋巴结阳性.52例术后得到随访.满6个月生存为41例(67.2%);满1年生存26例(42.6%);存活2年以上者10例(16.4%);3年以上存活7例(11.5%);1例存活5年以上(1.6%).术后2年内死亡的51例中,31例随访到死亡前症候:21例有进行性黄疸;14例有肝脏内多个转移;12例有顽固性腹水.非明确胆道病原因死亡者5例.结论 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附64例 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方法 : 回顾性分析15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35例行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9例;29例行胆管引流术,包括胆肠内引流术16例,胆管外引流术13例。结果 : 根治性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80.0% , 53.3%及26.7% ;姑息切除组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 16.7%, 0%;胆肠内引流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45.5%和18.2% ;外引流组则为25.0%和0 。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