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制约中国动画片发展的不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现代电影技术》2006,(1):21-22,47
回顾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程,我国既是最早开发动画片的国家之一,也曾一度是动画片大国之一。中国动画片始于1926年上海“万氏兄弟”拍摄的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7年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篇《白雪公主》诞生不久,1941年我国的动画长篇《铁扇公主》也紧随问世。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片发展的高潮。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50多年来拍摄了近500部动画片,累计20000多分钟,其中在国内获奖100多次,国际上获奖70多次,以水墨动画为主的中国画动画风格被誉为“中国动画学派”而享誉全球。这说明中国人完全具有摄制国际一流动画的才智,也说明我们的传统艺术在动画领域里的应用和创新,的确曾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画的角色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一个好的动画角色,不仅意味着动画片的成功,更预示着无穷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英国动画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相继创造出《无敌掌门狗》,《小鸡快跑》等风靡全球的动画片,已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人才教育模式对于我们国内动画高等教育何借鉴意义?面对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动画产业,国内动画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浅谈一下21世纪中英动画高等教育现状与比较。  相似文献   

4.
动画作品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如果一部动画片当中的色彩运用得合适,会让这部动画片的观赏性提升,同时也能感染观众.动画中的动画场景有不同的色彩,刻画着不同的情感和氛围.观看者在感知到场景色彩时,会结合剧情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色彩在层次上丰富了,加上角色设计和场景的配合,可以推动故事情节一步步发展,可以很好地诠释动画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国产动画片从起步、成长,发展,给每一代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仔细观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早期的动画创作在设计上更加注重运用传统的绘画艺术,在风格上也很能体现中国特色美学风格。本文从早期优秀中国动画表现形式为起始点,通过分析对比以及列举实例,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败原因,提出对现在不够成熟的国产动画片一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王雪峰 《包装世界》2014,(4):108-109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离不开对人性的精彩阐述,我们常说某某故事感人至深,大抵就是如此。反过来我们会看到,凡是对生活缺少观察、对人性缺乏真实的描绘的文艺作品,通常不会获得观众的认可。"人性"是一部动画的灵魂,近些年来,国内动画作品在此方面,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是难以超越。因此,国内动画作品要想同国外动画大片抗衡,在艺术创作上就必须向国外的经典学习,回归人性。  相似文献   

7.
李荣 《中国科技博览》2012,(23):525-525
十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其中再次提到了“文化强国”的概念,特别是对动画发展的重视,文化部表示将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动漫创意、制作、传播、消费、服务和应用正在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日本东京动漫节上三部中国动画获奖,特别是陈西峰的《卖猪》凭借独特的视觉元素、原生态的民族风格,获得公共单元最高奖项。这些都表现了中国动画的崛起。但是中国动画的风格仍然设有形成,好的作品还是凤毛麟角,比起日本、欧美相差甚远。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漫画的断代对中国动画的形成自己特包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邴寅 《影像技术》2012,24(4):57-59
真人实拍电影中的动画元素有多种存在形式,如电影中的特效特技或动画角色与真人角色的合成等,而直接在影片中插入动画片段则是一种不太多见的情况。本文试以《迷墙》、《杀死比尔》、《守望者》等几部典型影片为例,从形成影片的独特风格、代替真人实拍参与叙事、构成影片的形式与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动画段落在真人实拍电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画片,是以动作为主要表达手段,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及丰富的情感动作虚拟出造型角色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片种。 本文通过简单描述时下日本动画片的创作特点——“有限动画”制作模式和与之关联的视听模式,以解析日本动画片《秒速五厘米》为例,来证明日本“有限动画”的创作,是经过多年的技术和艺术的反复协调论证后得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片制作模式。 它是一种以最少经费投资下而能以最大能量进行艺术创作的动画制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谈自己的动画创作,通过动画片电影化来浅析动画片中场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动画场景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
在动画片中,角色造型是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确立一部影片的风格除了依照剧本外。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造型的问题,在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如同故事片当中的演员一样重要。在影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角色造型在动画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和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在角色设计及角色造型设计的来源等方面作出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沈可 《包装世界》2011,(2):52-53
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文化兴盛,就是国家的兴盛。随着数字媒体化时代的悄然降临,文化在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和传播形式上,得到加强。在这样一个时代变革时期,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另一方面要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动画作为一种重要传媒形式,对文化宣传起到极大作用,本文将挖掘动画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元素,探讨现行国产动画片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缺失问题,建议动画产业更多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营造美好动画氛围。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小说当中,作者通常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力图让读者感同身受,置身于作者所创作出的时空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代入感。在动画片的创作中,为了使观影者获得最大程度的代入感,导演往往在镜头的使用上用心良苦,通过精巧的镜头安排和考究的画面调度,让整部作品的感染力得以提升,使影院动画这一强调代入感和冒险感的特殊艺术形式变得引人入胜。《猫头鹰王国之守卫者传奇》这部影院动画在三维动画技术的基础之上,加之导演对于镜头的绝妙运用所营造出的代入感,其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令人赞不绝口。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镜头探究,探讨创作者如何利用动画片的创作优势来探索动画片镜头设计的新鲜视角,使作品达到绝佳的视觉体验,将影院动画的代入感做到最大化并传递给观众。  相似文献   

14.
史云昊 《影像技术》2013,25(2):45-46
随着视觉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衍生的巨大经济利益.频繁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方面。观众对一部动画片的价值判断不会单纯地停留在动画情节层面.还包括整体画面风格是否和谐统一,其中场景设计与角色设计相统一尤为重要。唯有把握好动画场景与角色的统一性,才能做到影片整体风格和情节发展的一致性。可以说,动画片中的场景与角色的统一,是形成影片整体风格和完整性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一、何为逐格动画 1、逐格动画的概念及分类 逐格动画是动画片大家族中的一员,它与传统二维纸面动画、计算机三维动画共同组建了丰富多姿的动画王国。它的历史可以追逐到20世纪初期,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在电影发明早期它也是许多电影特技的最好选择。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影片《金刚》就是典型的使用逐格动画摄影拍摄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在动画片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作量,常采用绘制一套动作画稿反复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循环动画。本文介绍了如何巧妙地运用循环动画,以较少的动画张数来完成更多的画面时间长度,并且不易让观众看出动作的重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树民 《影视技术》2010,(11):33-36
在动画片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作量,常采用绘制一套动作画稿反复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循环动画。本文介绍了如何巧妙地运用循环动画,以较少的动画张数来完成更多的画面时间长度,并且不易让观众看出动作的重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玩具总动员》是迪斯尼公司1995年推出的第一部全计算机制作的大型动画片。承担制作任务的是曾因《Tim Toy(马口铁玩具)》一片荣获198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比克萨动画制片厂(Pixar Animation Studios),该厂也是好莱坞最早制作数字动画的制片厂;所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动画片强国,象《孙悟空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神灯》等等许多优秀动画片,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而今的国产动画片景况令人担忧。究竟是什么原因?解放日报有一篇报道美国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文章说:“用电脑制作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卖座又省钱”。说得好,人家已经用电脑制作动画片了,我们仍旧是手工操作。电脑级对手工级,谁优谁劣不是明摆的吗!在这日益竞争激烈的现实世界中,优胜劣汰的规律,对动画片同样适合。怎样才能重振国产动画片的雄风。首先需要培养~批优秀电脑动画人材──电脑动画专家。但仅仅…  相似文献   

20.
动画艺术家创作动画片借鉴电影的思维方式和电影语言,也从美术中获得艺术形式的自由。Flash动画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视角,新的创作手段来充实发展空间,多时空构成带来了Flash动画的发展的新迹象。多时空,多形式表达空间,促进了新视觉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