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管行囊肿-腹腔分流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可调压分流管行囊肿-腹腔分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症状逐渐消失,出院前复查CT示枕大池明显缩小。7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12±3.46)个月,枕大池及脑室系统大小正常,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可调压分流管行囊肿-腹腔分流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具有无复发、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枕大池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A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囊壁切除加蛛网膜下腔顺向交通术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1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术后3~12月复查CT或MRI,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3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术后1.5年囊肿未见缩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改行囊肿-腹腔分流术,2例治愈。1例术后出血,分流管堵塞,取出分流管,患者失防。结论:囊壁切除加蛛网膜下腔顺向交通术是目前治疗IAC的有效方法,手术应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枕大池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A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囊壁切除加蛛网膜下腔顺向交通术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1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术后3~12月复查CT或MRI,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3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术后1.5年囊肿未见缩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改行囊肿一腹腔分流术,2例治愈.1例术后出血,分流管堵塞,取出分流管,患者失防.结论:囊壁切除加蛛网膜下腔顺向交通术是目前治疗IAC的有效方法,手术应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晓玲 《河北中医》2001,23(5):339-340
1999~ 2 0 0 0年 ,笔者采用中药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例均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女 4例 ,男 2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68岁 ;意识清醒者4例 (CT示 :双侧局部脑沟、脑裂有不同程度高密度影 ,未破入脑室 ) ,昏迷者 2例 (CT示 :双侧外侧裂 ,双侧脑室下角、第三脑室有不同程度高密度影 ) ;血压高者 3例 ,正常者 3例。 4例清醒者均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便秘 ;2例昏迷者除烦躁外 ,尚伴有发热及肢体瘫痪。 6例均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舌质红 ,苔厚腻 …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38岁。就诊日期:2015年8月13日。主诉:双下肢乏力5年,伴言语不清1年。现病史: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乏力,走路不稳,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小脑体积缩小,小脑髓纹加深、增宽,环池增宽,第四脑室扩大,并与枕池相连,小脑蚓部未见显示,第三脑室、侧脑室轻度扩大。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未经系统治疗,间断性就治一段时间(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仍进行性加重。1年前  相似文献   

6.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51岁,无明显诱因安静状态下出现左侧肢体偏瘫,不能独立行走伴视物不清,无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CT示右侧额-颞-顶叶大灶性脑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动过缓.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过缓伴不齐,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入院11 d患者突然右侧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形成,中线移位,右侧脑室偏向对侧;心电图示:Ⅰ、Ⅱ、aVL T波倒置0.25~0.4 mV,aVF T波正负双向.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62岁,主因突发性意识不清、抽搐2小时入院。患者于2小时前打扫卫生时突然意识不清,摔倒在地,伴抽搐、小便失禁,持续约20分钟,症状缓解。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给于抗凝、扩血管、改善循环治疗。但患者出现持续性胸闷、气短,伴大汗,血压下降至80/50mmHg。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及右室心肌梗塞。经吸氧、镇静、扩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8.
十三、脑脊液检查脑和脊髓外面包着三层膜,外为硬脑膜、中为蛛网膜、内为软脑膜。中、内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它与脑室相通。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第三、第四脑室进入小脑延髓池,然后分布于蛛网膜下腔内。大部分最后经蛛网膜颗粒吸收入静脉窦,另一部分由淋巴  相似文献   

9.
味觉丧失案     
患者,女,25岁,于2011年6月4日就诊。主诉:食不知味2年余。病史:2008年10月发生车祸,头部外伤,意识障碍1h余,CT示右额叶出血灶,住院治疗伤愈,但食不知味至今。于2010年3月就诊武汉某医院,MRI示:两侧额叶前区软化灶,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门诊用药治疗,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0.
张某,女,46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及枕部麻痛,偶伴头晕,一个月后出现左侧太阳穴跳痛,左眼向眼窝内剧烈抽痛,视物不清。每日上午和下午发作两次,时间持续两小时至数小时,症状下午较上午重。病后,曾到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协和医院、同仁医院眼科会诊,无眼科异常所见。发作时查体:外眼及眼底未见异常。视力:左0.4,右1.0。颈椎曲度直,活动度左20°,右30°,上30°,下30°,颈_2棘突左偏,寰枢椎左侧关节囊肿胀,压痛( )。颈椎正侧位X片示:颈椎曲度直,  相似文献   

11.
金某,女,12岁,1991年5月4日初诊。诉前额连及两太阳穴刺痛一年,曾在武汉市某医院行头部CT 扫描,示右颞叶深部靠近四叠体池旁处,可见一斑片状低密度影,约0.5cm×0.7cm,边缘清,CT 值18.6Hu,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诊断为右颞叶软化灶。今前额连及两太阳穴阵发性刺痛,每天发作3次~4次。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伴头闷,口苦,失眠多梦,纳差,小便黄,大便干结。刻诊:面色  相似文献   

12.
枕神经痛在神经外科门诊中较常见 ,有人统计占门诊头痛患者的 4 % ,自 1993年 5月~ 1998年 8月 ,笔者应用小针刀加药物穴位封闭治疗枕神经痛 4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8例 ,女 19例 ,年龄 17~ 75岁 ,平均 37岁 ,病程 1个月~ 1年 ,平均 32天。双侧痛者 17例 ,其中 3例伴颈椎骨质增生 ,1例伴环枕畸形 ,其余病例均无明显伴发疾病。1.2 临床表现 :多为一侧或两侧后枕部及上颈部发作性疼痛 ,为刀割样或电击样 ,向头部或耳后放射。每日发作次数不等。有 8例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1.3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3.
患者文××,女,45岁,农场工人,病案号34629。患者于1995—3—1出现枕后头痛、晕胀剧烈,次日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继则出现步态不稳。于95年3月3日入本市某医院住院治疗。急查头颅CT示:左侧小脑半球区有一规则混杂密度灶,边界不清,四脑室受压右移,四迭体池闭塞。诊断:小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患者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不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患者,以手术和降颅压治疗为基础,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治疗中均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积水、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积气和脑梗死等,也未出现导管脱出和堵塞现象,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各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杜仲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中ET-1和eNOS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杜仲组,每组又分为第3天组、第5天组、第7天组及第10天组,每小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按Endo标准对实验动物进行评分,通过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血清中ET-1和eNOS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低,杜仲组血清中ET-1水平较低,而eNOS水平较高,并且在造模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能降低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中ET-1水平,而增加eNOS的水平,改善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26岁,以"停经29+4周,下腹痛1小时"之主诉于2013.11.13 19:00入院。入院前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痛,伴阴道少量鲜红色出血,无阴道流液,急入我院。生育史:2011年3月剖宫产1女活婴,现体健,2011年前人工流产1次,顺利。产科检查:宫高:28cm,腹围90cm,胎方位触诊不清,胎心55次/分,子宫下段瘢痕处压痛明显,见阴道有少量鲜血流出。为了解子宫下段是否完整,急查床边B超:宫内晚孕,单胎存活,枕左前位,胎盘下缘与肌壁间可见约11x7.5cm混合回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24 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AC) 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本科1993 年10 月1998 年10 月收治的IAC 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4 例患者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CT 及MRI 检查, 以及病理检查来确诊, 符合IAC 的诊断;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大部分病例行囊肿壁部分切除术加囊腔与脑池蛛网膜下腔交通术, 术后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 CT复查和随访证实治疗有效。结论:IAC 临床表现由于其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特点, 其好发部位最多见于枕大池和中颅窝外侧颞部; CT 及MRI检查是IAC 诊断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 认为凡囊肿伴有颅内压增高, 引起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者均应手术; 情况允许应尽可能切除囊壁, 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炒杜仲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干中ET-1和e NOS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日本大耳白兔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法舒地儿组(3mg/kg)、杜仲组(2.15g/kg、4.3g/kg),每组24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在造模后的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每次6只兔按Endo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脑干中ET-1和e NOS的表达。结果:取脑时发现枕大池和基底动脉周围有血凝块。4组动物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但杜仲组(4.3g/kg)评分最低;法舒地儿组、杜仲组(2.15g/kg)评分低;与模型组比较第3天、第5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儿组、杜仲组(2.15g/kg、4.3g/kg)脑干中ET-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而e NOS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且第3天、第5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炒杜仲能降低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干中ET-1表达,而增加e NOS的表达,改善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笑症治验     
<正> 王某,男,43岁。1991年12月27日入院。患者于3月前因过度劳累,清晨起床时突然晕倒,左侧肢体失灵,语言不利。在某省级医院做颅脑CT扫描示:右侧脑室前角可见一边缘界线不清的略低密度区,约2~3cm,各脑室池系统未见受压变形等征象,中线结构居中。CT诊断:脑梗塞形成(早期)。  相似文献   

20.
女童口服六神丸引起雷诺氏现象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儿女,1 2岁。因双手指端阵发性青紫2天来诊。5d前患者因咽喉疼痛自购六神丸(武汉辛安渡制药总厂生产,批号96 0 6 0 1 )口服,每次7粒,每天3次。服药第4天患者出现双手指端阵发性青紫,同时伴局部轻微麻木和刺痛感,每天2~3次,每次持续0 .5~1h后自行消失。第5天发作次数明显增多,达7~8次,持续时间亦较前延长,其它无不适。体检:T3 6 .6℃,P6 8次/min ,BP1 2 /8kPa,意识清,精神可,心肺脾肝检查未见异常。双侧手指对称性紫绀,尤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