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厨师、帮厨人员、食物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子、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类似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以生化分型方法和Sensititer Autorreader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从厨师大变样、2个病例大便样、2个病例肛拭子及1个剩余食品样(混合凉拌菜)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厨师带菌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殷俊  朱剑 《当代医学》2013,(36):155-156
目的:通过对本区首次由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确定中毒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采集剩余食品、患者及厨师肛拭、厨房环境样品共13份,从中毒餐次1份剩余食品混合样和2份患者肛拭中检出气单胞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这是一起由气单胞菌污染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2010年7月31日发生于大连市某宾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现患病例肛拭子6份、呕吐物1份、粪便1份;厨师肛拭子和手拭子各4份;外环境标本3份(菜刀1份,砧板1份,操作台1份);留样食品标本12份。在4份病人标本(3份肛拭子、1份粪便)、留样食品辣炒蚬子等5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为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辣炒蚬子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辣的民病经过、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证实了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方法:按WS/1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4份剩余食物,砧板涂抹物,粪便和呕吐物中检出17株奇异变形杆菌,结论:奇异变形杆菌溶易在受污染及放置过久的肉制品中繁殖,摄取这种食品容易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按照g B/T4789.-2008、G B4789-2010,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24份、酒店厨师肛拭子、手表面涂抹样各4份、厨房间餐具等涂抹样17份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24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株,检出率为50%,其他样本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职业院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为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及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和鉴定。提取粪便/肛拭子样本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等病原菌。对检出的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现场采集29份样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和常规分离鉴定,共检出11株沙门菌,分离株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9,12:g, m:1,7。PFGE分析11株沙门菌同源性100%。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肠炎沙门菌导致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结合PFGE分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和溯源食物中毒的病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理市一起农村白事宴席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云南省卫生应急简明手册》对2018年7月21日大理市一起突发的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报告食物中毒病例23例。采集肛拭子60份,包括病例肛拭子、厨师肛拭子、对照肛拭子;共检测剩余食物样品24份,包括酥肉、蒸洋溢、凉拌粉丝、萝卜芋头糖汤、粉蒸肉、凉片肉、煮海带、烤鸭、酸菜鱼、泡椒炒肉、水煮白豆和米饭;餐具涂抹样品2份;厨具涂抹样品4份,包括砧板涂抹样品、刀具涂抹样品。剩余食物样品中,有2份粉蒸肉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均为阴性,其余样品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阴性。结论此次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由农村白事宴席引发。相关监测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农村举办宴席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以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州市黄埔区首例韦泰夫雷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检测,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进行流行病学及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送实验室进行致病菌筛查及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在12份病人大便样/肛拭子,1份食品凉拌牛肉,1份砧板涂抹样中检测出沙门氏菌核酸,分离培养出12株沙门氏菌,11株来源病人、1株来源砧板涂抹样,血清学鉴定为韦泰夫雷登沙门氏菌,菌株多重耐药,PFGE聚类分型显示菌株同源性为100%。可疑食品为凉拌牛肉。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韦泰夫雷登沙门氏菌污染凉拌牛肉引起,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餐饮业监督抽查及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贯,预防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原则,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呕吐物及可疑食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果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示应加强农村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患者23人,其中3份肛拭中2份及拌牛百页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15份剩余的熟食卤菜中7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2份副溶血性弧菌、6份溶藻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1起多种病原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某村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分析.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霍乱防治手册[1]、GB/T4789-2008 [2]、GB/T4789-2003[3]的方法对剩余食物、菜板菜刀涂抹物、患者大便、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剩余食物2份、大便3份、肛拭4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同时又在1份剩余食物和一份肛拭中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讨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污染造成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宴席的管理以及加强对流动厨师的卫生知识宣传;实验室检验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多项可疑病源菌的分离,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2.
一起布洛克兰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 4日 ,一熟肉加工商贩销售的食品 (炸鸡爪 )引起 35人食物中毒。潜伏期 4~ 30h。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 (35人 )、发热 (2 9人 )、恶心、呕吐 (4人 )。从病人剩余食物、制作和销售现场拭子及病人的大便中检出布洛克兰沙门氏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诊断和实验室鉴定结果 ,依照WS/T13~ 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确定这是一起布洛克兰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这起食物中毒提示必须加强食品源头的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参加宴席用餐人数158人,发病23人,罹患率14.56%;临床症状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13例病例肛拭子副溶血性弧菌阳性,3例病例肛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份呕吐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剩余食物扣肉、叉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今后应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方式对农村地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同时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检测和鉴定,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发生食物中毒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及患病学生肛拭子64份、食堂制作的食品34份和食堂用水1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进行致病菌检测,食堂用水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3份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3份患病学生肛拭子和4份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病原菌检验以确定致病因子。方法对患者呕吐物、肛拭子、剩余食物以及厨房用具进行实验检测。结果中毒场所、中毒餐次、中毒食品与发病在流行病学上存在强关联,采集的病人吐泻物和剩余食物中4件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肉圆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2016年上海港一起国际邮轮诺如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探讨疫情暴发调查处置措施,为今后防控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上海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业人员采用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全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分病例采集肛拭子或大便样本进行检测,并结合实验室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感染性急性胃肠炎发病人数69例,罹患率为6.56%。采集患者粪便及肛拭子样本10份,RT-PCR核酸检测阳性4份,邮轮厨房剩余食物及环境样本共采集12份,其中4份阳性。结论:依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事件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群体性急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查明事件原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调查病例共同进餐史,查找可疑中毒食品,并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以及可疑食物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29例病例,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相似,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为主。在8份病例肛拭子样品、1份呕吐物样品、1份可疑食品卤制鸭腿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事件为食用了被污染的凉菜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及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运用分离出的致病菌对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实验。结果就餐者14人均中毒,该事件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示应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及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运用分离出的致病菌对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实验。结果 就餐者14人均中毒,该事件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 提示应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追源。方法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病人的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用具容器的涂抹样共26份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方法《GB/T4789-2006)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T9-1996》方法,并参考《卫生防疫细菌检验》进行检测,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聚类分析。结果26份样品中有17份样本检出奇异变形杆菌,显示PFGE电泳聚类图谱分析显示,除4株菌外,其余13株菌的PFGE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95%,具有同源性。结论依据实验室分离培养出奇异变形杆菌,经进行PFGE分型,确认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了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显示PFGE技术对于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索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