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基于Berg提出的层状泥质或分散泥质砂岩有效介质HB电阻率模型,并在总孔隙中考虑粘土结合水的体积,但不考虑粘土结合水与地层水导电性的差别,将粘土结合水与地层水的导电性差别归结到粘土颗粒导电中,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通过研究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的求解方法,表明模型导出的关于Swt的方程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可用求根公式求解,解法非常简单。通过对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了有效的参数确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对海拉尔盆地高泥地区的苏1、苏3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该模型适用于高泥地区的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2.
砂岩油气层的低电阻率可能是由于富含分散粘土、层状泥质、高束缚水、高矿化度水、骨架导电等因素综合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适用于骨架导电且同时含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砂岩解释的通用电阻率模型,以提高复杂泥质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解释精度。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粘土砂岩并联导电的观点,而分散粘土砂岩的导电可用粘土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建立了考虑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同时存在的含油气泥质砂岩粘土包裹颗粒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2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1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的测试,表明该模型既适用于分散粘土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利用建立的混合泥质砂岩粘土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对海拉尔盆地高泥地区的苏1、苏3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故本模型适用于含油气复杂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3.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延杰  石颖  张庆国 《测井技术》2004,28(2):118-123
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的并联导电,而分散泥质砂岩导电性等效于分散粘土和地层水为一种导电液体的纯砂岩,并考虑到在低地层水电导率(Gw)范围内分散粘土电导率(Ccl)随Gw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只有Ccl变化时,地层电导率(G1)与有效含水饱和度(Sw)关系曲线的曲率相近;随Sw增大,胶结指数m对Ct与S关系曲线的影响增大,而饱和度指数n对Ct与Sw关系曲线的影响减小.通过2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1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的测试,表明该模型既适用于分散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给出的电阻率模型为通用电阻率模型.利用建立的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对海拉尔盆地高泥地区的苏1、苏3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本模型适用于高泥地区的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4.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基于Berg提出的层状泥质或分散泥质砂岩有效介质HB电阻率模型,考虑总孔隙中黏土结合水的体积,不考虑黏土结合水与地层水导电性的差别,将该差别归结到黏土颗粒导电中,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砂岩颗粒或黏土颗粒的电阻率越小,颗粒电阻率对C1(泥质砂岩地层电导率)与Swt(总含水饱和度)关系影响越大;m(胶结指数)(m=n)对C1与Swt关系曲线的影响随Swt的增大而增大。通过一组骨架导电的人造岩样试验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不含黏土的骨架导电的岩石,但地层水电阻率应小于颗粒电阻率。通过一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明,模型中引入参数n(m≠n)可以使拟合的Ct的相对误差减小,但在考虑黏土结合水与地层水导电性差别时,模型中虽多加一个参数,却没有减小拟合的Ct的相对误差。通过一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解释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通过考察实际应用中Rdc、Vac对该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说明在实际应用中Rdc代表黏土电阻率,而Vdc代表干黏土含量是合适的,因此,使用文中给出的电阻率模型能更好地进行泥质砂岩电阻率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5.
谢进庄 《测井技术》2011,35(1):45-50
根据ЭKOC-31-7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的测井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水泥环以及层厚/围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给出了影响校正方法.基于并联导电理论以及HB电阻率方程,建立了改进混合泥质砂岩的泥质导电电阻率模型,利用二分法求取地层的含水饱和度.通过4口取心井的验证,表明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可行.解释结果可靠.在9口措施井中...  相似文献   

6.
杨志  李武 《测井技术信息》2001,14(5):269-277
低电阻率产层区由许多因素造成,明白这种现象的起源十分重要,问题是这些区域测井电阻率数据解释结果显示的是高含水饱和度区,但却能开采出石油甚至纯石油来。这篇文章讨论了具有低电阻特性的砂岩油藏不同原因,纯砂岩结构层具有高的电阻率,但当其中含有页岩或重矿物,如黄铁矿其电阻率会变低,主这种电阻率的变化取决于粘土含量和矿物,黄铁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常与地层水相同,或高于地层水,因此,黄铁矿比泥岩对电阻率的影响更大,低电阻率富含区未必是泥质砂岩引起,在本问题研究中,对不同泥质砂岩模型将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泥质砂岩模型,用不同泥质砂岩模型来分析油田的例子。人们已经发现完全修改过的泥质砂岩模型就会得到良好的计算结果,在泥质含低的情况下,一般的含水饱和度方程可以得出可接受的含水饱和度数值。  相似文献   

7.
用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方法推导出一个有效介质理论计算饱和度的方程(Hanai—Bruggeman方程),这个饱和度方程具有分散状粘土和层状泥质砂岩模型两大功能。饱和度公式中有五个参数变量,即总孔隙度、真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胶结指数和骨架(颗粒)电阻率。 在分散状粘土模型中,总孔隙度,地层真电阻率和地层水电阻率用标准的测井分析方法计算,胶结指数和骨架电阻率是通过岩石分析得来的。饱和度方程中的五个参数或变量用于计算总的含水饱和度,亦用于进一步计算有效含水饱和度。中间变量用于计算粘土体积、有效孔隙度、胶结指数和骨架电阻率。 在层状泥质模型中,泥质部分当作夹层处理,从岩石体积中扣除,这样其地层电阻率就可以直接输入砂岩方程中计算饱和度。 泥质砂岩模型的计算是精确和稳定的,它已被发表的有关测井资料,包括低电阻率和低差异的例子所证实。饱和度可以用标准的测井组合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非常直观、简明,且计算顺序是灵活可变的,允许有异常的情况,比如存在非粘土的微孔隙。  相似文献   

8.
为了用电阻率和测量孔隙度计算含水饱和度,由有效介质理论(Hanai-Bruggemen方程)推出了一个饱和度方程。然后把该饱和度方程再与分散粘土模型及层状粘土模型结合起来。饱和度公式所需的五个基本变量包括岩石总孔隙度,地层真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胶结指数和骨架颗粒电阻率。在分散粘土模型中,岩石总孔隙度,地层真电阻率和地层水电阻率均由标准测井分析方法得出。然后再计算整个岩石的胶结指数与骨架颗粒电阻率。在饱和度方程中用这五个变量计算岩石的总饱和度,又由它得出有效饱和度。计算中所使用的中间变量有粘土体积和有效孔隙度,还有孔隙度的砂泥校正值,胶结指数和骨架颗粒的电阻率。在层状泥质模型中,根据并联电阻的理论,从并联电阻中减去泥质电阻率,然后直接把砂岩输入变量用于饱和度方程中计算出有效饱和度值,用公开发表过的测井数据,包括低电阻率,低地层反差的例子,来进行计算,得出了一个精确而稳定的泥质砂岩模型。饱和度可以由标准测井数据得出,所使用的变量可以直接计算得出。同时,计算过程还考虑了某些异常情况。例如非粘土的微孔隙。  相似文献   

9.
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建立饱和度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了函数处理与小层处理技术,以阿尔奇公式形式建立饱和度解释模型,对东濮凹陷密闭取心井文152井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解释精度较高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并在文15块进行了饱和度解释模型的解释对比应用,表明在东濮凹陷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能够建立解释精度较高的流体饱和度解释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T油田实际地质特点,对比分析了几个常用饱和度模型,优选了印度尼西亚模型作为该地区目前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研究了混合液电阻率的确定方法,提出分岩性确定岩电参数。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目前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解释,应用效果较好,解释成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1.
储层环境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应用先进的模拟储层条件下岩石电阻率测试技术,利用保压密闭取心技术取得具有保持原始地层饱和状态的储层特征岩心,在储层环境下系统地研究了岩石电阻率与温度、压力、饱和度等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对饱和原油及饱和水样品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流体饱体和介质在岩石电阻率测试中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储层环境下岩石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而且可以通过饱和原油样品电阻率测定来确定储层含油饱和度。此项研究首次把保压密闭取心技术获得的岩心应用到电阻率测试技术上,开辟了电阻率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常规电法测井在我国的水淹层测井系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一般的注水开发油田,常因油层被注入的淡水、污水混相水淹后,而无法准确给出各水淹层的地层水电阻率,使水淹层测井解释产生较大的误差。围绕地层水电阻率这一关键参数,利用数理统计、动态测算、地质建模等手段,结合油田开发全过程的生产资料,提出了一组模数为地层孔隙度、有效粘土含量的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版。用克拉玛依油田三个层块四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对该方法的解释参数进行验证,认为对常规测井水淹层解释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上侏罗统齐古组油气层具明显的低电阻特征,储集层粘土矿物特征及产状是形成油气层低电阻的主要因素。粘土矿物以双层粘土颗粒包膜产状出现,造成粘土膜因阳离子交换而产生较强的附加导电性,是形成低电阻的主要原因。通过与阿尔奇公式对比,采用“双水模型”评价油藏饱和度是该区较为有效的计算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文昌地区珠江组一段储层泥质含量高,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较小,给测井解释带来 了一定困难。 通过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岩性统计分析、薄互层电阻率成像资料研究及多矿化度岩石-电阻 率实验,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束缚水含量高和中等 地层水矿化度均是导致油层电阻率低的因素。 在明确珠江组一段低阻成因的基础上,运用三水模型评价 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模型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认识黏土矿物对油层低电阻率化的影响,以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井解释和试油结果为依据,对吴起地区长61油层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电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对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为附加导电作用,以网状伊/蒙混层矿物最强,是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关键因素;第二为对孔隙结构的改造,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电阻率降低,以伊利石最为明显;第三是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以绿泥石等为主。综合三者的作用大小和矿物含量,吴起地区黏土矿物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高岭石。此项研究可对低电阻率油层的存在机理和分布进行有效解释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低电阻油层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吐谷鲁群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电阴率明显低于侦探小说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窖组相应储集层的电阻率,白垩系吐谷鲁君油层的含水率高于侏罗系,白垩系中发育的含水粘土膜极大地扩大了储集层中导电网络的截面积,是导致储集层低电阻的主要原因,粘土矿物的差异对电阻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