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2.
《园林》2017,(12)
正花菖蒲素有"情花"之称,它的花语代表"信任的爱",花色极其丰富,观叶赏花兼备,是园林中优良绿化材料。花菖蒲在日本的栽培历史已有500多年,在世界园艺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花菖蒲已有500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专类园、水景园、花境和盆栽等各种绿化形式中,专类园是花菖蒲最为重要的应用形式。太湖观赏植物园的花菖蒲园建园历史悠久,现已成为该植物园春末夏初标志性景点。本文主要介绍该园的建园背景、园中植物配置手法以及景观特点,以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专类园是以一种或几种园林植物在公园中作集中配置的一种优良形式,它具有观赏性、实用性,并能保存种质资源,因此,各地园林部门一直来较重视并应用,建立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园林专类园,如北京香山的枫树园,上海的龙华盆景园,武汉磨山的梅园,洛阳的牡丹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的荔枝园,桂林植物园的猕猴桃园等。杭州的园林植物专类园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时满觉陇的桂  相似文献   

4.
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在对植物专类园、专类花园、植物园进行区别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专类园的定义,并根据植物专类园的植物种类及表达的主题,将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类别。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岩石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专类园,以收集高山植物和岩生植物为目的。本文对岩石园设计的空间布局、植物选择等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对国外植物园的经典岩石园案例进行了分析,并以国内项目实践——晋中森林植物园岩石园设计为例,对岩石园设计手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该文回顾了植物园的演变历史,提出了植物园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时从植物进化区、专类园区、温室展示区、科研中心、科普馆、植物收集区等方面重点阐释了植物园的元素构成。并在此基础上,以植物园的规划实践为例,探讨植物园作为城市地标和专项绿地在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综合性以及科技创新性特征。其中分类园的系统创新,专类园的地域特色,温室的地标构筑,科研机构的组合模式、科普馆的互动体验和园区的主题特色是需要重要考虑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3,(5):148-149
杭州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景、丰富的文化资源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杭州植物园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植物园之一。槭树杜鹃园于1958年建成开放,曾经是杭州植物园中一个具有特色的专类园。然而,由于多年来植物的生长变化,再加上疏于管理,植物已经比较杂乱,杜鹃的数量非常稀少,槭树类植物也不多,而且由于树林过于郁闭长势不良,槭树杜鹃园已名不符实。2008年,多义景观完成了杭州植物园的详细规划,继而受委托对植物园玉泉一带进行更新改造设计,杜鹃园为其中的一片较为完整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庐山植物园在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华  王凯红 《中国园林》2005,21(10):19-23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现已开辟植物专类园(区)14个,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并对我国近现代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简要回顾了该园的建园历史,介绍了其园林风格,并从功能定位、造园意境、基础设施及专类园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园林建设、特色及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檀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195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是目前中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西双版纳植物园于1996年从昆明植物研究所划出、与原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成为中科院的一个独立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0.
在做植物规划时也可根据气候带不同,结合应用及四季景色来考虑,如以江苏,浙江等北,中亚热带城镇考虑下面的专类园,春景中可规划木兰,山茶园;杜鹃园,碧桃,海棠园,牡丹,芍药园等,夏景可设计鸢尾园,水景园,紫薇,木槿完等,秋景可建桂花,菊花园,秋色园等。冬季则松竹梅园。此外芳香园,药园,缀花草地等专类园及景观都可予以考虑,使植物规划更全面,更有重点,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9)
<正>建筑事务所Hamonic+Masson&Associés设计了一个新的社区发展方案——High Garden,以重塑巴黎郊区。该混合功能项目位于吕埃尔-马尔迈松阿森纳生态区的一处棕地,属于巴黎第一个郊区环线,距离城市西部大约8公里远。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吸引人的社区,以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该地区规划建有一个新的地铁站,将成为Grand Paris Express交通系统发展中的一环,从而为城镇和周边城市发展、住房和服务的需求创造出一个新的维度,这也是阿森纳生态区的发展核心。  相似文献   

12.
花园游戏     
《城市环境设计》2010,(6):226-227
花园游戏不像一般设计是将概念转化为实体.而是通过远程遥控设计而成。游戏的规则通过电子邮件从5003英里(约8051.5km)以外发到当地合作者手中。当地的舞者和施工人员按照规则通过掷骰子在所给地段上安排36个树墙的位置(Broel博物馆的院子)。游戏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植物迷宫。  相似文献   

13.
<正>赤阪画廊坐落在离奈良也不远的京田辺市。从京都站出发,乘火车30分钟的路程。一路上的风景随着列车的疾驰而转换,如一卷乡村自然风景的水粉画被慢慢地舒展开来。最后抵达的完全是一个山野气息的乡村小站。  相似文献   

14.
快乐田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环境设计》2009,(9):119-122
2009年济南园博会设置了8个设计师展园,方案采取公开征集的方式来确定。多义景观的"快乐田园"在竞赛中胜出,方案展示了设计者对花园本质的理解,同时也诠释了将花园作为空间的花园、过程的花园和诗意的花园的思想。一位园林史学家认为,A garden is,or ought to be cultivated。  相似文献   

15.
意园     
《城市环境设计》2010,(11):47-51
用一种当代与未来的表现方式去寻求中国园林空间的诗意表达 如果我们从形式美学的角度去抽象中国园林的特征,那是一种开放与封闭的结合,是一种无形与有形的结合;是一种空间的不清晰、模糊,但是却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6.
绳结花园     
《城市环境设计》2010,(10):38-41
Ruy Klein建筑事务所综合建筑,自然和技术,思考当代设计的问题。20世纪引人瞩目的技术变革开拓出了材料在人工和自然间具有模糊边界的奇特领域。  相似文献   

17.
半园     
《Planning》2019,(2)
<正>半园,来源于"半",所谓半,即新与旧的交织、潮流与世俗的碰撞。项目位于南京一个居民楼的一层,楼上,挂满了晾晒的衣服,楼下,是纯净极简的店铺。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反而让店铺显得很特别。整个空间采用"半"这个几何造型,黑与白,钢板与涂料,犹如新旧交替的界线,餐厅的庭院创造了一个安静之所,在市井文化之中隔离出宁静而充满遐想的空间,喧嚣与安静共存。黑与白是极简主义的代表色,空间之间的分隔方式居于开放式与半开放式之间,体现出空间设计的微妙关系。设计以白  相似文献   

18.
王伟军 《风景园林》2011,(3):146-147
展览花园是伴随着园林博览会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尽管大多数展览花园面积不大,而且具有临时性,但它们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单纯和更直接的表现空间,因而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风格感,甚至启发和引导着设计的潮流。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中国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Expo2011XI'ANCHINA)举行,其中由世界9位顶级大师设计的"大师园"成为本届世园会的重要亮点,这是继厦门园博会风景园林师花园之后世界级设计大师在中国展园个人作品的集体亮相,也给了我们一个梳理展览花园过去和未来的契机。本刊特别约请了来自北京、厦门、济南、西安、上海、沈阳等地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他们以策划者、设计者、建设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在技术、生态、艺术和城市发展等层面,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对展览花园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展览花园     
展览花园是伴随着园林博览会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尽管大多数展览花园面积不大,而且具有临时性,但它们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单纯和更直接的表现空间,因而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风格感,甚至启发和引导着设计的潮流。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中国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Expo2011XI’ANCHINA)举行,其中由世界9位顶级大师设计的"大师园"成为本届世园会的重要亮点,这是继厦门园博会风景园林师花园之后世界级设计大师在中国展园个人作品的集体亮相,也给了我们一个梳理展览花园过去和未来的契机。本刊特别约请了来自北京、厦门、济南、西安、上海、沈阳等地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他们以策划者、设计者、建设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在技术、生态、艺术和城市发展等层面,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对展览花园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