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16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72)、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n=5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和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P<0.05);3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个月~3年,3组复发率比较,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应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基础上灵活选择附加术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斜疝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选用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37例,选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复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1.9±11.7)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9.1±16.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切口长度为(6.0±2.4)mm,对照组平均切口长度为(43.1±1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3.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2%,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这一常见疾病手术的最佳方式、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比分析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与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种常用方法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250例,平均(30±10)min,术后复发1例,术后阴囊水肿25例;经腹疝囊高为结扎术350例,平均(20±5)min,术后复发1例,阴囊均未出现肿胀;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可优先考虑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4.
吕芳 《淮海医药》2008,26(1):79-80
目的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资料。结果2118例患儿术前准备充分,切口长度≤1cm,手术时间短(10±5)min出血少,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小儿疝微创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平稳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36例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右侧斜疝75例,左侧斜疝44例,双侧斜疝17例,所有斜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单侧疝10min,双侧疝23min;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隐匿性斜疝)者共38例;术后1—2d出院;随访3月至1年,2例术后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脐内侧韧带在预防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较大疝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缝扎后将同侧脐内侧韧带缝合覆盖内环口以进一步加强.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2 d治愈出院,随访3~18个月,术后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儿腹腔镜下应用脐内侧韧带加强覆盖内环口治疗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复发,该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孙传成  王亮  苏义林  徐兵  汪芹 《安徽医药》2020,41(9):1074-107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对策。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 183例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复发,观察18例复发患儿初次手术时斜疝的位置及类型,疝环直径,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再次手术时疝气位置及类型,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此18例患儿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儿术后复发,复发率为0.8%。术后复发原因:疝囊未做到确切高位结扎,疝环直径偏大,疝囊结扎线脱落,术后腹内压过大(如术后哭闹、剧烈运动等)。再手术患儿中1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1例另行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对于部分疝环偏大患儿,可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及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徐臣光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08-241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经腹斜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愈率均高达10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出发生率[(31.47±5.36)min、(10.53±2.15)mL、(4.51±1.05)分、(4.85±1.17)d,0、7.2%]均低于对照组[(34.15±6.12)min、(18.17±3.16)mL、(5.01±1.31)分、(6.68±1.58)d、10.9%、21.8%](t=2.10、2.98、2.14、2.46,)(x2=4.69,均P〈0.05)。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关闭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果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20min,双侧为25-40min。术中无出血、副损伤;术后1-2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8月对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一侧手术时间7~10min,无一例复发,无阴囊红肿及积气病例。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同时可发现处理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技术要点。方法 在氯胺酮全麻下取腹股沟皮下环投影处横切口,切口长约1.5-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皮下环;打开疝囊,剥离疝囊外组织直到疝颈部,于疝颈部结扎、缝扎各一道:不作腹股沟管修补。结果 582例患者2例复发,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睾丸萎缩等其它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3d。结论 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相对传统腹股沟切口具有美观、微创,住院周期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丁亚  赵筠 《淮海医药》2008,26(2):134-135
目的总结264例小儿腹股沟区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3月完成的26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资料。结果2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0min,术后住院0~1d,术后4~6h下床活动,无明显疼痛感,随访2个月~5年,失访21例,复发2例,复发率小于1%。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活动早,美观度好,患儿和家属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13.
张小斌  张将  纪刚  赵俊 《江西医药》2011,46(1):37-38
目的总结自制腹腔镜疝修补缝合针高位结扎疝囊术在小儿疝修补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开展的小儿自制腹腔镜疝修补缝合针高位结扎疝囊术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问22.5min平均住院时间3 d(2~4d),无并发症,随访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自制腹腔镜疝修补缝合针高位结扎疝囊具有方便、实用、操作简单、损伤小、缝合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陈寿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39-3540
目的:探讨采用小横切口经腹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将244例小儿斜疝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试验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术后复发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术治疗小儿斜疝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及双沟疝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53例。结果25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约10~35 min,平均23 min,手术时间短,局部水肿轻,切口小,无需缝合,且术中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本组21.3%),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粘连,得以一并手术。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6个月,2例复发病例(0.79%)。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可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58例应用微型腹腔镜器械、自制缝合针行小儿腹没沟斜疝内环口缝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成手术平均用时18min,术后恢复顺利,无复发。结论 应用微型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优于传统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19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外环腹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3年。结果手术时间为15~25min,留院观察时间3~7d,平均住院时间4d;无出血、睾丸回缩等并发症。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4例患儿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疝,2例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结论经下腹部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儿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患儿行小儿下腹横纹小切口术.结果 该组3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25 min;住院1~6 d,平均2.5 d.30例痊愈,痊愈率为94%;随访无明显手术瘢痕,无复发病例.结论 采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既可达传统手术疝囊高位结扎的目的 ,又达到了微创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日间手术模式下经外环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按小儿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条件,选择2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经外环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留观24h以内,以Aldrete与Marshall Chung评分法,作为离院标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平均10~20min。平均留观4~6h后离院。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熟练地行经外环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良好的麻醉,严格执行离院标准,规范地术后管理,开展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欧荣册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34-2735
目的: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降低小儿斜疝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基础上的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将腹膜外脂肪分离,向里再分离2—3cm,将疝囊颈往上提直至将疝囊后壁收紧为止。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此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随访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