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乙腈(高氯酸水溶液电解体系,其pH=1及0.5~0.6 V恒电位电解聚合,得到了均匀、绿色、有光泽、导电率为10(1 s(cm(1的聚苯胺导电膜。研究了掺杂剂、苯胺浓度、pH值和电解电位等对膜的导电率、成膜质量及电致变色反应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显色反应机理,并确定HClO4为最佳掺杂剂。当施加 -0.2 ~ 0.8 V 电压时,实现了黄(绿(蓝色的可逆电致变色反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以邻硝基氯苯为主要原料,在碱性介质中以镀锌铁皮为阴极,不锈钢为阳极电解还原制得2,2’-二氯氢化偶氮苯.考查了电量,电流密度,阴极阳极碱液浓度比,催化剂用量对2,2’-二氯氢化偶氮苯产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为原料的10%,阴极液和阳极液的起始浓度分别为8%和20%,电流密度为14 A/dm2,电量为理论电量的1.2倍.在最佳条件下,2,2’-二氯氢化偶氮苯的总收率为56.10%.  相似文献   

3.
采用循环伏安法合成聚苯胺,考察了苯胺浓度、质子酸浓度、质子酸种类对苯胺电化学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的聚合速度随着苯胺浓度的增加、质子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质子酸介质对聚苯胺的聚合速率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绿色合成工艺及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的绿色合成工艺条件及阻垢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5%(占单体质量),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  相似文献   

5.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大豆油为原料,采用乙酸—过氧化氢一步法合成环氧化大豆油增塑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30%过氧化氢及冰乙酸用量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环氧化大豆油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30%过氧化氢用量为80%,冰乙酸用量为18%,浓硫酸用量为1.5%,反应时间为6h.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值为5.38%.  相似文献   

6.
利用铁碳微电解对畜禽废水进行处理,以COD去除率为指标,对铁碳微电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铁碳比1∶1,铁碳投加量为300 g/L,废水的pH为4.0,处理时间为90 min.在最优条件下,铁碳微电解对畜禽废水中COD、TN、TP及重金属Cu和Zn的去除率分别为23.9%、19.5%、68.2%、62.8和78.7%.经铁碳微电解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值从0.27升高至0.45,可生化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光助Fenton法氧化降解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光助Fenton反应对苯胺的氧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光助Fenton反应能有效地氧化降解苯胺,本实验条件下,光反应1h可使苯胺完全矿化;反应液的初始pH值,H2O2和Fe^2 浓度对苯胺的光解均有较大影响,pH值在3.3左右光解效果最佳:Fe^2 用量有一最佳值,当Fe^2 用量超过该值时,苯胺的去除率反而有所下降,苯胺去除率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H2O2浓度较高时,其有效利用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己研制的电解反应设施,对川中油气勘探开发公司生产分离后的现场污水进行了电解试验,对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用密封法测定COD(化学需氧量)值。实验结果表明:从降低Cl-浓度、降低COD值以及吸光度方面综合考虑,电流密度为1~2A,电解时间为30~90min为处理高含氯离子污水的最佳条件。采用混凝絮凝-电解法联用技术处理高含氯离子污水,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污染小、投资少、效果好的优点,可以达到使污水的COD值减小、氯离子浓度降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旨在为生物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较为有效的方法.采用燕麦、小麦面粉、玉米粒3种培养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草履虫的生长繁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培养液在浓度为(1~2)%时为最佳培养液;小麦面粉培养液在浓度为(2~4)%时为最佳培养液;玉米粒培养液在浓度为(1~2)%时为最佳培养液.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属铁为"牺牲"阳极,不锈钢片为阴极,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用电化学一步法合成纳米FeOOH.研究了电流密度、分散剂(PVP)的质量分数、电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度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从1mA·cm-2增加到加mA·cm-2时,羟基氧化铁胶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分散剂(PVP)的质量分数从1%增加到4%时,羟基氧化铁胶粒的平均粒径逐渐降低,但当PVP的质量分数增加到5%时,羟基氧化铁的平均粒径反而增加;电解温度从20℃增加到50℃时,羟基氧化铁胶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