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四川籍 18岁以上正常牙牙合汉族人 12 0例 (男女各半 )按 Wylie等的方法测量硬组织经线 Ar N距、Ar S距、Sptm距、SANS距、SN距、Spg距、上颌长、下颌体长、S⊥距、ST距、NA距、NB距、Npg距、NGn距、NMe距、下颌综合长、N⊥距、NT距、全面高、面中1/ 3高、面下 1/ 3高、面中 1/ 3/全面高及面下1/ 3/全面高等 2 4项 ,男性的均值分别为 85 .41、19.0 1、18.12、6 7.78、6 6 .33、6 1.37、49.6 2、 79.14、72 .72、 6 8.6 4、1.2 4、- 6 .83、- 6 .96、- 7.99、- 10 .5 4、10 8.86、6 .39、2 .31、118.17、5 3.92、6 4.2 5、5 3.…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籍120例(男女各半)18岁以上正常(牙合汉族人按Downs等的方法测量SNA角、SNB 角、ANB角、SND角、上中切牙NA角、下中切牙NB角、上下中切牙角、牙合平面SN角、牙合平面FH角、下颌平面SN角、下颌平面FH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下中切牙FH角、下中切牙牙合平面角、面角、颌凸角、y轴角及上下齿槽座角等18种角,男性的均值分别为84.87°、81.42°、3.48°、73.4 8°、23.08、29.86°、124.75°、22.13°、14.19°、38 .12°、3 0.68°、95.07°、54.24°、111.52°、82.67°、14.72 °、65.58°与-6.96°,女性的均值分别为82.98°、80.84°、2. 21°、73.52°、22.89°、29.14°、123.96°、22.29°、 14.45°、38.22°、30.31°、94.88°、54.76°、110.6 8°、82.35°、13.23°、66.12°与-613°;按Burstone等的方法测量软组织面角、面凸角、全面凸角、面颈角、面型角、H角、鼻唇角、上唇基角、下唇基角、上下唇基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鼻嵴角及鼻尖角等16 种角,男性的均值分别为88.98°、18.97°、136.35°、104.12°、14.15°、16.02°、83.93°、92.10°、80.61°、11.3 9°、75.02°、41.31°、116.41°、134.12°、23.18°与 83.11°,女性的均数分别为88.02°、17.15°、137.82°、99. 08°、11.32°、14.18°、85.98°、90.18°、80.14°、1 0.01°、77.84°、43.92°、121.82°、137.05°、23.0 3°与87.96°.观察性差骨性测量男性上颌骨比女性位置靠前,此外牙、颌、面结构彼此配合的相互关系基本相同;软组织测量男性侧貌突度甚于女性,表明颅颌面软组织与其深面的骨性结构之间的不一致.观察四川人同北方人群的差异见颜面侧貌突变明显大于北方人.国人与美国白人相比面部侧貌轮廓显著前突而白人前额与颏部明显前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境和遗传因素在混合牙列期对软组织面平面的影响,为确立牙齿的正确矫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量6~12岁183对双生子女童的头颅侧位片,利用双生子法得出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颅面软组织侧貌产生的影响。 结果 F3鼻下点、F4上唇凹点、F5上唇突点、F6上口点、F7下口点、F8下唇突点、F9下唇凹点、F10软组织颏下点均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P<0.05)。其中,F7下口点、F8下唇突点受环境影响的作用比较大,F3鼻下点、F4上唇凹点、F9下唇凹点同时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结论 下唇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而鼻下点、上唇凹点和下唇凹点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有关探讨颏部形态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对正畸治疗前后牙齿、颌面部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 目的:观察青少年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结构特征。 方法:选取符合骨面型Ⅲ类,ANB <0°,同时符合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畸形48例青少年,对矫治前、后X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骨性Ⅲ类治疗后患者颏唇沟深度增加(P < 0.01),颏部长度、颏唇沟弧度、颏部弧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 (P < 0.01),而反映颏部突度的各项测量值如下唇突点、颏部软组织之凹点、软组织颏下点到E线的垂直距离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P < 0.01或P < 0.05)。证实安氏Ⅲ类错牙合在正畸治疗后较治疗前颏部形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覆盖在硬组织之上的软组织的厚度存在有较大的差异,不是均匀地覆盖在硬组织之上,即临床治疗错牙合畸形时,仅仅单纯进行硬组织测量将不能获得理想的侧貌外形。 目的:分析成人Angle II类错牙合软硬组织颅面结构特征,并分析Angle II1类与II2类软硬组织相关性。 方法:从2011至2014年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中选取成人Angle 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年龄在18-38岁之间,平均26.3岁,男女各半,其中Angle II1类和II2类各30例,采用计算机X射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比分析Angle II1类和II2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测量项目的差异以及其软硬组织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①硬组织测量结果:两组患者SNB角(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D角(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下颌联合部中心点所构成的角)、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面角(FH-NP)、上中切牙角(U1-SN,P < 0.001)、LI-NB角(P < 0.01)、下中切牙角(L1-MP,P < 0.01)、上下中切牙角(U1-L1,P < 0.001)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软组织测量结果:两组患者上唇倾角(ULA’ -FH)、下唇突角(LLNs-FH)、上唇突角(ULNs-FH)、鼻唇角(CmSnUL)、下唇-审美平面距(E-LL)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患者软硬组织各测量项目间有相关,相关性高低存在差别。结果表明AngleII1类错牙合的上颌骨及上前牙的突度对下唇部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而Angle II2类只有上颌突度对下唇部软组织的位置的影响。Angle II2类错牙合颏部软组织变异较小,而Angle II1类错牙合的颏部软组织变异较大。临床治疗成人Angle 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制定方案时,需结合其各自的软硬组织结构特点进行正畸、正颌外科治疗以及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态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观察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唇鼻部的结构改变特征,测量上唇面积、主要线距变化等。 结果 单侧唇裂患侧人中面积、侧唇面积、唇峰口角距及红唇嵴角均小于健侧(P<0.05),鼻尖鼻底距和鼻小柱偏斜度Ⅲ度明显大于Ⅱ度(P<0.05),Ⅲ度唇裂健侧唇裂隙缘唇峰点上移程度大于Ⅱ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侧唇裂唇鼻部在健侧与患侧、Ⅱ度裂与Ⅲ度裂间差异较大,在手术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选择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恒牙早期1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其中未拔牙组42例,拔牙组78例,对其矫治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和牙牙合模型的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矫治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硬组织:SNB、ANB、NA-PA、Npg-FH、Go-Pog、Ptm-s、FMIA、U1-L1、U1-Apgmm。②软组织:上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厚度。③牙牙合模型:上下颌拥挤度、Spee氏曲线曲度、覆盖、上颌中后段宽、下颌中后段宽、上颌中段长。结论下颌的后缩程度、上前牙的突度、上唇厚度及牙列的拥挤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贵州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以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与我国其他4个仡佬族和贵州其他族群进行比较,找出亲缘关系远近,为赤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平正仡佬族的349名(男167人,女182人)年龄在20~59岁的仡佬族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采用聚类分析,选择欧氏距离值,比较其亲缘关系。结果:测量的体质特征有23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头宽、鼻长、颏高、头耳高、全头高、头长、额最小宽、两耳屏宽、面宽、两眼外角宽、左眼裂宽、右眼裂宽、鼻宽、鼻深、口裂宽、唇高、全上唇高、全下唇高、容貌面高、左容貌耳长、右容貌耳长、形态面高以及头冠状围;平正仡佬族男女发色都以黑色为主,多为直发,前额发际多为平型;肤色都以褐色为主,眼色大部分为黑褐色;眼裂倾斜度都以水平为主,上眼睑大部分有皱褶,且多为短睫毛,眉毛密度男性以中等居多,女性以稀少居多;鼻背形态多为直型,鼻尖方向男性以下垂多见,女性以水平为主,鼻孔形状大部分为椭圆形;上唇皮肤前凸度以正唇为主,且红唇厚度大多为中等;耳垂形状以方形多见,耳垂外展度都以中等居多;颧部突出度都以中等占优势,颏部向前突出度直型居多。平正仡佬族男女性都以圆、高、阔头型为主;面型以超狭面型多见;男性以中鼻型为主,女性以狭鼻型多见。结论: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大部分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性都与贵州习水苗族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口周岛状皮瓣切取提供更精准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63例(126侧)头颈部铸型标本,观察口周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变异和动脉构筑特点。结果口周的血供主要来自上唇动脉、下唇动脉、唇颏动脉和颏下动脉升支。上唇动脉多于口角平面以上(68.25%)或以下(22.22%)起自面动脉,形成面动脉的1条分支(44.44%)或终支(49.21%),左、右侧呈对称(51.59%)或不对称(46.83%)分布;偶见缺如(1.59%)。下唇动脉多于下颌骨下缘上方(43.65%)或口角平面下方(28.89%)起自面动脉,形成面动脉的1条分支(61.90%)或终支(25.40%),呈对称(44.44%)或不对称(47.62%)分布;缺如者占(7.94%)。两侧上、下唇动脉相互吻合,围绕口裂形成动脉环,营养口裂、鼻区及颏区。唇颏动脉于下颌下缘附近起自面动脉,多为1支(约55%)或缺如(约30%),也可见2支(约10%)或3支(约5%)。颏下动脉在颏下中部发出2~12支升支,与下唇动脉降支和唇颏动脉形成唇颏血管丛,营养颏部皮肤。结论口周区域血供来源较多、吻合丰富,在口周形成动脉环及动脉网。但口周动脉的起始、走形和分布变异较大,动脉构筑形式不定,在切取口周岛状皮瓣时,术前超声探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口周岛状皮瓣切取提供更精准的解剖学资料。 方法 采用63例(126侧)头颈部铸型标本,观察口周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变异和动脉构筑特点。 结果 口周的血供主要来自上唇动脉、下唇动脉、唇颏动脉和颏下动脉升支。上唇动脉多于口角平面以上(68.25%)或以下(22.22%)起自面动脉,形成面动脉的1条分支(44.44%)或终支(49.21%),左、右侧呈对称(51.59%)或不对称(46.83%)分布;偶见缺如(1.59%)。下唇动脉多于下颌骨下缘上方(43.65%)或口角平面下方(28.89%)起自面动脉,形成面动脉的1条分支(61.90%)或终支(25.40%),呈对称(44.44%)或不对称(47.62%)分布;缺如者占(7.94%)。两侧上、下唇动脉相互吻合,围绕口裂形成动脉环,营养口裂、鼻区及颏区。唇颏动脉于下颌下缘附近起自面动脉,多为1支(约55%)或缺如(约30%),也可见2支(约10%)或3支(约5%)。颏下动脉在颏下中部发出2 ~ 12支升支,与下唇动脉降支和唇颏动脉形成唇颏血管丛,营养颏部皮肤。 结论 口周区域血供来源较多、吻合丰富,在口周形成动脉环及动脉网。但口周动脉的起始、走形和分布变异较大,动脉构筑形式不定,在切取口周岛状皮瓣时,术前超声探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浙江绍兴地区汉族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赴浙江省绍兴地区调查了汉族687例(城市男性144例,城市女性153例,乡村男性186例,乡村女性204例)38项头面部指标.结果:男、女性随年龄增长均出现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鼻翼变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厚度减小.头长、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以及男性的容貌面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间这些指标值(除女性形态面高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鼻深、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额顶宽度、形态面、容貌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容貌耳指数及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浙江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几年来江西省需求外鼻整形美容的人数逐年增加,然由于缺乏本省外鼻形态及鼻面关系等解剖学基础数据,手术往往难于达到预期效果,局限外鼻整形美容的开展。目的:对江西籍汉族青年人群外鼻进行形态学测量,为江西省内临床鼻、唇整形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观测某高校在校男女大学生383人,采用软组织直接及面部侧位摄像法测量外鼻及面部相关线距及角度。结果与结论:男性鼻背长、鼻根宽、外眦间距、鼻根宽-鼻宽、鼻根宽-内眦间距、鼻唇沟间距-鼻宽小于女性;鼻宽、鼻深、唇峰间距、人中嵴长、内眦间距、鼻唇角角度、鼻背长-鼻背高、鼻宽-口角间距、鼻宽-内眦间距均大于女性(P0.05),但鼻唇沟间距、口角间距、鼻孔高、鼻小柱长、鼻面角、鼻尖角、鼻额角无性别差异(P0.05)。提示江西省汉族青年人群外鼻形态学数据及鼻面关系指数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境和遗传因素在混合牙列期对软组织H平面的影响,为确立牙齿的正确矫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测量6~12岁183对双生子女童的头颅侧位片,利用双生子法得出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颅面软组织侧貌产生的影响。 结果 H1软组织鼻根点、H2鼻顶点、H4鼻下点、H9下唇凹点、H10软组织颏下点均能够检测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H9下唇凹点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 结论 上下唇部可以检测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唇凹点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404人(男232人、女172人)、哈萨克族 359人(男197人、女162人)、蒙古族209人(男117人、女92人)×32项活体测量项目及22项体质指标指数的性别和民族间比较.结果表明,三民族共同特征:身材超中等,头短而宽,头长高指数属高头型,头宽高指数属阔头型,面高而宽,中等鼻高,窄型鼻宽,鼻指数属狭鼻型,口裂宽中等,女性头较男性圆、高、阔.主要不同之处:哈萨克族身材较高、面宽、唇厚、头型阔而圆;蒙古族额部、面部较宽、骨盆值最大;维吾尔族面较窄、唇薄等.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采用三维测量仪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分别对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颊侧和舌侧表面形态进行了三维测量,证实了中国人牙齿各数据与国外数据相比,有明显差异。 目的:旨在获得重庆地区正常牙合数字化模型牙体形态的矫正学数据资料,结合Andrews、国人测量结果及Ormco舌侧托槽数据,比较不同人种,不同地区牙体在唇(颊)侧,舌侧的形态差异,为个性化矫正系统提供测量依据。 方法:激光扫描并三维重建45副重庆地区未经矫正治疗的正常牙合数字化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精密测量唇(颊)侧及舌侧各4项测量指标:牙冠轴倾角、转矩角,凸距和磨牙补偿角。 结果与结论:重庆地区正常牙合牙体的矫正学测量结果特点:①牙冠轴倾度角:上前牙,尖牙较白种人直立;双尖牙,磨牙近中倾斜明显。②牙冠转矩角:上前牙较唇倾,磨牙舌倾较白种人明显,但倾斜度均小于国人。③牙冠凸距:上下牙合磨牙凸距比白种人大,同时,尖牙凸距比国人大。④磨牙补偿角:上颌磨牙补偿角较白种人偏小,与国人大致相似。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正常牙合的牙齿形态与白种人,国人有较大的差别,统计显示有其自身特征。测量方法可为直丝弓矫治技术,舌侧矫治技术提供准确的牙体矫正学所需数据,有助于制订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帮助正畸医生更全面和客观地评估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牙牙合畸形特征。关键词:正常牙合;数字化模型;模型测量;牙冠轴倾度;牙冠转矩;牙冠凸距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汉族男性眼鼻口耳廓外形的解剖学观测,为颅面外科的整形美容与再造假体提供表面解剖数据.方法:对30具汉族男性成尸眼鼻口耳廓的外形进行表面观测.结果:①睑裂长(35.0±5.6)mm,睑裂中部高(14.3±4.7)mm,上睑睫毛数(108.6±31.5)根,下睑睫毛数(74.0±31.5)根.②鼻背长(41.4±5.2)mm,鼻尖高(12.6±3.0)mm,鼻底宽(37.3±7.8)mm.③口裂长(52.8±9.9)mm,上唇中点厚(5.9±2.2)mm,下唇中点厚(6.0±1.6)mm.④耳廓高(59.7±6.2)mm,耳廓宽(33.4±6.3)mm.耳垂长(14.2±3.8)mm,耳垂宽(15.5±3.3)mm,耳垂厚(6.0±2.3)mm.结论:根据汉族男性成尸眼鼻口耳廓的外形测量数据,为临床颅面外科、整形美容和遗体整容及再造提供形态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调查了汉族湘语族群730例的头面部指标共38项,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湘语族群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内角高率增加,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上红唇变薄,鼻翼宽的宽型率增加;湘语族群头长、鼻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与年龄呈正相关,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并且上述指标值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湘语族群容貌面、形态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均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上述指数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湖北汉族男性和女性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湖北汉族有内眦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眼裂高度变窄,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变薄、鼻翼宽型率增加.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面颊皮褶7项指标值和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额最小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5项指标值及额顶宽、颧额宽、口指数3项指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湖北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背景:建立美貌人群区域性颜面轮廓均值和颜面结构相关关系,可为口腔科、正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观察中国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比例特征及相关性,对面部软组织的美观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电影、电视剧及时尚杂志中面型美观、自然的美貌女性80名,所有照片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Photoshop 8.0图像处理软件对导入计算机中的图片进行定点,测量颏部相关比例值,每隔2周测量1次,每项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颏部软组织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作出合理的诊断和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通过对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的测量分析,观察得出其颏部形态比例大小为:上唇高与下唇颏高比例关系约为1∶2,颏部约占口角到颏下的1/2,颏部微向前突以协调唇部达到柔和侧貌形态,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颏部的形态比例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革家成年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 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方法,在贵州黄平县共调查了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成年人38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革家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革家人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革家人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革家人额最小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深与年龄无相关。革家人容貌面、形态面、头面宽、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 结论 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