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做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结果与心电图、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冠脉造影结果为诊断标准,在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异常者56例,诊断符合率为87.5%;对10例心电图呈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8例,确诊符合率80%。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发现并发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左心室肥大与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结果进行对比.方法:对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及左心室肥大并劳损各122例,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者,超声无左心室扩大或室壁增厚征象,而左心室肥大并劳损者,超声有左心室扩大或室壁增厚或二者兼有.结论: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发现心电图在诊断左心室肥大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余兰英 《中国民康医学》2021,(6):109-110,12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7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单一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的效能。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两者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超声心动图、心动图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12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心肌梗死112例,并发症27例(室壁瘤10例,左室附壁血栓2例,室间隔穿孔2例,中、重度二尖瓣返流13例);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广泛前壁和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的估测高度一致;超声心动图估测心肌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基本相符;非单一部位心肌梗死时,超声心动图较易漏诊下壁或右室梗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敏感而准确的方法,可与心电图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超声心动图是检出室壁瘤、左室附壁血栓、室间隔穿孔及二尖瓣返流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对于疑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查中应特别注意并存下壁或右室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梗死(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来院的疑诊101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ECG。UCG、CAG检查比较,结果:以CAG手术结果为标准,在101例疑诊心肌梗死患者中ECG异常者占62.3%,诊断率为80%。UCG异常者占60.6%,诊断率为78%。CAG异常者占80.2%(确诊MI患者78例)。结论:证实ECG、UCG、CAG对M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且各有特点,对诊断各具有互补之处,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12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心肌梗死112例,并发症27例(室壁瘤10例,左室附壁血栓2例,室间隔穿孔2例,中、重度二尖瓣返流13例);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广泛前壁和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的估测高度一致;超声心动图估测心肌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基本相符;非单一部位心肌梗死时,超声心动图较易漏诊下壁或右室梗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敏感而准确的方法,可与心电图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超声心动图是检出室壁瘤、左室附壁血栓、室间隔穿孔及二尖瓣返流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对于疑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查中应特别注意并存下壁或右室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52-1053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准确率与漏诊率以及梗死部位情况。结果:92例中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出89例占96.7%,未检出3例占3.3%,心电图检出74例占80.4%,未检出18例占19.6%,两组方法在准确率和漏诊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诊断部位上主要为下壁21例、前壁17例、右心室14例和非Q波型11例,心电图主要为下壁18例、前壁17例和右心室11例,与之相比主要在下壁3例、右心室3例、前间壁2例、后壁3例、非Q波型3例上出现漏诊。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患者心功能诊断上具有准确、方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02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出率(94.74%)优于心动图诊出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比较多普勒彩色超声和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上更敏感、精确。  相似文献   

10.
刘晓晖  张军 《实用医技》2008,15(1):67-68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马会林  胡娟 《当代医学》2012,18(25):106-10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医院收治的60例有急性胸痛症状临床拟诊为AMI病例,其心电图(ECG)均异常,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UCG、ECG及CA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UCG和ECG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MI病例在异常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左室射血分数、室壁厚度、室壁运动幅度及左室舒张末内径方面与非AMI病例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并且可以及时检测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的特征性形态和功能变化,其检测方法简便且准确,可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有力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巧莹 《中外医疗》2012,31(3):178-17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与心电图(ECG)在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差异。方法对65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患者作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其中只有18例心电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4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14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中,1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率为85.71%,心电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78.57%,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90.71%,高于单独使用超声心动图或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为82.86%.14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出并发症22例(15.71%),包括真性室壁瘤7例(5.00%),左室附壁血栓4例(2.86%),室间隔穿孔1例(0.71%),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7.14%).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联合心电图,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郸城县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对其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将心电图检测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心动图结果对比,统计心电图检测的诊出率。结果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查,共79例患者表现为心肌梗死,检出率为95.2%(79/83),4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4.8%,且与心动图检查结果相比,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查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心动图检查相比,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敏感性和准确度更高,可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方法,与心动图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与心电图(ECG)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0例临床已确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进行超声与心电图检查,记录结果,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UCG检测HCD简便迅速,比ECG敏感和特异。两者合理结合是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与体表心电图对诊断心尖室壁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雨雄 《河北医学》2003,9(1):17-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体表心电图对诊断心尖室壁瘤的价值。方法;以38例急,慢性心肌梗死并心尖室壁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心动图和体表心电图在诊断心尖室壁瘤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1)38例心尖室壁瘤病人在超声心动图上最多见的异常室壁节段为前壁及间隔心尖段,敏感性为100%,其次为侧壁心尖段,下壁心尖段,敏感性分别为48%,40%。(2)心电图以病理性Q波和V1-5多个导联ST段抬高(V1-30.2mv;V4-60.1mv) ,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为71%,各胸导联ST段抬高的诊断敏感性为:V129%,V271%,V348%,V442%,V525%,下壁,侧壁导联的ST段改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尖室壁瘤的诊断是首选诊断方法。而心电图以病理性Q波和ST段抬高V1-3 0.2mv,V4-6 0.1mv对心尖室壁瘤的初步诊断亦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吉林医学》2014,(17):3799-3799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心电图诊断为左心室高电压与左心室肥厚各35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左心室高电压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左心室扩大或室壁肥厚征象30例(85.7%),有左心室扩大或肥厚征象5例(14.2%),有QRS波群高电压,并ST-T改变等的左心室肥厚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室扩大或肥厚征象或者两者兼有35例(100%)。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电图在左心室肥厚检测中存在互补关系,应综合运用两种方法才能提高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对应的室壁运动异常部位及冠状动脉闭塞位置.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的心电图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52例,以扩展的前壁心梗28例及健康人作对照,以超声心动图评定室壁阶段性运动异常的部位和范围,以冠脉造影术评价罪犯血管的位置和分支累及情况,分析前间壁心肌梗死及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意义.结果 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2.12±0.71)及前壁(1.47±0.51)运动障碍,尤其是心尖部,而前间壁心肌局限性运动异常不明显(1.06±0.24,).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表现为心尖、前壁、侧壁及前间壁运动障碍.真正的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实质为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的一部分.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多为前降支(LAD)中远段病变(81%),而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多为LAD近段病变.部分心电图特征对LAD闭塞的部位及分支累及情况有提示意义.结论 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主要由LAD中远段闭塞导致的前壁近心尖部而非前间隔梗死所致,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心肌梗死范围和冠脉闭塞位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AHC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比较两组心电检测异常情况、心肌肥厚情况及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电异常幅度和心肌肥厚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AD、IVS及LVPW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能准确诊断AHCM,并可有效描述患者心肌肥厚程度、准确定位肥厚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对应的室壁运动异常部位及冠状动脉闭塞位置.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的心电图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32例,以扩展的前壁心梗28例及健康人作对照,以超声心动图评定室壁阶段性运动异常的部位和范围,以冠脉造影术评价罪犯血管的位置和分支累及情况,分析前间壁心肌梗死及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意义.结果 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2.12±0.71)及前壁(1.47±0.51)运动障碍,尤其是心尖部,而前间壁心肌局限性运动异常不明显(1.06±0.24).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表现为心尖、前壁、侧壁及前间壁运动障碍,真正的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实质为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的一部分.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多为前降支(LAD)中远段病变(81%),而扩展的前壁心肌梗死多为LAD近段病变.部分心电图特征对LAD闭塞的部位及分支累及情况有提示意义.结论 心电图前间壁心肌梗死主要由LAD中远段闭塞导致的前壁近心尖部而非前问隔梗死所致,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心肌梗死范围和冠脉闭塞位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