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中医中药治疗癫证和狂证都是精神疾病。癫狂证辨证论治是以四诊见证为主要依据 ,以八纲为基础结合病因病机 ,对精神症状进行辨证。一般癫证属阴 ,多属虚证 ;狂证属阳 ,多属实证。二者有时还可相互转化 ,故又有虚实夹杂证。治疗原则 :癫证宜于补虚扶正 ,宁心安神 ,壮阳兴奋为  相似文献   

2.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病三则:胃痞,证属湿热蕴结中焦。梅核气,证属痰气郁结。厌食,证属脾胃虚弱,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3.
运用理中汤临证新用三则:肠痉挛,证属脾土虚寒,中阳不运;顽固性厌食,证属中阳不运,胃纳受阻;老年性便秘,证属中阳不运,肠道传送无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苓桂术甘汤临证新用三则:梅尼埃氏病,证属眩晕,痰邪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下降;肾囊肿,证属腰痛(肾阳虚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功能不全,证属心饮凌心射肺。  相似文献   

5.
热痞证在教材中归入太阳病变证,有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通过对症状和方药的分析,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属阳明病,附子泻心汤证属厥阴病。只有在六经辨证的大框架下,两证才能得到正确认识和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保元汤临证治疗三则:冠心病,证属胸阳不振,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治宜益气温阳,化瘀通痹。慢性腹泻,证属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末梢神经炎,证属气血阳气俱亏,瘀阻脉络,治宜温阳通脉。  相似文献   

7.
仲景论风湿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风湿寒证是以疼痛为主证,风湿热证则以发热为主证,风湿变证属风湿合并证,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以上均属急性风湿范畴。  相似文献   

8.
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临证治疗三则:阴虚盗汗,证属更年期阴虚盗汗,治宜滋补肾阴、敛阴止汗;不寐,证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耳鸣、耳聋,证属肾精亏虚,虚火上浮,治宜滋肾降火,收摄精气。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治验3例。血栓性深静脉炎:证属湿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除湿。肺心病:证属痰瘀互结,治宜化痰逐瘀。心律失常:证属心肾阳虚,气血寒凝,治宜温阳通脉,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四逆散临证三则:脂肪肝,证属肝郁湿阻,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行气,化湿散瘀。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宜疏肝和胃,理气降逆。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脾失调,肝郁脾虚,治宜疏肝扶脾,调和肝脾。  相似文献   

12.
叶蓓  叶少玲 《四川中医》2012,(12):16-17
总结了许芝银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经验,认为早期证属痰气交阻,治拟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中期证属痰瘀互结,治以破瘀化痰等;后期证属脾肾阳虚,治拟温补脾肾、破瘀化痰。  相似文献   

13.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症四则:闭经,证属郁怒伤肝,气滞血瘀,治宜活血祛瘀,理气行滞。神经衰弱,证属肝气郁结,气滞气瘀,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解郁。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瘀阻,阳气虚衰,治宜活血化瘀,益气温阳。  相似文献   

14.
贾得道 《山西中医》2000,16(1):42-44
3.1.4 阴阳偏胜与五行乘侮3.1.4.1 阴阳偏胜:基本病变中的寒热二证,主要就是阴阳偏胜的结果。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病变与阴阳偏胜有关,如虚证属阴,实证属阳;表证属阳,里证属阴;气证属阳,血证属阴等等。这些病变,虽然不以阴阳偏胜为主,但都具有阴阳偏胜的某些特点或倾向...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临证治疗三则:压力性尿失禁,证属肺脾气虚,膀胱失约,治宜补肺健脾,兼以温肾固涩。早泄,证属脾肾亏虚,精关易开,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精。产后尿潴留,证属脾气不升,浊阴难降而小便不利。治宜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16.
运用扶阳法治疗三则:复发性口疮,证属真阴亏损,虚火上炎,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阳虚阴盛,方用附子泻心汤加味;脾胃阳虚邪伏胃痞证,证属脾胃阳衰,寒湿凝聚,浊阴不降之证,治宜温中祛寒,扶阳和胃,化湿消痞;真寒假热证,证属脾胃阳虚,内寒外热之证,方用四逆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产后汗证,一般来说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临证时,常见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之复杂证候者,治疗时在滋阴益气基础上,巧用清法,见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半夏泻心汤新用三则:慢性胆囊炎,证属肝脾不和,湿热内蕴,治宜疏肝健脾,利湿降逆;复发性口腔溃疡,证属湿浊上扰,治宜升清降浊;感冒后咳嗽:证属气虚寒热夹杂,治宜益气解表,宣肺止咳。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晓娟教授应用小柴胡汤医案三则:汗证,证属营卫不和,津液不固,治宜调和营卫,固摄止汗。郁证,证属热扰胸膈证,治宜和解少阳,清宣郁热。胁痛,证属少阳气机不疏证,治宜和解少阳,疏肝理气。指出:大凡邪入半表半里,以及少阳经气不疏引起自身和其它脏腑病变,或经循所过之处器官病变者,常用此方,而不必悉具少阳诸症。  相似文献   

20.
化瘀法治疗面部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化瘀法治疗面部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自拟理气化瘀清肺汤治疗证属气滞血瘀之痤疮,自拟化瘀祛痰消疹汤治疗证属痰瘀互结之酒皶鼻,自拟健脾理气化瘀汤治疗证属脾虚湿蕴、气滞血瘀之黄褐斑,自拟理气化瘀散结汤治疗证属肝郁血瘀之扁平疣,均获满意疗效。结论:以化瘀法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面部皮肤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