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利用骨髓活检切片进行小巨核细胞酶标染色以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小巨核细胞的情况,从而判断骨髓活检小巨核细胞酶标染色对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我院52例初诊为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切片进行巨核细胞特异性抗体(CD41a)标记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方法染色并与骨髓涂片常规瑞特染色方法对比镜检小巨核细胞的情况。结果 52例MDS患者骨髓涂片瑞特染色法中有18例检出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34.6%,0例检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0;骨髓涂片联合APAAP法中有30例检出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57.7%,22例检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42.3%;骨髓活检切片联合APAAP法有48例检出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92.3%,47例检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90.4%。三种方法检出小巨核细胞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检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髓活检切片酶标染色法检出小巨核细胞阳性率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最高。结论利用骨髓活检切片进行小巨核细胞酶标染色能更准确检出小巨核细胞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并能直观显示巨核病态造血分布情况,为MDS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孕期孕妇血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76+78-76,78
目的:通过对不同孕期妇女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评价其在诊断产科高凝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2例不同孕期妇女及160例正常非孕妇女血中D-二聚体浓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522例不同孕期妇女及160例非孕健康妇女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示妊娠组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的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早期组(P〈0.05)。妊娠早期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与妊娠中期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的发展,孕妇血中D-二聚体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预测和判断产科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骨髓中E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与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情况,同时检测了32例对照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EBV—DNA含量。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率为56%,急性白血病组EBV感染率为7.5%,对照组EBV感染率6.2%。AL组与对照组EBV—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M组与对照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组与AL组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L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大,MM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M患者骨髓中EBV—DNA含量进行检测,对于揭示MM的发病与E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敏感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LN)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2例,实验组为SLE患者45例,其中狼疮肾炎(LN)组33例,非LN组12例,LN组根据血清肌酐测定值分为肌酐正常组(肌酐〈100μmol/L)15例、肌酐异常组(肌酐〉100μmol/L)18例。以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观察肾小球滤过率(GFR)、20分钟排泄率(R20)。结果LN患者肌酐正常组和异常组的GFR值及R20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SLE患者非LN组GFR值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1120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LE患者非LN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9.2%和45.8%。LN患者肌酐正常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6.7%和93.3%,LN患者肌酐异常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均为100%。结论全面分析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L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杰  张剑白 《中国医药》2007,2(5):265-266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3例患儿分3组:HSP组为尿常规多次检查阴性的过敏性紫癜病例20例;HSPN组为尿常规检查阳性的过敏性紫癜病例13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成批检测尿RBP,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时做尿肌酐的测定,以免因尿浓缩造成结果波动,结果用蛋白/肌酐(p/c)比值表示。RBP〉26.2mg/mol Cr时为异常。结果HSP组尿mALB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尿R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尿RBP和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N组尿RBP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尿常规及尿RB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尽管尿常规正常,肾小球功能正常,其近端肾小管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紫癜性肾炎肾小管损害更明显,尿RBP较尿常规敏感性更高。尿RBP可做为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蒋宏玲  黄辉 《中国药师》2014,(11):1904-1906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方法: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化疗方案为D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6周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P〈0.05);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NK细胞、CD8+/CD4+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减少骨髓抑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瘤白血病组,有骨髓侵润组和无骨髓侵润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其血清进行β2-MG进行检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百分率。结果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淋巴瘤白血病组和有骨髓侵润组β2-MG水平高于无骨髓侵润组(P〈0.01);淋巴瘤白血病组高于骨髓侵润组(P〈0.01).3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β2-MG水平均低于化疗前的水平(P〈0.05)。②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73±1.79%、4.15±1.43%。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reg细胞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瘤白血病组和有骨髓侵润组Treg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无骨髓侵润组(P〈0.05),疾病越严重,Treg细胞表达水平越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化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降低,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抗凝物因子与早期、晚期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复发性流产妇女,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狼疮抗凝物因子,同时选取已正常生育的妇女100例作对照。结果:RSA患者LA阳性率为9.0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RSA患者LA阳性率为24.00%,晚期RSA患者LA阳性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与RSA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LA与早期RSA患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血塞通+脉络宁)22例和对照组1(血塞通组)22例及对照组2(脉络宁组)22例.三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ESS)、巴氏指数(BI)评定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测定.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治疗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BI评分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F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降低Fg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香菇多糖(LNT)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对6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化疗同时给予香菇多糖1mg2/周,静脉滴注,连用4周为一疗程。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为56.3%;对照组PR13例,有效率为41.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象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象下降,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象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香菇多糖能有效地增强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化疗效果,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仁志止咳颗粒治疗咳嗽的临床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60例以干咳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仁志止咳颗粒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2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和鼻塞症状的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在治疗后咳嗽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相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36.84%、36.36%(P〈0.05);有效率分别为84.21%、77.27%(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分别为(2966.433±352.28)ml、(1936.56±408.48)ml(P〈0.05);用力肺活量分别为(3578.61±423.52)ml、(2996.37±778.58)ml(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明显的祛痰止咳作用(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2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的疗效显著,仁志止咳颗粒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ChildA级12例,ChildB级20例,ChildC级18例)、20例慢性乙肝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D和Fib水平。结果肝硬化Child分级三组之间血浆D-D含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Fib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各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血浆D-D和Fib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各组血浆D-D和Fi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D-D和Fib水平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血浆D-D和Fib含量的变化,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指导临床用药治疗,对预后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对判断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154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时有窒息的患儿94例为实验组,于出生后3~7 d行颅脑MRI检查,依据颅脑MRI分为无脑损伤组42例和脑损伤组52例;正常的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其出生后24 h内检测血清NSE浓度。结果窒息脑损伤组血清NSE值较窒息无脑损伤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无脑损伤组血清NSE值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清NSE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价晚期早产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和41例正常对照组用乳胶颗粒凝聚法进行D-二聚体检测,同时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酶原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g),3P试验。结果:脑梗死与脑出血D-二聚体急性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恢复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性。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体内高凝状态,纤溶亢进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的检查结果影响。方法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5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9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痰涂片的检查结果影响。结果观察组痰涂片阳性率为42.11%,对照组痰涂片阳性率为22.22%,观察组痰涂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5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4.44%;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痰涂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且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王宏昌  李敬华 《中国药业》2010,19(20):74-74
目的探讨益血汤改善乳腺癌术后化学治疗常见骨髓抑制现象的疗效。方法将6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化学治疗后口服益血汤,对照组(20例)口服利血生,观察两组患者血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血中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血红蛋白含量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益血汤对化学治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有预防作用,能保证化疗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11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肢体锻炼、日常生活锻炼等。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只要科学、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完全可以减少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组115例、健康对照组90例,采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A199、CA125的含量,采用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的含量。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中CA125、CA199、CEA的水平较高于对照组(P〈0.05);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的阳性率较单独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提高子宫内膜癌临床早期诊断的阳性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辉 《中国药业》2014,(2):81-82
目的观察龙牡壮骨颗粒治疗早期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治疗的60例早期佝偻病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龙牡壮骨颗粒,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比较治疗两月后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3% , 大于对照组的73.33%,具有显著性差异(p〈O. 05)。治疗组骨碱性磷酸酶小于200的患儿比例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龙牡壮骨颗粒治疗早期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七叶灵颗粒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0例Ⅲ、Ⅳ期NSCLC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Ⅳ=50)。对照组给予化疗+七叶灵空白颗粒;治疗组采用化疗配合口服七叶灵颗粒,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化疗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后的重度骨髓抑制、腹泻、恶心呕吐和肝肾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后心功能、药物性发热及口腔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化疗后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七叶灵颗粒辅助化疗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免疫功能,对晚期NSCLC化疗患者疗效和安全性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