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红  钟爱民  刘燕鸣 《江西医药》2010,45(8):772-774
目的探讨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尿常规、尿Cystatin C、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白蛋白,以及血Cystatin 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通过分组,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Cystatin C和血肌酐水平、尿的Cystatin C和尿α1微球蛋白的水平、尿的Cystatin C和尿白蛋白的水平均呈正相关。蛋白尿阳性组的血、尿Cystatin 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蛋白尿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蛋白尿阴性组的尿Cystatin C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尿Cystatin C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敏感性高于血肌酐、尿白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结论血清、尿Cystatin C分别是判断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受损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紫癜性肾炎患儿160例,其中有69例合并有肾脏损害,作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组,其余91例不伴有肾脏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患儿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清血栓调节蛋白.结果 三组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测定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有助于了解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损害情况和肾脏损害程度,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越高,肾脏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杰  张剑白 《中国医药》2007,2(5):265-266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3例患儿分3组:HSP组为尿常规多次检查阴性的过敏性紫癜病例20例;HSPN组为尿常规检查阳性的过敏性紫癜病例13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成批检测尿RBP,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时做尿肌酐的测定,以免因尿浓缩造成结果波动,结果用蛋白/肌酐(p/c)比值表示。RBP〉26.2mg/mol Cr时为异常。结果HSP组尿mALB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尿R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尿RBP和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N组尿RBP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尿常规及尿RB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尽管尿常规正常,肾小球功能正常,其近端肾小管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紫癜性肾炎肾小管损害更明显,尿RBP较尿常规敏感性更高。尿RBP可做为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彩华  韩冰虹 《首都医药》2004,11(20):18-19
目的揭示过敏性紫癜(HSP)是免疫介导性疾病,早期即存在肾损害。方法随机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急性期(发病时间在二周以内)HSP患者57例,并分为A、B两组,非紫癜性肾炎者为A组,紫癜性肾炎为B组。比较两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补体C3和尿微量白蛋白(MA)、尿α1微球蛋白(α1-M)蛋白情况。结果HSP的尿MA、α1-M均较正常组增高(P<0.01),有极显著性差别;HSP血清IgA、C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别;A、B两组血清IgG,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别,IgG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应作为HSP的常规检查项目;IgA和IgG在肾脏的沉积增加,是造成HSP肾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与肾损害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及同位素放免法分别检测38例HSP患儿、4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HSPN)及16例正常儿童血浆VEGF、ET-1水平。结果(1)HSP、HSPN患儿血浆VEGF、ET-1浓度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2)HSPN患儿其血浆VEGF、ET-1浓度高于HSP组(P〈0.01)。(3)HSPN患儿其血浆VEGF、ET-1浓度与肾脏病理损害及血管损害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ET-1在儿童HSP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浆VEGF和ET-1浓度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价HSPN患儿肾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两个独立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他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早期损害情况,联合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在评价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及门诊的45例HSP患儿,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常规肾功能、尿常规检查的同时予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系列,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组血清CysC、尿微量蛋白系列指标中1项或1项以上异常率为86.67%(39/4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常规肾功能、尿常规检查未出现异常时,部分患儿血清CysC、尿微量蛋白系列已有异常变化,提示比传统肾功能、尿常规检查更早、更敏感地发现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意义。方法 4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无肾受累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测定入选人群的血清hs-CRP和MMP-9。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为(2.53±0.91)g,与患儿血清hs-CRP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440,P〈0.05);与患儿血清MMP-9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164,P〈0.05)。本次随访6月观察组患儿未出现肾衰竭,临床康复组和轻度尿异常组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活动性肾脏病组(P〈0.01,P〈0.05),并且临床康复组hs-CRP、MMP-9明显高于轻度尿异常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和MMP-9可以作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病情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早期应用泼尼松对过敏性紫癜尿微量蛋白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常见病,是一组主要累积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全身小血管的免疫性炎症,其中肾脏损害即紫癜性肾炎(HSPN)对(HSP)预后尤为重要。如何及早有效地预防肾脏损害极为重要。近6年来,我院采用检测尿液微量蛋白含量的方法,探讨HSP起病早期的肾脏损害和早期应用泼尼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范玉仙  唐建玲 《河北医药》2010,32(15):2048-2049
目的探讨对已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空腹肘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脂蛋白a;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留取随机尿放射免疫法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结果 DNⅡ组血清脂蛋白a、CysC、尿白蛋白/肌酐均高于DNⅠ组(P〈0.05);DNⅠ组及DNⅡ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对照组(P〈0.01);血清脂蛋白a与尿白蛋白/肌酐呈正相关(r=0.479,P〈0.01);血清脂蛋白a与血清CysC呈正相关(r=0.469,P〈0.01);血清CysC与尿白蛋白/肌酐呈正相关(r=0.504,P〈0.01)。结论脂蛋白a的测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水平高低反映了DN损害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 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 1)水平及比值变化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机制中作用及与尿微量清蛋白(M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36例单纯紫瘢、16例HSPN患儿进行血清MMP2、9和TIMP 1水平检测,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进行尿MA水平检测。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MMP 2、9和TIMP 1水平及MMP 2、9/TIMP 1比值均增高,且HSPN组高于单纯紫癜组,单纯紫癜组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MMP 2、9、TIMP 1水平及比值与尿M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36,0.726,0581 Pa〈0.01)。且尿MA异常组(Ⅱ)较正常组(Ⅰ)增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MMP 2、9、TIMP 1水平升高及比值失衡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并与尿MA形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8、IL-12及TNF-α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2例合并肾脏损害)以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IL-8、IL-12及TNF-α水平,分别比较急性期和缓解期以及有无合并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8、IL-12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血清IL-8、IL-12与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培、IL-1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12正相关(r=0.670,P〈0.01)。结论细胞因子IL-8、IL-12及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umAlb)检测在儿童肾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肾内科住院肾炎患儿和门诊健康体检儿童血清进行CysC、Urea、Cr 测定,同时留取全部研究对象的晨尿检测umAlb,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炎患儿组血清CysC、Cr和尿umAlb均值分别为1.24 mg/L、70μmol/L和129.23 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肾炎患儿血清CysC和尿umAl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和56%,高于Urea的22%和Cr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ysC可作为儿童肾炎诊断中一项敏感指标,联合尿umAlb检测可提高小儿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联合检测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198例糖尿病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尿mAlb、RBP和尿肌酐(UCr)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尿mAlb、R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尿mAlb、RBP均可做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陈红  钟爱民 《江西医药》2012,47(3):210-211,276
目的探讨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A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的血清、尿Cystatin C,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比较各项指标。结果血Cystatin C值C组明显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Cystatin C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在A、B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尿Cystatin C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尿的Cystatin C和α1微球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1)。结论血清、尿Cystatin C分别是判断早期DN患者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 2型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E法检测 15例正常人 (对照组 )和 5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VEGF ,其中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 (MAU)组 2 5例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 32例。结果 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血管病变组 ,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VEGF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颈动脉中内膜厚度 (IMT)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参与了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可能是其早期临床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孙兴珍  田向阳  朱从龙 《河北医药》2012,34(24):3708-3709
目的探讨血、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HSP患儿的血、尿TNF-α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与3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SP患儿血、尿TNF-α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19.16,13.14;P均<0.01);肾损害组血、尿TNF-α及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8.09,7.92;P均<0.01);血、尿TNF-α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0.66;P均<0.01)。结论 TNF-α可能参与HSP及其肾损害的发病过程,TNF-α水平增高可作为儿童HSP早期肾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1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与10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与尿素的检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尿蛋白试带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病史越长,尿MA阳性率越高(P〈0.05或P〈0.01)。尿液分析定性试带条无法准确、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可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素氮(BUN)、肌酐(sCr)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及健康对照组78例进行尿素氮、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两组均取空腹血和晨尿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很敏感的反应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肌酐和尿素氮其次。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于尿素氮、肌酐检出。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素氮,肌酐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