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术、观察组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围术期相关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大于(长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优良率为85.00%,观察组为82.50%,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疗效肯定,与传统开放减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8~12年随访,观察2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多节段开窗减压术后远期症状缓解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经该术式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优7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腰椎正常结构破坏小,远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对于疗效不理想的患者仍易于再次进行传统手术,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可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毕群立  王少宏 《海南医学》2012,23(18):22-23
目的 分析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Ⅰ组)和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Ⅱ组).结果 Ⅰ组优良率为82.35%,Ⅱ组优良率为88.2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Ⅰ组患者,骨融合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神经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一定要使用椎弓根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定位,进行选择性多处开窗减压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术后半年的近期疗效均获得了随访,中期有5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24个月,最长47个月,平均34.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62±0.59)分;术后近期JOA评分为(12.45±0.78)分,其中优4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6.7%;术后中期JOA评分为(11.89±0.78)分,其中优42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93.3%.术后近中期JOA评分与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术后近期、中期JOA评分与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既达到了减压目的,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腰椎中后柱结构的完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椎间盘镜手术与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疗效。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80例,研究时段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90例,改良小开窗减压手术)、对照组(90例,椎间盘镜手术),比较临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临床优良率(97.78%)显著较对照组(80.00%)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开窗减压手术可有效缓解腰椎管狭窄患者病情,减轻疼痛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行椎板开窗减压术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同期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的53例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8个月,开窗组优良率87.5%,切除组优良率7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最大限度的保留腰椎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形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术式,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4例,随机均分为2组(n=27)。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减压、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6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患者的病症情况,采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单节段的椎板开窗术、多节段的椎板开窗术及全椎板切除减压合并植骨融合术等,并在术后进行随访。使用JO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中没有死亡现象出现。JOA评分由术前的(7.23±2.15)分改善为(15.02±3.38),治疗后的JOA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的因素较多,合并症也比较多,在治疗的时候依据患者情况采取对应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78例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各项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优良率、ASD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显著地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低于对照组的13.9%(P<0.05)。结论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治疗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实施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手术操作简单并且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7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确定减压节段及选择融合节段,对其进行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术前、术后应用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 (JOA)功能评分法及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主观评估,Lenkl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27例患者共减压46节段,平均减压1.7节段;共融合38节段,平均融合1.4节段.术后随访12 ~48个月,平均27个月.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3.89±3.12分增加到24.15±3.56分(P<0.05),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97±1.83分改善至术后3.11±0.89分(P<0.05),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99±2.27分改善至术后1.49±0.38分(P<0.05).植骨融合情况为Lenkl分级:A级18例,B级9例,同时融合部位邻近节段也未发现退变加速征象. 结论 根据术前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检查结果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观察组使用小切口开窗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3.3%,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时,使用小切口开窗术具有显著疗效,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术后康复较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t=14.95,P<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t=25.57,P<0.01);A组术后优良率为80.77%,B组术后优良率为81.8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及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和开放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2016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共12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开放椎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切口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天、两天及三天切口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优于开放减压手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且VAS评分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治国 《包头医学》2018,42(2):31-33
目的:分析单纯减压与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减压组124例和减压联合融合组116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6 d、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下腰痛、下肢痛;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Cobb法测量腰椎前凸角.采用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纯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围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减压联合融合组(均P<0.05).术前和术后6d,单纯减压组下腰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减压联合融合组(均P<0.05).术后1年,单纯减压组和减压联合融合组下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减压联合融合组腰椎前凸角明显大于术前(均P<0.05).单纯减压组和减压联合融合组临床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在无严重脊柱不稳定的前提下,老年、身体一般情况及骨质量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优先考虑采用单纯减压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次小切口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5月期间我科的23例患者进行手术观察(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术后随访调查。结果:对23例患者术后随访,按照Naka分级标准评定,其中优16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达91%,未发现脊柱失稳和滑脱现象。结论:分次小切口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经皮后路椎间盘镜(MED)与传统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2015年11月-2017年7月在我科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75例,椎板开窗减压组35例,MED组40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自如下地行走时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两组手术优良率,并对比两组术后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MED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及自如下地行走时间均优于椎板开窗组,手术时间则较长(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一周MED组VAS评分优于椎板开窗组(P0.05),而末次随访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P0.05)。结论:MED与椎板开窗减压治疗DLSS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MED较椎板开窗减压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MPLIF)与传统P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应用MPLIF治疗,对照组39例应用传统PLIF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PLIF治疗老年LSS,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能够改善各临床指征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优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80例,分为A组(椎板切除减压术)和B组(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90例.观察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轻度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行椎板切除减压术效果较好,对于重度狭窄和预计术后有出现脊柱不稳定时,首选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