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本文对子宫肌瘤及腺肌瘤与雌、孕激素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肌瘤及腹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宜肌层组织(P<0.01及P<0.·05),孕激素受体(PR)阳性年仅腺肌瘤组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P<0.05);子宫肌瘤、像肌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均存在ER、PR,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及腺肌瘤患者增生早期血清雌二醇(E2)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肌瘤患者血清孕酮(P)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血清激素水平失调及瘤组织中激素作用的不平衡性,可能与肌瘤及腺肌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血清E2增高及瘤组织中可能存在的高E2环境,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也可影响肌瘤及腺肌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中的表达及其在肌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为77.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87.5%,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2.5%、37.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表达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中的表达及其在肌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为77.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87.5%,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2.5%、37.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表达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药物诱民的小鼠肺肿瘤中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肺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水平。小鼠注射乌拉坦和己烯雌酚诱导肺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肿瘤中的ER、PR。乌拉坦和己烯雌酚联合导的肺性肿瘤的ER、PR阳性率比单纯乌拉坦诱导的为高,说明已烯酚可能可提高癌组织性激素受体含量。ER阳性率与恶性肿瘤大小有关,但怀良性肿瘤大小无关;PR阳性率与良、恶性肿瘤大小均无关。恶性肿瘤的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3例上颌窦鳞癌组织及21例非癌组织(包括9例正常上颌窦组织、12例上颌窦乳头状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上颌窦鳞癌的ER阳性率为41.51%,PR阳性率为37.74%;而非癌组织的ER、PR阳性率为9.52%,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部分上颌窦鳞癌组织中存在ER、PR、ER、PR表达密切相关(P<0.001)。上颌窦鳞癌细胞中ER、PR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成反比,且在染色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别。ER和PR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本文有可能为上颌窦鳞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腺癌甾体激素受体状态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胰腺导管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进行检测,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ER阳性率50.0%(25/50)PR阳性率46.0%(23/50),ER,PR状态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癌组织分化越好,ER,PR水平越高。无转移的胰腺癌ER水平高于有转移灶者(P〈0.05),ER,PR水平与性别,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免疫组化法(改良PAP法),检测57例女性肺癌组织,5例正常肺组织和5例肺炎性假瘤组织(对照组)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证实女性肺癌组织内存在ER和PR,其阳性率分别为42.1%和54.4%,而对照组未发现ER和PR。ER、PR阳性的女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较阴性者高((P<0.05);ER、PR阳性的女性肺癌术后化疗效果较阴性者好(P<0.05),ER、PR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瘤体大小、年龄、闭经与否无明显关系(P>0.05)。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BA法回顾性观察了68例大肠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大肠癌ER/PR阳性率为45.6%和38.3%,表明癌组织具有ER/PR依赖性。其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有关,年龄越大肿瘤分化程度越高,阳性率越高,与患者性别无关。认为ER/PR可作为判别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癌甾体激素受体状态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胰腺导管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进行检测。结果胰腺导管腺癌ER阳性率50.0%(25/50)PR阳性率46.0%(23/50)。ER、PR状态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癌组织分化越好,ER、PR水平越高。无转移的胰腺癌ER水平高于有转移灶者(P<0.05)。ER、PR水平与性别、年龄、TM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内存在ER、PR,其水平反映了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在大肠癌诊断方面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65例大肠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40.6%和33.3%。大肠癌ER、PR阳性率与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与肿瘤部位无关。提示:ER、PR的检测可作为大肠癌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肺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水平。小鼠注射乌拉坦和已烯雌酚诱导肺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肿瘤中的ER、PR。乌拉坦和已烯雌酚联合诱导的肺恶性肿瘤的ER、PR阳性率比单纯乌拉坦诱导的为高,说明已烯酚可能可提高癌组织性激素受体含量。ER阳性率与恶性肿瘤大小有关,但与良性肿瘤大小无关;PR阳性率与良、恶性肿瘤大小均无关。恶性肿瘤的ER、PR阳性率(分别为463%和525%)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分别为188%和202%)。良性肿瘤ER、PR同时阳性率为116%,同时阴性率为725%;恶性肿瘤ER、PR同时阳性率为313%,同时阴性率为325%。结果提示肺肿瘤可能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并为肺癌的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葡聚糖-活性炭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208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ER,PR),结果显示,ER和PR均量在内膜样癌明显高于浆液性、粘液性及透明细胞癌;ER和PR阳性率在内膜样癌及浆液性癌高于粘液性及透明细胞癌;ER和PR含量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月经状况有关,而与临床期别无明显关联。某些卵巢恶性肿瘤ER和PR含量较高,尤以PR升高明显。提示有内分泌治疗的可能,卵巢恶性肿瘤病人ER和PR同时阳性,其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酶联亲和组化标记法测定了12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雌激素受体(ER),并对其中94例测定了孕激素受体(PR)。结果表明:ER阳性率44.4%(56/126),PR阳性率30.8%(29/94),ER、PR皆阳性率24.4%(23/94)。ER、PR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P<0.01,P<0.05)及生存率(P<0.05)均有明显的关系,这说明ER、PR水平越高,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越高,其生存期越长。因此,测定宫颈癌ER、PR对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选择性内分泌治疗均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酶联亲和组化标记法测定了12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雌激素受体(ER),并对其中94例测定了孕激素受体(PR)。结果表明:ER阳性率44.4%(56/126),PR阳性率30.8%(29/94),ER、PR皆阳性率24.4%(23/94)。ER、PR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P<0.01,P<0.05)及生存率(P<0.05)均有明显的关系,这说明ER、PR水平越高,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越高,其生存期越长。因此,测定宫颈癌ER、PR对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选择性内分泌治疗均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盛乾  刘璐 《癌症》1998,17(4):268-270
目的:应用相应单克隆抗体探讨胃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R、PR单克隆抗体对120例胃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ABC法)。结果:(1)ER、PR在12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5%、30.8%;两者共同阳性34例(28.0%);(2)EP、PR在胃癌Borrman第4型;胃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而与患者年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鳞癌细胞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3例上颌窦鳞癌组织及21例非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上颌窦鳞瘤的ER阳性率为41.51%,PR阳性率为37.74%;而非癌组织的ER,PR阳性率为9.52%,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4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 ,同时用磁性微粒载体免疫酶联法 (IEMA)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和孕酮 (P)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GF)水平。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 ER、EGFR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肌层组织 (P<0 .0 5 ,P<0 .0 1) ,子宫肌瘤组织 PR表达显著高于 ER表达 (P<0 .0 0 5 ) ,肌瘤组织和肌层组织分泌期 EGFR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 (P<0 .0 5 )。子宫肌瘤组分泌期血清 E2 、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0 1) ,肌瘤组和对照组分泌期 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增生期 (P<0 .0 0 1)。结论 :子宫肌瘤的生长与血清 E2 、P水平升高和子宫组织 ER、PR和 EGFR的表达增强有关。P可能诱导 EGF的分泌和 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用葡聚糖-活性炭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261例正常卵巢组织,148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胞浆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结果表明,正常卵巢组织ER和PR均值和阳性率均恶性卵巢肿瘤组织。卵巢恶性病变中,性腺间质类ER和PR含量均高于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和转移性癌,上皮性恶生瘤中,内膜样癌的ER和PR含量高于浆液性,粘液性及透明细胞癌,提示受体含量高者有用内分泌治疗的可能和推测有转好的预后,卵巢恶性肿瘤患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0月至1994年2月收集我院4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活检标本。鳞癌41例,其中低分化11例,中分化30例;腺癌1例。临床分期Ⅱb12例,Ⅲb28例,Ⅳ期2例。绝经前患者30例,绝经后12例。采用酶联雌二醇、孕酮亲和组化法在石蜡切片上进行宫颈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半定量检测。标记切片内典型阳性细胞≥10%为ER或PR阳性,≤10%为ER或PR阴性。ER阳性率为57.1%,PR阳性率为64.3%,中分化鳞癌较低分化鳞癌ER、PR阳性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ER、PR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绝经前后ER、PR阳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本方法简单易行,阳性细胞定位好,可以观察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告了61例卵巢癌手术后标本雌、孕激素受体(ER,PR)检测的结果: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44.6%,上皮性来源肿瘤的受体含量高于非上皮性来源的肿瘤。作者并对ER、PR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受体检测呈强阳性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