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不同蓄冷方式的特点,分析了蓄冷技术的优势硬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指出了国内在蓄冷技术上与国际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推广蓄冷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空调工程中的蓄冷技术:第一讲 蓄冷技术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巨永平  孙志荣 《暖通空调》1995,(5):39-41,45
这一讲介绍了蓄冷技术在我中发展的社会背景及蓄冷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国内外发展概况;阐述了蓄冷的含义、蓄冷系统的分类以及全部蓄冷与部分蓄冷两种设计模式;此外,分析了空调系统中采用蓄冷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了蓄冷系统的适用场所。  相似文献   

3.
空调工程中的蓄冷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讲介绍了空调工程中实用的七种蓄冷系统,论述了各种系统的形式及主要特征,分析了每种系统的优缺点。这七种系统包括:冷媒盘管式蓄冷系统、完全冻结式蓄冷系统、冰球式蓄冷系统、制冰滑落式蓄冷系统、冰晶式蓄冷系统、水蓄冷系统和共晶盐蓄冷系统。  相似文献   

4.
蓄冷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道平 《暖通空调》1995,25(4):30-33
本文介绍了蓄冷方式和特点,并对蓄冷水和蓄冰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蓄冷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了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蓄冷空调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法,给出了蓄冷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制冷机容量及蓄冷量的估算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蓄冷特性,并建立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热平衡法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利用相变温度为6℃~8℃的有机相变蓄冷介质,利用水为载冷剂,使两者在蓄冷器内直接接触换热进行蓄冷。研究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蓄冷剂进口温度与流量、载冷剂进口温度与流量的变化对蓄冷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蓄冷时蓄冷器的总蓄冷量随着蓄冷剂的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载冷剂进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载冷剂的出口温度随着蓄冷剂和载冷剂进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伏宝桃  何立群 《安徽建筑》2000,7(6):113-114
本文就蓄冷空调系统夜间蓄冷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表明,蓄冷空调系统夜间蓄冷时间比蓄冷器的理论蓄冷时间要长,与蓄冷器性能、冷冻水流量、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有直接关系。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蓄冷系统启动时的温度对蓄冷时间的影响,同时保证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和冷冻水流量要与蓄冷器性能匹配。  相似文献   

8.
低温相变蓄冷材料蓄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寅平  刘真泉  王馨  赵庆珠  赵勇 《暖通空调》2005,35(10):114-117
为使蓄冷技术能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低于0℃)的场所得到应用,扩大蓄冷技术的应用范围,对一种相变温度约为-12℃的低温相变蓄冷材料TH-12进行了蓄放冷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是一种适于工业应用的低温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盘管式蓄冷装置蓄冷过程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给出了量纲一方程.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量纲一参数对盘管式蓄冷装置换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戴绍平 《暖通空调》2006,36(B10):17-18
油包水冷蓄冷装置利用油包水作载冷剂和蓄冷剂,通过泵输送,在蒸发器、蓄冰槽之间循环,把冷量以油包冰的形式储存在蓄冰槽里。  相似文献   

11.
郑茂余  刘威  韩宗伟  孔凡红 《暖通空调》2005,35(10):5-8,117
介绍了-种利用土壤蓄存自然冷量的方法,建立了深层土壤长期蓄冷实验系统,研究了季节性蓄冷过程中土壤蓄冷效率和土壤温度场的变化,探讨了提高蓄冷效率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土壤蓄冷、释冷的数学模型,对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盘管管材、土壤类型、蓄冷温度、流体的流量、盘管间距以及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管束内层盘管运行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气体水合物蓄冷工质的选择、气体水合物促晶技术措施及气体水合物蓄冷装置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为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尽快走向实用化,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冰蓄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寅平 《暖通空调》1997,27(6):25-30
对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作了综述,讨论了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及技术难点,展望了近期冰蓄冷研究和开发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平衡电网负荷、削峰填谷及利用可再生浅层地热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了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新设想.该集成系统将蓄冷装置与地下埋管换热器合二为一,在夏季空调工况时,利用电力低谷时段的廉价电力,将冷量全部或部分储存到土壤中,以供白天用电高峰期空调使用;在需供冷的过渡季,系统按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供冷工况运行,将系统的冷凝热排至土壤中,为冬季供暖储备热量;供暖季节,系统按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供暖工况运行,土壤作为热泵系统的低位热源.介绍了该集成系统的形式、技术特点及核心研究内容,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影响集成系统运行特性、冷量损失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采用不同蓄冷方式的几个蓄冷空调工程实例,并侧重分析了投资及能耗问题。对蓄冷系统的选用及蓄冷空调工程设计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将闲置的消防水池用于空调蓄冷的方案,给出计算方法、提高热效率的措施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认为,消防水池蓄冷可以大大节省初投资,即使按现行电价运行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削减高峰电负荷;若实行分时电价,可进一步减少运行费。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相变材料蓄冷堆积床的传热特性,提出了一种堆积床的优化设计方法。以一种新型相变材料为蓄冷媒介,以堆积床的总费用为优化目标,以蓄冷量、蓄冷时间及载冷流体温度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得出了给定蓄冷量条件下系统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总和最低时的蓄冷单元数量、定性尺寸和换热流体温差等优化参数。定量分析了谷峰电价比对系统运行电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温相变共晶盐潜热蓄冷介质的配制与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  李芳  王宜义 《暖通空调》1999,29(6):62-64
配备了一种高相变温度蓄冷介质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该介质的熔点为10 .0 ~10 .5℃,固—液相变潜热为128 .6 kJ/kg(185 .2 kJ/dm3) ,主要成分为Na2SO4·10H2 O,NH4Cl,硅胶及SiO2 ,其特点是原料来源丰富,潜热和显热蓄冷量较大,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蓄冷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