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制动引发的振动与噪声的分类,同时阐述了鼓式制动器制动抖动现象的特征及其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制动抖动问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其中包括冷、热抖动问题,最后对各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制动引起方向盘抖动的故障展开分析,通过故障现象分析,车辆的故障现象属于高速下的冷态抖动,与制动盘的端面跳动及厚薄差超差相关。通过鱼刺图进一步分析DTV增长的原因,最终确定此制动抖动是与车轮压紧制动盘的平面度超差及制动卡钳盘片间隙相关。通过更换合格的车轮和回位值偏大的卡钳,并进行了验证,制动抖动现象消失。结合故障抖动车的分析,得出一套有效的制动抖动的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3.
制动引起的方向盘抖动现象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某轿车制动器振动引起的方向盘抖动现象进行了道路再现试验,再现方向盘的抖动现象.通过对方向盘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等信号的拾取,通过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了方向盘抖动的特征,考察了制动初速度、制动强度、制动方式以及离合器断开/结合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制动引起的方向盘抖动机理以及寻求控制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表明,方向盘抖动的振动频率与前轮转速之间存在明显的阶次关系,振源是前轮制动器振动.  相似文献   

4.
装备盘式制动器的车辆在高速行驶伴随轻制动的情况下易出现抖动问题,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制动抖动从表现上可分为热抖动和冷抖动两种,从产生机理上可分为制动盘热变形引起的抖动、摩擦副特性不均匀引起的抖动和制动盘厚薄差及端面跳动超差引起的抖动.针对不同机理所产生的制动抖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制动力矩波动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制动抖动的发生机理,在整车道路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某轿车的制动抖动现象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详细考察制动抖动的根源——制动力矩波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表明,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矩均值及其波动值逐渐增大。制动盘厚薄差(DTV)是引起制动力矩波动的主要原因,制动盘的端面跳动(SRO)对制动力矩波动的影响较小,温度升高对制动力矩波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制动压力对制动力矩波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制动抖动产生机理,预测制动抖动现象,针对盘式制动器系统建立了盘式制动器8自由度多点接触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内外侧制动块、活塞、制动钳以及相互间的接触作用,且制动副摩擦系数-相对速度特性采用半经验试验模型。基于此模型,以实测的制动盘厚薄差为输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计算制动转速、制动力矩波动、制动压力波动以及制动钳振动加速度的响应。通过将多点接触模型仿真结果、单点接触模型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的时频特性对比分析发现,多点接触模型比单点接触模型在制动抖动预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振动加速度的预测方面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
现在对制动抖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动抖动传递路径和根源上,其中包括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新的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等方面。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还可以结合,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来考虑从传递路径上来减小制动抖动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车型高速路况出现制动抖动的现象,通过对故障车辆进行测试及关键零部件的检测,确定了抖动的类型.结合台架试验及整车道路试验的对比验证,通过调整摩擦片的配方,可有效降低整车制动抖动,为后续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分析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通风制动盘制动抖动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得到了通风制动盘各结构参数的最优水平组合。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制动盘15次循环制动,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制动盘的热变形差异,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制动盘热变形影响的敏感性,并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风制动盘各结构参数对制动抖动的影响敏感性由高到低顺序为盘厚、盘帽高度、颈部角度、制动盘外径、制动盘内径、颈部半径;盘厚、盘帽高度、颈部角度越大且制动盘外径及制动盘内径越小,制动抖动越小。  相似文献   

10.
制动盘划盘不仅影响车辆外观,而且影响驾驶员、乘员的舒适性,严重时还会产生整车制动噪声及制动抖动,导致顾客强烈抱怨。针对某车型制动盘划盘问题,通过整车及台架试验数据分析,找到造成制动盘划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调整制动盘加工工艺解决了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