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31-134
目的:研究补脾强力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选择Lewis大鼠,经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5.4 mg/kg组、补脾强力方9.49 g/kg、7.12 g/kg、4.75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序列(R97-116)免疫接种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给药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chR-Ab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IL-17的含量。结果:补脾强力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与给药剂量的高低成正相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强的松组5.4 mg/kg组、补脾强力方9.49 g/kg、7.12 g/kg、4.75 g/kg组中AchR-Ab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7的含量明显下降,且下调趋势与剂量高低成正相关。而大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各给药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补脾强力方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大鼠的体质量,同时,可明显下调该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7的含量,抑制AchR-Ab的产生而起到治疗作用,且干预效果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讨论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炎症损伤的改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85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3)和模型组(n=72),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其中70只大鼠造模成功。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治疗组(4.5 mg/kg、9 mg/kg和18 mg/kg)以及罗格列酮(0.4mg/kg)组。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量(24 h UAER);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IL-1β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L-17、IFN-γ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多苷9 mg/kg组和18 mg/kg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明显好转,BG、TG、TC、BUN、Scr、24 h UAER的水平显著下降;雷公藤多苷18 mg/kg组大鼠的IL-1β、IL-17、IFN-γ和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明显下调,肾脏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及肾脏炎性因子的水平,延缓肾脏的损伤,从而对肾脏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336、168、84 mg/kg)和盐酸左旋咪唑组(25 mg/kg),每组10只。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黄酮苷元;盐酸左旋咪唑组灌胃左旋咪唑25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5%吐温-80溶液,共10天。第8天开始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共3天。采用酶免仪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4、8、10(IL-1、IL-2、IL-4、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10、TNF-α、IFN-γ的含量,观察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各剂量组能有效升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和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各细胞因子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黄酮苷元能够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89-1491
目的:通过观察鳖甲煎丸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组织及血清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1)、CDK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自然杀伤细胞(NKC)数值改变,探讨鳖甲煎丸对大鼠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抑制的作用机理及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选用1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鳖甲煎丸干预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组织短期动物模型,在制模过程中给予鳖甲煎丸制剂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大鼠动脉血清中TNF-β、IL-2、NKC、ALT、AST、AFP、TBIL的变化,免疫组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Cyclin D1、CDK4、TNF-β、IL-2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组织学中Cyclin D1、CDK4、TNF-β、IL-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0.01),血清中TNF-β、IL-2、NKC、ALT、AST、AFP、TBIL也明显低于模型组及对照组。结论:鳖甲煎丸有预防或延缓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1、CDK4蛋白的表达,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调整由TNF-β、IL-2和NKC介导的细胞炎症反应,改善肝癌细胞微环境,抑制肿瘤病理进程。鳖甲煎丸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Th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肿瘤二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Ⅲ~Ⅳ期胃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2组外周血清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Th1相关细胞因子中I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分析表明,IL-4与IFN-γ(r=0.66,P=0.00)、TNF-α(r=0.51,P=0.00)具有正相关性。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0)。结论胃癌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失衡,IL-4与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外周血清中IFN-γ表达增高可能是胃癌患者应激性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TGP治疗组,低,中,高剂量TGP治疗组大鼠造模后分别ig TGP 50,100,200 mg·kg -1·d-1,EAE对照组大鼠造模后ig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及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TGP各剂量治疗组的症状均较EAE对照组轻,发病潜伏期均较EAE对照组明显延长,高峰期症状评分均较EAE对照组明显降低;各TGP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EAE对照组.上述改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P对EAE具有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治疗机制与抑制Th1型细胞因子( IFN-γ,TNF-α)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15,IL-15)、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祛风活血丸常规剂量组、祛风活血丸2倍剂量组、熊胆开明片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进行主动免疫,建立EAU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4天,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5、IFN-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IL-15、IFN-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活血丸常规剂量组、祛风活血丸2倍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IL-15、IFN-γ的表达均降低(P0.05,P0.01)。结论:祛风活血丸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IL-15和IFN-γ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达到改善EAU病理过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和鸟氨酸脱羧酶表达的影响,以及疏肝健脾方药的调控作用。方法 大鼠造模后选取第 9、14、19 周 3 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DC)表达,以及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用肝郁脾虚因素刺激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大鼠,在第9周后大鼠肝组织表达ODC比单纯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大鼠显著增强,并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在第 14 周和第 19 周时逐渐增强。结论 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化学诱发的大鼠实验性肝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疏肝健脾中药可以降低肝癌组织细胞中 ODC 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辛夷挥发油(VOM bp)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L-12、IFN-γ及外周血组胺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IFN-γ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卵清白蛋白(OVA)、氢氧化铝联合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VOM bp连续灌胃给药5天,荧光法测外周血组胺水平,辅以行为学评分考察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2、IFN-γ的变化。结果:VOM bp(20~180mg/kg)能显著减轻AR大鼠鼻部过敏症状。VOM bp中(60 mg/kg)、低(20 mg/kg)剂量组与AR模型组比,能显著升高血清IL-12、IFN-γ,降低外周血组胺水平;VOM bp高剂量(180 mg/kg)组则能维持血清IL-12、IFN-γ及外周血组胺的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12和IFN-γ在AR中是主要炎性介质组胺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VOM bp可通过影响IL-12、IFN-γ水平调节外周血组胺含量,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外周血、结肠、皮质、纹状体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建立TS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其余2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泰必利混悬液和健脾止动汤颗粒溶液,连续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皮质、纹状体IFN-γ与TNF-α表达水平。结果:1)健脾止动汤组IL-1、IL-2、IL-6、IFN-γ、TNF-α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和泰必利组(P<0.05);2)健脾止动汤组IFN-γ、TNF-α表达较模型组(P<0.05)和泰必利组(P<0.05)显著下降;3)健脾止动汤组IFN-γ、TNF-α表达较模型组(P<0.05)和泰必利组(P<0.05)显著下降,泰必利组IFN-γ、TNF-α表达较模型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IDPN诱导TS模型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健脾止动汤可抑制外周和中枢组织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其抑炎作用可能对控制TS发作具有一定辅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