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蔗组织培养中2,4-D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蔗组培育苗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与胚性细胞团的分化程度有关。其中的Bo酶带与分化状态密切相关,是分化成苗的必要条件之一。细胞分裂素诱导Bo酶带的出现。2,4-D抑制细胞分裂素对Bo酶带的诱导,使Bo酶带消失,并且改变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组成与活性,抑制分化成苗,促进胚性细胞团的旺盛成长。  相似文献   

2.
休眠干种子,浸种8小时和24小时萌动胚酯酶酶谱的特点是:酶带数较多,并且活力高的酶带基本上都集中在快带区与慢带区。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酶谱的特点是酶带数大为减少,并且活力较低,在慢带区变化尤大。分蘖期是研究的九个发育时期中,酶带最少而且酶活力最低的一个发育时期。剑叶期酶谱与分蘖期相似,但酶带数和酶活力都有所提高。开花后15—18天的乳熟种子的酶谱有较大变化,酶带数显著增多,酶活力增强;并且在这一发育时期,不同材料间的差异容易显示出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发育时期是有差别的,但差异不及酯酶大。休眠干种子和浸种8小时种胚的过氧化物酶酶带数目较少而且活力低。但浸种24小时,酶带数显著增多而且活性较强,显色较深。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的酶带数都比较多而强,至分蘖盛期酶带数有所下降,剑叶期又有所提高,乳熟期种子出现酶带数和酶活性都比较多而强。  相似文献   

3.
黄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芩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一致,但后者的着色程度大于前者,二年生黄芩叶子在快速区Rf为0.494和0.512处出现新的谱带,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根和叶中谱带数最多,花其次,种子最少;试管苗谱带数先减少后增加,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出现特征性谱带C。各组织器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活力差异明显,顶芽最高,叶子次之,花最低。黄芩一年生和二年生各个多倍体株系叶子抗坏血酸过氧酶总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叶子抗坏血酸过氧化酶总活力。试管苗生长过程中抗坏血酶过氧化物酶活活力的变化与生长趋势一致,表明该酶与植株生长发育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赖天斌  陆士伟 《遗传》1989,11(5):12-16
适当浓度的H,O,溶液浸种能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和提高发芽率,特别是对贮存两年的杂交稻 种子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其中0.5% H,O,浸种效果最佳。分析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和va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浸种三天后,处理组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醋酶同工酶酶谱都比对照 组的多4条酶带,且处理组的两种同工酶带染色均比对照组的深。这说明,H,O,浸种后某些同工酶提 前出现,种子的生理生化代谢比较活袄,这与种子萌发生长加快和发芽率提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烟草叶肉细胞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叶肉细胞质外体(apoplast)中过氧化物酶(即与壁游离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幼嫩的叶片到成熟的叶片,有一个从低到高,呈S形变化的曲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同工酶谱带变化如下:第一叶只有一组(AⅡ组),第二叶开始增加至两组(AⅡ组、AⅠ组),到第七叶又只有一组(AⅠ组),AⅡ组消失了。这反映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同工酶在起作用。 与烟草叶肉细胞壁结合的过氧化物酶,都定位于AⅠ组,其中有两种同工酶是以离子键结合于壁的,有一种以共价键结合于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氮离子和氩离子注入萝卜种子对萝卜幼苗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离子注入后 ,减低萝卜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含量。萝卜不同生长时期同工酶变化不一样。在子叶时期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无明显变化 ,淀粉酶同工酶有酶带的消失 ;而在真叶时期 ,过氧化物酶在负极区减少一条酶带 ,Rf为 0 .2 2 ,正极区增加一条酶带 ,Rf为 0 .6 ,且随剂量增加 ,酶带着色增强 ;淀粉酶同工酶在注入剂量为 5× 10 5N+ / cm2 )时 ,有同工酶带增加 ,Rf为 0 .6 1。低剂量时蛋白酶活性增强 ,谱带增多 ,大剂量则减弱。因此 ,N+和 Ar+注入后 ,可影响萝卜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表达及蛋白质的合成或降解。  相似文献   

7.
以张杂谷‘3号’、‘5号’、‘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材料不同生育期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性,同时对总酶活进行了测定,探讨谷子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张杂谷及其亲本叶片苹果酸脱氢酶共有5条酶带,有共同酶带和偏母本型酶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14条,属于共同酶带;从负极到正极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Rf分别为0.611、0.626、0.642、0.684和0.716,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Rf分别为0.08、0.21、0.24、0.30、0.36、0.44、0.49、0.58、0.66、0.69、0.72、0.75、0.85和0.89。(2)杂种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和母本酶谱同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父母本一致;供试品种苹果酸脱氢酶酶谱相对简单,酶带集中,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量、活性和宽度差异性较大,酶谱比较复杂。(3)所有品种苹果酸脱氢酶总活性在抽穗期最高,过氧化物酶总活性在灌浆初期最高。杂种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在苗期和抽穗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而过氧化物酶在抽穗和灌浆初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这可能与杂种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杉木种子涩籽胚败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涩籽胚败育过程伴随着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后胚期同工酶带比健籽少一条,胚成熟期酶带强度明显比健籽弱,而丙二醛含量比健籽增高5—10倍。由于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促进了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产生更多脂质自由基毒害细胞,导致胚与胚乳膜质结构破坏,细胞解体而死亡变质。健籽与涩籽同工酶谱的差异,可能是控制健籽胚正常发育的基因表达受到干扰,使形成涩籽的基因得到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层积处理和去除种皮处理对红松种子萌发能力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过氧化物酶在种子的休眠机理中可能有一定意义。红松种子的粗提物除能抑制种子萌发外,还有强烈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的能力。通过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初步鉴定出,这些物质与抑制萌发的物质并非同一物质。粗提物中至少有两种过氧化物酶的抑制物,它们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对酶活性抑制的时间曲线有不同影响,对不同同工酶和不同生物来源的过氧化物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红豆草下胚轴切段接种于含1mg/l BA,1mg/l KT的LS培养基上,通过筛选和繁殖由一块外植体而来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而得到生理状态比较一致具有较高胚性发生能力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含1mg/l BA的LS培养基上后可诱导体细胞胚眙发生。在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均有规律性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胚性培养的第10天,两条明显的A_1、A_2带消失。酯酶同工酶各酶带之间酶活性比例在胚性培养过程中变化很大,培养后期酶带变得不明显或酶带数下降。说明胚性发生过程遗传信息的表达有选择性并为激素所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不同部位细胞壁组分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种皮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桃儿七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状石细胞层及海绵组织层3层构成,在层积过程中,种皮内部的海绵组织逐步疏松膨胀,种皮表面破损加剧;(2)种子不同部位的细胞壁组分具有明显差异,整个层积过程中,种胚、种皮和胚乳中的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45 d和60 d)降至最低,3个部位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层积中期对应升高;种胚和种皮内的半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显著下降,种皮中甘露聚糖酶活性和木糖苷酶活性在层积中期时相应达到最大;3个部位的果胶含量均在层积后期(75 d和90 d)时显著下降,而种皮和胚乳中多聚半乳糖醛缩酶活性也在层积后期相应升高;(3)种胚和胚乳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层积75 d和90 d时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在此时显著上升。(4)种子不同部位3种木质素单体的组成比例具有明显区别,同时3种木质素单体含量均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且胚乳和种皮中的S-木质素含量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研究认为,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内细胞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逐步酶解,活性氧作用下的细胞壁松弛以及海绵组织层的疏松膨胀和种皮的破裂,破坏了细胞壁的刚性结构,促使种子机械束缚力降低,吸水性能提高、胚根生长能力增强,最终导致其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稻瘟病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已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与水稻抗稻瘟病有密切相关,水稻受到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侵染时,体内PAL与POD活性会发生显著变化。本文采用30个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材料,选择经常规浸种、催芽、生长较一致的种子,每一品种  相似文献   

13.
30ppm以上浓度的咖啡因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胚根长度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咖啡因浓度的增加,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低浓度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没有变化,但高浓度时,使得这两种酶的活性几乎消失。  相似文献   

14.
He—Ne激光对莲胚芽中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毅  刘幼琪 《激光生物学报》1994,3(1):390-392,426
用不同剂量(0、0.5、5、15、30、50min)的He—Ne激光照射莲的湿种子,分析胚芽中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实验表明,He—Ne激光辐照能导致莲胚芽中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出现相关变化,并使同工酶组分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5.
外磁场对小麦萌发期过氧化物酶合成的影响及其激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磁场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提高萌发期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电泳图谱中,磁场透发出两条(POD)同工酶新带。在萌发初期(12h),亚胺环己酮(CHM)对外磁场提高POD活性的作用影响很小,外磁场可使POD酶蛋白的比活力增长,表明在萌发初期,磁场对种胚内的POD可能具有活化作用。萌发1d后,CHM逐渐削弱外磁场对POD活性的提高作用,而放线菌素D(AMD)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棉花感染枯萎病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棉花不同品种接种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接种后,感病品种(4个)比抗病品种(8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强,酶带数增多1—2条。这种变化与植株外部表现的症状相一致,即病情越重,酶带数越多。因此,感病植株的同工酶变化可以看作植株内部的“生化症状”。海岛棉、陆地棉和中棉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度感染枯萎病的海岛棉同工酶最多(8条),其次为陆地棉的感病品种(7条),再次为陆地棉的抗病品种(6条),不感染枯萎病的中棉同工酶最少(4条)。由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对枯萎菌侵染所作出的反应不同,因此,可以利用接种后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产生新的酶带较多的特点,作为筛选棉花抗枯萎病品种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龙眼体胚发生的阶段性同步化材料中,均检测到与体胚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龙眼体胚中至少存在有胞浆型APX和叶绿体型APX;APX的转录与其酶活性变化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法国产DATACHROM—5000型染料脉冲激光器处理葡萄“胜利”品种的愈伤组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分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了激光辐照对葡萄生长发育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发现:适当剂量的激光辐照能使葡萄愈伤组织明显提前分化;激光能够影响葡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基因的调控,适当剂量的激光能够促进该基因的表达;激光处理的愈伤组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与对照相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数目和活性上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甘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个甘蔗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甘蔗不同生长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个别品种还进行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的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酶谱其酶带分布有明显的区别,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植株、同一植株不同叶位其酶带分布无差异,体现了同工酶作为品种标记具有多态性及稳定性。用单一酶系即可准确、方便地鉴定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30个甘蔗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甘蔗不同生长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个别品种还进行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的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酶谱其酶带分布有明显的区别,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植抹、同一植株不同叶位其酶带分布无差异,体现了同工酶作为品种标记具有多态性及稳定性。用单一酶系即可准确、方便地鉴定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