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输血治疗状况,以指导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家庭的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方法调查12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第1次输血治疗时的年龄、每次启动输血时的血红蛋白(Hb)值、每次输血治疗剂量、持续输血治疗时间、已输血总量及终止输血治疗情况。结果 12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第1次输血时的年龄在0~3岁者118例,3~18岁者5例;第1次启动输血时的Hb均值为(53.23±12.61)g/L;15例患儿只接受过1次输血治疗,108例接受多次输血治疗的患儿启动输血治疗时的Hb均值为(75.15±14.24)g/L,其中接受持续规范输血治疗者仅36例(29.3%);123例患儿在调查的6年间平均持续输血治疗时间为645 d,平均输注红细胞总量38.96 U;持续接受输血治疗的患儿年均输血量在9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在9岁以后反而呈下降的趋势;12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已终止输血者47例,终止输血时的年龄在10岁以内者42例,超过10岁5例,6岁以内的患儿年龄越小终止输血治疗的比率越高。结论多数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没能接受持续规范的输血治疗,有必要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家庭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指导、帮助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接受规范的输血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范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7):1008-1010
髋关节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但其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区域的血供较为丰富,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较大,围术期贫血的发生率高,因此输血治疗在髋关节手术中至关重要.输血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输血治疗存在潜在的风险,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据统计,中国每年临床用血量达 700 万单位,而血液资源极其珍贵,目前无偿献血是唯一的来源途径,所以很多地区会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在大力提倡鼓励无偿献血的同时,更需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1999 年 HéBERT 等[1]首次提出限制性输血的理念.输血模式逐渐由传统的自由输血模式向限制性输血模式转化.多项研究表明,限制性输血和自由输血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但限制性输血却能够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并能节约血液资源[2-3].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髋关节手术中输血策略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就髋关节手术中输血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病涉及范围广,病种繁多.许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通常血液病患者外周血往往表现出一系或二系、三系细胞减少,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为了防止和改善临床症状,除应用药物治疗外,输血疗法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而且需要反复多次输血.  相似文献   

4.
车丽敏  周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62-8162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以保证输血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输血科及临床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5.
循证输血与输血指南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卫生部2000年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是我国继《献血法》后有关输血的配套文件,也可被视为我国第一部“输血指南”。输血指南与循证医学之间有何关系,孰先孰后?输血指南能否作为循证输血的证据?笔者提出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1循证医学是输血指南的科学依据1.1循证输血与其它治疗过程一样,输血也需要“临床专业知识与病人情况和最佳科学证据的结合”,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输血决策的质量,趋利避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转归,减少血液传播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的运用即为循证输血(evidenc…  相似文献   

6.
输血的利与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科学合理的输血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挽救生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又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要充分权衡输血的利与弊,作到科学合理用血,决不能滥用、误用血液.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交换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交换输血(又名换血疗法,exchange transfusion,ET)是采用正常的血液或血制品,替代患儿体内带有某种有害因子的血液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ET的目的是去除新生儿体内的有害物质,如体内未结合的高胆红素,从而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核黄疸.笔者现将新生儿ET的基本原理、指征、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作一概述,同时讨论新生儿ET应如何根据血型、保存液种类、贮存时间、γ-射线照射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状况来选择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8.
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的总血量;治疗目的在于保持血液成分足以能够止血,其带氧能力,(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浆生化在安全范围内;输血计划应充分考虑到避免促发并发症的一些高危因素;输血不足或过量可诱发和加重大量  相似文献   

9.
王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299-2301
输血是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而输血治疗涉及环节较多,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造成输血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输血流程,完善相关制度,使输血真正成为一项造福广大患者的事业.笔者结合本院临床输血实践,对输血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输血疗法虽是小儿恶性肿瘤与血液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由于小儿 (特别是幼儿和婴儿 )正值生长发育阶段 ,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 ,与成人存在生理解剖和血液免疫学差异 ,成人的输血常规不适用于小儿。根据恶性肿瘤和各类血液病治疗的不同需要及小儿特点 ,正确应用输血疗法 ,对患儿恶性肿瘤与血液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另外 ,由于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儿长期生存率的提高 ,使输血并发症更加严重。因此 ,儿科医生和输血工作者应注意研究小儿的输血特点、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安全合理地应用输血疗法 ,包括最合适血液成分的应用 ,以期提高疗效的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患儿按不同输血方式分为配合型输血组41例及同型输血组46例。比较两组红细胞输注量,输血前后血液指标[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变化,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果,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配合型输血组和同型输血组红细胞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Hct、Hb、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Hct、Hb、RBC水平高于输血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h后,配合型输血组和同型输血组I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型输血组有2例患儿检出不规则抗体,余下39例配合型输血者和全部同型输血者DAT及不规则抗体均为阴性,两组均未见输血不良反应(P0.05)。随访结果:16例配合型输血患儿输血后24h、3d、7dHb及IBiL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检出不规则抗体。结论配合型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和同型输血等同,配合型输血是临床输血治疗中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胡丽华 《中国输血杂志》2012,(10):1070-1072
器官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输血是其中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之一.在制定输血方案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需要和输血目的,在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前提下,在选择适当的时机合适的血液成分制品及其剂量,以下简要介绍器官移植患者输血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栋才  耿玉兰 《临床荟萃》1997,12(12):557-557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当病情严重或大手术时,输血量较多,这种在48小时内输血量超过800ml者,可称为一次多量输血.此时需两名以上供血者供给血液.在一次多量输血时,不仅受血者与每一个供血者作交叉配血,而且供血者之间也必须作交叉配血,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和后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19-19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 ,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 :贮存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身输血。1 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 ,在手术期间输用。( 1 )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 ,血红蛋白 >1 1 0g/L或红细胞压积 >0 .33,行择期手术 ,患者签字同意 ,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2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 ,手术前 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 50 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 0 % ) ,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 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  相似文献   

16.
成分输血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一个医疗单位输血技术水平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发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降低。在输血技术发达的国家,成分输血已达到临床输血量的95%~98%。本文对2003-2007年本院住院患者临床用血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军  王金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2):160-160,F0003
输血是临床上作为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输血中十分常见.为了提高医院输血服务质量,石河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要求临床对患者输注的每一袋血液及血液制品,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均要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相似文献   

18.
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输血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艾滋病的发现使公众更加关心输血的安全问题.在1985年最初开始了献血者的HIV抗体的常规检测,极大地减少了输血传播艾滋病的威胁[1],然而输血潜在的危险仍然存在.输血后引起丙型肝炎的事件,又增加了公众对输血的不信任.每种新的输血传播的疾病,比如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只要新闻媒介稍有报道,都可以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这迫使人们重新评价同种异体输血技术,并开始寻求一些避免同种异体输血的更科学、更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现在发展起来的替代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侯春梅 《临床医学》2014,(3):101-102
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成分输血以红细胞悬液为主,其次为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结论经合理的成分输血可有效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高患者的Hb、WBC、BPC值,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唐守红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124-125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不良反应大、浪费多等特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近来,我们为50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