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UNIX系统是用C语言实现的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自从UNIX系统用于地震勘探仪器后 ,仪器控制和采集速度大大加快。然而 ,由于野外使用环境比较恶劣 ,比如仪器发电机电压波动或突然掉电 ,常常引起系统紊乱或开机引导不正常。通过多年观察和查阅有关资料得出 :开机引导不正常的多数原因是由于系统文件的丢失或被修改造成的。同时指出 :系统文件破坏后不必重新装系统 ,可用快速方法进行恢复。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董秀军 《石油仪器》1999,13(4):40-42
UNIX系统是用C语言实现的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自从UNIX系统用于地震勘探仪器后,仪器控制和采集速度大大加快。然而,由于野外使用环境比较恶劣,比如仪器发电机电压波动或突然掉电,常常引起系统紊乱或开机引导不正常。通过多年观察和有关资料得出:开机引导不正常的多数原因是由于系统文件的丢失或被修改造成的。同时指出:系统文件破坏后不必重新装系统,可用快速方法进行恢复。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油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心是运用大型专用计算机系统对物探地震资料分析处理的部门.机房场地设备是保障计算机供电.机房环境的重要环节+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耗电量居高不下。工作人员责任心差.设备带故障运行等原因.导致电能损耗非常高.为了提高机房各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在保证运行环境良好,最大限度规避运行风险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的经济和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4.
黄向东 《石油仪器》1997,11(4):46-48
Visual Basic是一种具有良好Windows图形界面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Windows VB环境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测量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功能与结构,提供了VB应用于工业测量和数据处理领域的方法和步骤,指出了应用Windows下VB开发工业测控系统软件具有很好的优点与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杜瓦剖面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中、上石炭统的四个化石带即:Profusutinella带、Protriticites带、Trticites带和Eoparafusutina带,为该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6.
潘中印 《石油机械》2000,28(C00):210-212
为应用浅海勘探而研制的无线繇则地震仪的主要特点为采集站单站2道;数据采集电路为带13位单片ADC的浮点系统;系统最高采样率1ms;无线接收/发射机采用FMT FSK调制/解调和频率合成技术、半双工通讯 方式,数传速率为128kbits/s,分别在江汉、大港和同田得到实际运用,较好地完成了2维和3组的勘探任务。与国外相比,我国无线遥测发展十分缓慢,建议加强该项技术研究,以24位或32位ADC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杜瓦剖面石炭系蜓化石带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杜瓦剖面蜓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中、上石炭统的四个蜓化合带即:Profusulinella带、Protriticites带、Triticites带和Eoparafusulina带,为该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蜓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8.
氨罐系统的冰机在启动时出现异常声响及振动,被迫停机。结合冰机结构特性、控制原理及部件损坏情况,对其启动运行数据分析,认为冰机带负荷启动而入口被抽空是造成了上述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通过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发现,滑阀阀位显示不准导致冰机多次带负荷启动,其产生的过大冲击力导致滑阀键块及滑键槽拉毛、磨损,进而造成键块被卡死。采取修复滑键槽、重新加工滑阀键块的方案使冰机故障消除,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油气井井口装置经过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损坏,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关井停产。针对井口装置泄漏问题,文章通过设计专用封堵工装,优选高承压封堵材料,形成了井口装置带压修复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带压修复技术实现了对井口装置经济、高效的修复,填补了目前井口装置带压修复空白,节约了更换新设备成本和时间成本,解决了现场生产安全问题,是一种适合老井特别是气井井口装置修复的可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路况、司机操作不当等原因.会逐渐出现各种运行故障。判断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及时修复,对延长汽车使用寿命.降低运输成本尤其是保证行车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汽车故障诊断包括非电控汽车和电控汽车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孙新 《石油仪器》1996,10(2):34-36
文中讨论了CSU数控测井仪的程序带结构,介绍其中的文件目录与程序目录,分析了CSU是如何通过文件目录与程序目录管理程序管理带上的文件的,并在微机上实现了列目录功能,验证了我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测井资料解释处理过程中,磁带读写以及进行磁带格式转换是一个解释系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应用非常频繁的功能之一。在PC平台上由于高级语言及操作系统均未提供对磁带机的调用,所以PC平台上欲在应用程序中驱动磁带机非常困难。本文详细的介绍了TAR格式文件的结构以及如何在PC平台上完成对TAR格式磁带的读取与解编,通过对将TAR格式XTF磁带转换成3317野外带的过程的叙述,阐明了TAR格式文件结构、3317格式磁带结构及其数据结构,举例说明了两个不同格式磁带之间互相转换所需考虑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当FORWARD系统输出格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如何生成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格式的磁带。此方法生成的磁带经其他解释系统解编格式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3.
谢铁军 《物探装备》2012,22(1):56-59
在428XL系统中,CopyFile和CopyMedia是最实用的磁带复制命令,它能完整、准确和方便地在磁带、硬盘、NAS之间进行文件复制。本文简要介绍磁带复制命令的功能、复制原则、复制的方法和具体步骤,以及磁带和NAS之间的文件复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基于POSC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POSC EPICENTER数据模型,对油田中普遍使用的LS716测井大块数据在磁盘和远程自动磁带库之间实现了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开发了数据加载,数据删除,头信息浏览线回施行能模块。该系统特点是,管理信息加载到POSC数据仓中,而真正的数据体以外部数据文件的形式存放,使得大块数据的加载和提取速度大大提高,同时,在数据仓库和远程带库之间实现了一体化的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5.
曹士炳 《物探装备》2005,15(1):39-42
数据备份是信息系统中保护数据的必要手段,然而,由于备份过程对服务器CPU、服务器I/O及网络资源的占用非常严重,势必影响应用系统的性能。因此,如何规划备份系统也成为IT经理们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虚拟带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是着眼于这个问题而推出的。本文主要介绍虚拟带库解决方案的工作原理、适用环境以及几个主流厂商的产品,以便更多的读者了解这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董斌 《物探装备》2002,12(2):126-128
本文通过对富士通M2483和M2488系列磁带机的典型故障分析,找到了故障原因,并最终排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17.
工作站数据备份管理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吉太  李光  付喜春 《物探装备》2003,13(4):231-232
大庆物探公司研究所有41套工作站,4台磁带机,它们承担着公司二十几个区块的地震资料解释任务,工作非常繁忙。为了避免因数据丢失而影响生产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必须及时地对解释数据进行备份。现有的4台磁带机要供41套工作站使用,不同的工作站备份时就要挪动磁带机,工作起来极不方便。我们开发的“工作站数据备份管理系统”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41台工作站共享4台磁带机,每个用户在不挪动磁带机的情况下能随时备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震资料采集中文件号重号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文  高乐  丁传武 《物探装备》2011,21(3):179-182
文件号重号是文件号出错的常见情况之一,它不仅影响后续的现场处理,而且容易造成废炮。本文介绍了在实际生产中使用428XL时常见的三种文件号重号现象,即Swath参数设置错误引起的重号、Nas盘剩余空间过小引起的重号、磁带记满引起的重号。并结合具体施工实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428XL仪器记录系统的3592磁带机和NAS存储系统,在多年使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无论是新换3592磁带机和NAS存储系统,还是重新安装NAS存储系统软件,都需要用到下面应用技巧:3592磁带机驱动安装、光纤卡的安装步骤、3592磁带机SCSI设备地址的设置、NAS存储系统磁盘标识号设置、网络端口分配以及NAS存储系统CMOS设置方法。这些应用技巧的应用,在野外采集生产中可以大大缩短磁带机和NAS系统重新更换安装的时间,提高野外地震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地震数据文件的常用记录格式SEG-D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其在盒式磁带存储介质中的记录格式,并说明了它对野外排列相关信息的记录方法。探讨了利用这些信息对野外大规模排列自动化检查和监控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