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黎秋波 《包头医学》2013,37(1):35+32
目的:了解妇女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状况,为妇女生殖道衣原体防治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采集宫颈分泌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衣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对8677名妇女生殖道衣原体测定,阳性597例,阳性率6.88%。结论:加强女性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控制沙眼衣原体的传播和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女性宫颈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初诊为宫颈炎、阴道炎患者867例,取宫颈棉拭子作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结果:867例棉拭子标本中,检测阳性者503例,阳性率58.02%,其中单独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48.44%(420/867),单独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2.19%(19/867),Uu-Mh同时阳性为7.38%(64/867)。503例支原体阳性标本中阳性构成比为:仅Uu阳性占83.5%(420/503),Uu-Mh均阳性的为12.7%(64/503),仅Mh阳性3.8%(19/503)。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耐药性较低。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远高于Mh。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耐药试验有助于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菌流行及耐药性特征,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5月5086例在我院妇科门诊就医的女性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检测其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按年龄分组,统计各种病原体资料。结果支原体感染率为33.8%,细菌性阴道炎阴道菌感染率为31.6%,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10.7%。结论对于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及耐药性的检测有利于临床的对症治疗和促进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4.
李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122-123
目的 了解嘉峪关市城乡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4 000例妇科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000例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55.60%,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66.10%)高于城市妇女生殖道感染率(45.10%),且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生殖道感染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要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妇女RTI的防治及健康教育,经常性地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建立妇女RTI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龄备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1627名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接受自费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高龄备孕妇女为调查对象,取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有2.15%的高龄备孕妇女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其感染率与非高龄备孕妇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43%的感染者无自觉不适症状;妊娠次数大于3次、丈夫包皮过长以及伴随生殖道其他感染与高龄备孕妇女感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几率显著相关.结论:应关注备孕妇女特别是高龄备孕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86例正常生育妇女为对照组,149例自然流产妇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殖道CT和UU感染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CT感染检测阳性6例,UU感染检测阳性9例;无混合感染;观察组CT感染检测阳性39例,UU感染检测阳性56例.两组生殖道CT和UU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95、22.49,均P<0.01).结论 生殖道CT和UU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密切,孕前检测CT和UU感染对降低自然流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各类育龄妇女结扎前生殖道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其结扎术后感染输卵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串。方法对1083例结扎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主要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基本信息的调查,实验室检测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生殖道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发生率为13.2%,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生殖道细菌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有无流产史.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和避孕措施等。结论不断加强对结扎前妇女相关生殖道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她们生殖保健意识,可以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恩施州土家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妇科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对1256例年龄50岁以下的恩施州土家族妇女(不包括月经期和妊娠妇女)进行宫颈分泌物常规检查和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越小,支原体感染率高,生殖道感染支原体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慢性宫颈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生殖道感染尤其是支原体感染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建议在女性常规妇科普查项目中,应增加支原体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生殖道感染在妇科疾病中位居首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已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为了加强妇女生殖保健,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我院对08年1月至9月妇女并普查普治发现生殖道感染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方法 对我院08年1月至9月妇女病普查及门诊病人进行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68%,生殖道感染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深刻影响妇女妊娠结局.结论 要加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测阳市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03~2006年对浏阳市12282名已婚妇女进行普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宫颈及阴道脱落细胞涂片,白带常规及必要的性病检测、B超检查等。结果发现生殖道感染6610人,其中宫颈爽居首位,阴道炎居第二位,余下依次为:外阴炎、盆腔炎。结论应加强生殖健康方面的宣教,普及生殖道感染的基本防治知识,提高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药敏试验状况。方法 2001年以来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对17167例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标本进行培养检测,阳性者再进一步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支原体阳性为1864例,总感染阳性率为10.86%;对10种抗生素敏感度最高为交沙霉素(JOS),最低为氧氟沙星(OFL),同时,不同支原体感染耐药性也不同。结论 支原体的检测和药敏结果对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开发区22—60岁常住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女人群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42.1%,其中,患一种生殖道感染的占82.5%,两种占15.9%,三种以上的占1.6%。经分析,年龄、职业、生殖道感染史等因素为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妇女人群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控制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可行性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年内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整群调查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知意行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对妇女生殖道感染认知情况、意识情况、行为情况均有一定差别。结论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的认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防治妇女生殖道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方法先兆流产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30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已婚未孕妇女30例作为正常组。对三组妇女均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先兆流产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46.67%;未孕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最低,为13.33%;正常早孕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居中,为26.67%。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先兆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临产孕妇中通过检测H SV诊断生殖器疱疹的准确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因生殖器疱疹而选择剖宫产分娩者,对其进行H SV培养、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另一组为无H SV感染症状的临产孕妇,对其进行生殖道拭子培养,无论培养结果如何,选取部分行生殖道样本PCR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89—1999年间,19568例剖宫产妇女中126例(0.6%)感染H SV。其中接受检查的110例妇女中26%至少1次生殖道样本培养检测H SV阳性,70例妇女中46%通过PCR检出H SV。同时,12623例无症状妇女中61例(0.5%)通过培养法检测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自然流产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80例自然流产妇女(观察组)和80例健康妊娠妇女(对照组),比较两组生殖道CT和UU感染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T感染检测阳性22例,UU感染检测阳性30例,混合感染6例;对照组CT感染检测阳性4例,UU感染检测阳性5例,无混合感染;两组生殖道CT和UU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CT和UU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密切,孕前检测下生殖道CT和UU感染对降低自然流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解脲支原体(UU)感染致不育已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近年来,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对支原体(UU)所致女性生殖道感染而引起的原发和继发不育有了更一步的认识.支原体不仅引起生殖道感染,而且还可引起不孕不育、流产、早产.笔者对80例不孕不育妇女进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将42例产后42天检查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叶颖 《中外医疗》2011,30(25):113-113
目的调查本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现状,为更好的指导妇女预防生殖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2068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以及对其分泌物行实验室检查,统计分析患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种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68例妇女中至少患一种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为58.9%,其中宫颈糜烂328例,子宫肌瘤129例,慢性盆腔炎413例,细菌性阴道炎341例,念珠菌性阴道炎109例为,滴虫性阴道炎97例,生殖器疱疹45例。其中年龄、文化程度、流产史、不洁卫生生活习惯为影响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我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妇女生殖道感染的防护意识是降低生殖道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率以及相关行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以单位为群体的妇女病普查人员中随机抽取120名育龄妇女,在实施1年的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后,使用统一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症状、传播途径、感染的不良后果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接受正规治疗比例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以单位为主体的育龄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育龄期妇女对相关防治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高,说明利用妇女病普查开展妇女生殖道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锡山区新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配合B超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状况与年龄、学历和职业都有关.结论 要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必须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教工作,对已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妇女,注意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尽量减轻其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