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川二矿区采场巷道围岩与充填体收敛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及充填体的稳定性是二期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面积扩展和地压增大,采场围岩及充填体潜在着严重的屈服破坏和整体失稳的可能.为了进行采场及充填体稳定性预测,金川矿区对此进行了多种手段和全方位的变形监测.收敛监测是其主要监测手段之一.简要介绍了巷道收敛监测网布设、监测方案以及监测结果,并给出了监测所获得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
金川二矿区大体积充填体变形机制与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川二矿区大体积充填体稳定性问题,简要论述近年来地表岩移和井下地压显现特征,并开展大体积充填体的变形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大体积充填体变形的监测方案:采用自制的变形监测装置对1 150~1 200 m水平50 m高充填体的相对变形进行监测,采用水准仪对大体积充填体和围岩体的下沉变形进行量测。监测结果表明,大体积充填体综合下沉变形速率为16.00~51.44 mm/月,最大累计下沉量达515 mm,大体积充填体自身相对变形速率为1.953~28.585 mm/月,最大累计相对变形为285.85 mm。进一步分析大体积充填体综合变形、自身相对变形和围岩体变形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对于深刻认识二矿区大体积充填体的稳定性、围岩体的变形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川矿山深部采掘条件下岩石力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川矿山经过几十年开采,开采深度已达1 000 m,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高地应力以及高渗透压导致深部开采工程的稳定性问题愈加突出。对金川二矿区深部850~1 000 m水平进行大量的现场地质调查研究,测试深部典型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膨胀与软化特性,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地应力随埋深的变化规律。采用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法和岩体质量(Q值)分类法,绘制二矿区深部各分段水平的岩体质量分区图。在深入调查金川矿区深部巷道变形和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对高地应力、高渗透压下深部巷道开挖支护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型钢和锚杆联合支护效果最佳。全面总结金川矿区深部巷道支护经验,对巷道掘进和支护技术提出几点新的想法。研究不同开采方式对金川矿区深部充填体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矿体回采方式,建议采用“隔三采一”布置回采进路,有助于控制围岩的变形,减弱上部充填体的下沉。  相似文献   

4.
金川岩体各向异性与巷道支护变形破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体强度和变形的各向异性直接影响岩体的稳定.通过对金川二矿区1218水平采准巷道围岩岩石及岩体结构面分形、弹性波波速值和巷道围岩位移各向异性特征的具体分析,得出了围岩的各向异性是造成金川镍矿深部采准巷道支护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的根本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金川二矿区深部工程地质研究与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川矿区1#矿体是金川矿区主要矿体,也是二矿区二期开采的矿体.由于矿体埋藏深而地压大,矿区地应力高,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极差.随开采延深、采场面积扩大,采场地压控制和巷道稳定性维护是二期开采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了探索最佳采场地压控制措施和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二期采场系统分析与参数优化,工程地质研究与岩体质量评价是深部开采的基础.为此,金川矿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开展了深部工程围岩的现场调查、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围岩分类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金川岩体各向异笥与巷道支护变形破坏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央体强度和变形的各向异性直接影响岩体的稳定。通过对金川二矿区1218水平采准巷道围岩岩石及岩体结构面分形、弹性波波速值和巷道围岩位移各向异性特征的具体分析,得出了围岩的各向异性是造成金川镍矿深采准巷道支护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的根本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表GPS监测及地下围岩变形破坏的调查取证等大量数据资料,以金川二矿区为例,针对由充填法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和破坏的现状,分别对其进行了滞后于开采的分析、对矿山井巷工程安全影响的后效性分析及空间发展过程分析。指出导致金川二矿采用充填法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和破坏的滞后期长、后效性强烈的原因,如充填支护作用与间断面的摩擦作用等等,并指出矿体采出至充填体充入期间围岩发生的移动、变形和破坏与整个矿山的地表岩移、变形和破坏的关系,所得的结论与现场基本一致,对今后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川二矿区1098m分段巷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金川比较成熟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法,结合巷道围岩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对1 098 m分段围岩进行了分类.并以此为基础,针对1 098 m分段目前的巷道支护型式,应用巷道收敛变形监测的成果信息,进行了巷道稳定性评价.分析探讨了一次支护、二次支护以及其它支护类型的支护时机问题,为二矿区深部巷道的支护技术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充填法开采引起的地裂缝分布特征与现场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金川二矿区地裂缝的现场调查和槽探揭示,分析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下采矿的关系。利用自行研制的IGG-1型裂缝计对地裂缝的发展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金川二矿区的地裂缝两侧位移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充填法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和地表裂缝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充效应造成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充填体刚度低、地下未充填空区的存在以及重复性的采动影响是金川二矿区地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云驾岭矿深部大采高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及形变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实验室测试综合研究手段和方法,确定了试验工作面巷旁充填体支护阻力和留巷参数,构建了能够反映沿空巷道受初次采动围岩形变规律的回归函数模型,对比分析了一次和二次开采扰动下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探究了充填体上方顶板岩层的应力传递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弹塑性力学模型得出的巷旁充填体的临界支护阻力和充填体宽度分别为4.1MN/m和2.47 m,经实验室测试和工业性试验,能够保持高水材料充填体的稳定。受初次采动影响,沿空巷道围岩位移量与工作面至测站点距离之间符合Slogistic增长函数模型,求解了巷道顶板、底板和下帮的最大变形量、变形量最大时工作面的位置以及达到最大变形时工作面推过观测站的时间。对于沿空巷道,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波及范围至工作面煤壁前方约34 m,留巷顶板3.8 m以浅的采动裂隙可能会导致顶锚杆锚固失稳甚至失效,充填体切顶阻力的“波动性”能够反映顶板岩层的分层垮落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中国目前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探讨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供讨论的冬施混凝土今后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绿意盎然?什么叫禅意隽永?或许透过去年的台湾室内设计大奖赛(2010 TID Aword)获奖作品——绿光L宅,可以激起都市人们对山林绿意和对自然的渴望!位于小山坡上的绿光L宅,室内面积约为148m2,室外则是成片的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淤背方式加固黄河大堤时,河南、山东一期工程堤身多处出现裂缝。因放淤固堤具有特殊性,裂缝对堤防安全影响的量化研究成果较少,裂缝工况下堤防的安全性态尚不清楚,从而制约处理方案与应急预案的确定。堤防破损或开裂时,其安全状况受裂缝状况、水位、降雨、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现以山东东明段黄河标准化堤防为例,分析裂缝对堤防安全的危害。研究表明,堤身裂缝越深,堤防安全状况越恶劣;降雨会进一步恶化堤身安全状况;堤身裂缝的危害程度与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堤防发生事故的几率同降雨历时、雨强、裂缝深度、临河堤坡水位下降速率成正比。该成果可为防汛抢险与堤防维护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义视角下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江绿 《城市规划》2011,35(1):92-96
基于西方正义理论对于结果正义、形式正义和过程正义的分析,认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是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均等到后果均等的中间转化环节,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保证。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过程中,以质量与距离所代表的后果均等和形式均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现实困境。针对后果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提出应对不同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目标和手段。对于低度城市化阶段,形式均等是必要的;而对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应充分结合城市化目标和重点,利用过程调解后果均等与形式均等;对于高度城市化阶段,形式均等基本实现,更高层面的后果均等将是城市区域和谐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所高等院校学术著作的数量和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出该校的学术研究水平,进一步透射出该校的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现代办学理念。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系)教师所编著撰写的学术著作进行统计学分析,目的是从一个侧面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术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借以找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芍药苷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白芍总苷混悬液和白芍总苷加雷公藤多苷混悬液,于不同的时间点从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采用高氯酸(28%)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用HPLC法进行分析,数据采用DAS2.0软件处理并分析。色谱条件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0.05%甲酸)(16:84)、流速0.7 m L·min~(-1)、进样量15μL、检测波长234 nm。结果白芍总苷联用雷公藤多苷后血浆中芍药苷的药动学参数为:AUC(0-7)=(35.812±2.74)μg·m L-1·h,AUC(0-∞)=(42.917±6.275)μg·m L~(-1)·h,MRT(0-7)=(3.469±0.22)h,T_(max)=(2.917±1.686)h,C_(max)=(7.741±0.406)μg·mL~(-1),CL:F=(40.203±4.875)m L·h~(-1)·kg~(-1)。与白芍总苷组比较,C_(max)、AUC(0-7)、AUMC(0-∞)均显著增加,T_(max)、MRT(0-7)显著延长。结论白芍总苷配伍雷公藤多苷使用后,可促进白芍总苷的吸收,减慢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雷公藤甲素会影响大鼠体内芍药苷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某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实例 ,介绍了在超低温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暖棚蓄热法施工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沪昆客专贵州玉屏某路基段地基处理工程为例,针对路基基底岩溶发育的工程地质问题,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加固处理,进行了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验算和处理效果检测,在对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岩溶工程地质条件下CFG桩设计和施工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增速放缓、政治体制变革的转型背景中,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应该怎样"转型"成为热题。其中,城市规划附庸于政治而需要被动地应对政治转变是隐含的"常识",但这一认识带来了规划转型的现实压力——受制于无法改变的体制。规划是否的确依附于政治体制,如果不是,又应该怎样看待规划与政治的关系,进而认识规划转型的核心?本文从论述方式、论证视角两个方面解读和反思了中国规划的政治依附性的判断过程,发现城市规划不仅没有长期固化依附政治的角色,反而在不同时代发挥了专业价值。再从解构主义思维反思政治经济结构凌驾于其他结构之上的观点。最后认为,转型中国规划求变的核心并不在于规划要怎样适应政治体制这一或其他外因,而在于反思与自省内因,沉淀与重拾专业价值,进而期待一个多元多维的规划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在岩溶和风化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的岩溶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石具有灰岩和泥岩双重特性,在其中的钙质成分被溶蚀的同时,泥质成分遭受风化,从而使岩性和岩石结构发生变化,岩石的力学强度不断降低,有的岩石己属于较软岩范围。岩溶、风化形成的松散土层具有易滑性,易于发生变形破坏。泥灰质岩石作为移民迁建地基可能因溶蚀、风化而发生地质灾害。防止水向地基的入渗是防治该区地质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