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高伟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2):959-960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是导致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严重疾病.此病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早期预防用药以促进早产儿肺成熟,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肺Ⅱ型细胞产生的磷脂蛋白复合物,主要功能是降低肺泡气液面表面张力,防止肺不张,维持正常功能残气量,参与肺的防御功能,保持小气道稳定等作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ARDS、急性肺损伤(ALl)时,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肺顺应性减低,是发生低氧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近10a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给予已成为治疗NRDS常用方法,并取得明显疗效。笔者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是早产儿和需提前计划分娩的高危儿常见的致死性疾病,该病的病死率占早产儿疾病之首。为预防HMD发生,在早产儿出生后肺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成功,国外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HMD的基础研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而国内羊膜腔内注射报道较少,2003年6月收治1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羊膜腔内注射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固尔苏治疗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者,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肺透明膜病(HMD),此为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使其抢救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多发生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既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理以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最早由Mary Ellen Avery医师提出。  相似文献   

6.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S)缺乏是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主要原因 ,多见于早产儿。PS替代治疗可大大降低NRDS所致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2 0 0 3年 3月—2 0 0 4年 4月 ,本院应用PS(意大利凯西公司生产 )治疗NRDS患儿 15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1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由肺发育不全,导致产生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引起,多见于早产儿,是早产儿主要死亡原因,占早产儿死亡率50%~70%。治疗该病首要措施是尽快补充或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增长。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临床上出生时正常,生后6~12h或延迟至24~48h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2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对照组(n=31)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为观察组(n=31)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压通气时间、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在国外早已获得普遍肯定,但国内报道不多,其应用尚未普及。我们在使用固尔苏的基础上,重视综合治疗和护理,加强消毒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临床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12.
高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55-155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的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见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1,可并发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等,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早产儿,发生在出生后4~6小时。如何降低肺透明膜病的死亡率,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化学组成,物理特性,生理作用等研究不断深入,在呼吸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胎粪吸入综合症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症、胎粪吸入综合症以外的其他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课题之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curosurf〉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0例,取得了预期的临床效果,改善了患儿的肺部氧合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化学组成,物理特性,生理作用等研究不断深入,在呼吸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胎粪吸入综合症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症、胎粪吸入综合症以外的其他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门课题之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curosurf〉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0例,取得了预期的临床效果,改善了患儿的肺部氧合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干预治疗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汶上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78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治疗,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肺功能及不良反...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发病原因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有关,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而外源性的PS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顺应性,对改善氧合和肺部病变有重要作用[2]。我院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PS替代治疗和预防HMD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均为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其中男12例,女6例;胎龄28~35周,日龄0.5~2 h,出生体质量820~2 000 g,1 min Apgar评分≥8分10例,4~7分8例。分娩方式:剖宫产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龙门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NRDS9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该疾病患儿86例作为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PS开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并对血气分析和呼吸机参数变化和病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经用药治疗后,患儿呼吸窘迫、皮肤发绀症状、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明显得到改善,且呼吸机指数较用药前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对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氧合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最高平均动脉压(MAP)、最高浓度持续时间、氧合指数及呼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有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死亡率3.57%及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的10.71%、17.86%(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给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 min后,患儿的发绀症状以及其他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也被提至89%~93%。患儿接受治疗0.5~1 h,其PaO2恢复正常,且PaCO2均下降了5~10 mmHg。43例患儿在接受治疗3~5 d后撤机,换成鼻导管吸氧,最后停氧,患儿恢复正常呼吸,抢救成功率为86%。剩余7例患儿中,3例患儿的病情严重,换成机械通气,占6%,2例患儿在我院接受3 d治疗后家属要求转院治疗,另2例患儿家属自愿放弃治疗。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以降低患儿的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DuoPAP+NCPAP序贯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uo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NRDS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