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庆某输气管道沿线与多条地铁、轻轨交叉并行,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受干扰严重。为了认识管道沿线阴极保护水平和真实干扰情况,对其阴极保护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获得了管道沿线干扰大小的分布情况。基于分析结果,利用智能抗干扰恒电位仪开展现场馈电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分布辅助阳极地床的情况下,利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和牺牲阳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将管道的干扰水平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该研究成果可为油气管道动态直流干扰的分析和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天然气管道受到了剧烈杂散电流干扰。通过电位监测对管道受到的干扰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了杂散电流流入、流出规律,并确定了干扰的分区。通过馈电试验研究了增大阴极保护电流对抑制电位正向偏移的作用。结果表明:管道受强烈的地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管道两端管段互为直流杂散电流流入流出区域,管道中间管段与两端管段互为直流杂散电流流入流出区域;阴极保护电流可以有效抑制管道电位正向偏移,但是抑制范围(长度)是有限的。地铁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对管道的干扰问题需要地铁方与管道方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3.
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赛里木湖段管道电位波动异常,通过长时间电位监测并与地磁暴活动规律对比,证明该段管道受地磁干扰影响。对该段管道阴极保护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分析了地磁干扰规律,通过多种方法对管道的腐蚀速率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钢制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效果评价应采用断电电位指标,现场测试通常使用同步中断法,但其并不适用于无法同步中断管中阴极保护电流、以及受杂散电流干扰的管段。阴极保护电位检查片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模拟管道防腐层漏点,利用检查片的瞬间断开电位实现近似管道断电电位的测量。本文详细介绍了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检查片的适用范围、设计、安装、测试及分析等内容,通过具体实施案例明确了数据记录的规范性,并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为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管道上已有的防护措施降低直流接地极电流对管道的影响。在昌吉-古泉±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调试期间,对邻近的川气东送管道电位进行了测试,并主动调节了阴保站内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大小,获得了直流接地极电流干扰下,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管道通电电位会整体下降,距被调整的阴极保护电源越近,管道通电电位下降的幅度越大,反之亦然。在合适位置调整阴极保护电源的输出电流,可以大幅削弱直流接地极电流对管道的干扰,这也为调整管道上防护措施的配置、治理直流接地极电流对管道干扰问题积累了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6.
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会导致管道电位持续波动,传统恒电位仪以“恒电位”模式运行时无法根据管道保护电位进行实时调整,阴极保护效果不理想。介绍了一种以断电电位为控制电位运行的新型数控高频开关恒电位仪,并在某管道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配合土壤管测量断电电位,新型恒电位仪在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下控制电位准确、调整实时、运行平稳,显著提升了线路的阴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引起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异常波动,导致管道阴极保护欠保护或者过保护,增大外腐蚀风险。通过对管道阴极保护电位长期监测数据波动规律分析、频谱分析以及干扰源调查分析,找出电位异常波动原因及干扰机理。生产实践发现,东北某长输管道k1~k205段约200 km管道自投产以来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波动剧烈,监测期间管道阴极保护通电电位最正达9VCSE,最负达-14 VCSE,远远超出正常的阴极保护电位水平。研究表明:该段管道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具有长程(200 km)、低频直流特性(0.0001~0.001Hz)和全天候干扰的规律,分析该杂散电流干扰为地磁干扰;建议对k1~k205段管道采用恒电流阴极保护,并加密埋设腐蚀试片或者腐蚀监测探针,长期监测腐蚀速率,评价地磁干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虹桥机场航油管道受地铁直流杂散电流影响,部分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无法达到保护要求,管道存在极高的电化学腐蚀风险。对航油管道的干扰情况进行检测,采取以排流保护和阴极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结果表明:管道保护电位达到保护要求,地铁对管道造成的杂散电流干扰危害得到有效消除。  相似文献   

9.
埋地钢质管道受地铁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的缓解是管道界的一个难题。本工作尝试使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的方式,用强化的阴极保护电流缓解地铁动态干扰对管道的腐蚀影响。馈电试验有助于选取合适的强制电流阳极地床位置以及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输出,取得最优的排流效果。  相似文献   

10.
毕武喜  刘月发  赵君  张丰  周冰  熊金根 《腐蚀与防护》2013,(12):1111-1113,1118
采用阴极保护电位、地电位梯度、临时阳极地床试验和土壤电阻率测量等手段对国内某处典型的油气管道阴极保护干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段管道阴极保护干扰属于典型的阳极干扰类型,干扰源为附近的阳极地床,对该处阳极干扰治理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消除区域阴极保护系统对线路阴极保护系统的干扰,使线路阴极保护系统能够正常恒位运行,采用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数值模拟及干扰模拟计算的三维几何模型对干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现场测试对模拟进行了验证.根据模拟及现场测试的结果对干扰采取了有效的治理,消除了区域阴极保护系统对线路阴极保护系统的干扰,将线路恒电位仪的输出参数恢复至干扰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土壤电阻率、pH及其它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评价沙漠中天然气管道服役环境的腐蚀性。运用多频管中电流法检测防护层绝缘电阻和漏点,参考自然地貌确定管道运行的风险点,开挖并检测防护层和管道腐蚀状况。采用密间隔电位测量技术对集气干线系统的阴极保护状况进行测量与分析,评价阴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运行维护存在的环境受限测试周期长、受地铁干扰不准确,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欠缺等问题,将智能电位采集系统应用于航油管道,实现了对阴极保护运行情况的实时远程监测,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处理能力,尤其对于地铁杂散电流干扰的监测非常有效,确保了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设计室内干扰试验,模拟现实中各类因素下交流杂散电流干扰对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影响。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电位信号的采集,滤波系统对交、直流信号的分离,分析得到交流干扰下管道真实阴极保护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交流干扰下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会产生较大的IR降,使得管道真实的阴极保护电位偏离地表参比法测得的电位值;同时,在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瞬间,将会有一个较强的电位信号产生,可能会对恒电位仪及管道防腐蚀层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对埋地管道造成了严重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为了了解直流杂散电流对管道的影响,选取一段受杂散电流干扰较为严重的管道,采用接地排流和极性排流相结合的方式,在牺牲阳极处安装极性排流器,并连续检测排流前后测试桩处的阴极保护电位。对比数据表明,管道保护电位达到正常值,管道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油田输油管道防腐现状,分析了输油管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管道防腐层存在缺陷;输油管道不具备断电电位测试条件;多条输油管道共用阴极防腐站;管道保护电位未达到标准要求;杂散电流对管道阴极保护影响过大;阴极保护系统设施不完善。结合实际生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防腐层进行修复;测试输油管道断电电位;采用先进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监测系统;对管道杂散电流测试,必要时进行排流处理;完善阴极保护设施。通过上述措施,确保管道处于安全、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GPS卫星同步断电法对忠武管道进行了断电电位测量,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忠武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三层PE管道相比于环氧粉末涂层管道更容易出现过保护现象,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电位是反应管道所处状态的主要指标,阴极保护系统的通电电位呈规律分布,但断电电位影响因素复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试片法进行现场测试,探讨了试片极化时间、断电电位采样延迟时间、采样时间间隔和试片与参比电极间距等因素对苏州区域地铁杂散电流干扰下管道断电电位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极化3 h后,裸露面积为6.5 cm2、10 cm2的试片电位趋于稳定;断电延时时间应不小于100 ms;在采样时间间隔1 s与2 s条件下测得两种试片断电电位的偏差不大;试片与参比电极间距越大,试片断电电位偏差值波动越大,在受地铁杂散电流干扰管道正上方采用便携式参比电极对试片开展阴极保护电位测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原油长输管道阴极保护失效的原因。方法通过管道通/断电电位测试、集输末站内外电位测试和绝缘法兰测试等方法,判断集输管线是否处于有效的保护状态,站内外阴极保护是否存在直流干扰情况,以及绝缘法兰的工作情况。结果 1~#集气站-1~#阀室管道通电电位为-850~1200 mV,断电电位为-773~788 mV,不满足比-850 mV更负的准则。站外管线通/断电电位虽然随着站内阴保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电流为6、18 A时,其断电电位分别为-880 mV和-1198 mV,在保护电位范围之内(-850~1200 mV),没有产生过保护,符合国标的要求。站内外阴极保护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调节及平衡站内外的输出,使站内外管道的保护电位在规定的电位区间之内(-850~1200 mV)。集输末站处的绝缘法兰性能良好,但是锌接地电池基本耗尽。结论管道断电电位没有达到要求,且集输末站内外阴极保护存在相互干扰,是该长输管道阴极保护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西部某相邻管道为实例,对相邻管道的管地电位、地电位梯度和交流干扰电位进行现场检测,并通过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阳极地床的位置和埋设方式做了分析,最后通过埋设临时地床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管道上杂散电流产生的原因为相邻管线阴极保护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合理设置阳极地床位置可基本消除阴极保护系统相互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