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回转窑窑尾筒体结构的改进陈天齐,宋广才,戴庆福哈尔滨水泥厂(150050)我厂Φ3.94m×54.5m立波尔窑,建于1975年,小时定额36t,窑尾废气温度1150℃左右。自投产以来,窑尾简体和窑尾铁砖使用寿命很短,窑尾筒体曾先后采用过与窑同径的直筒...  相似文献   

2.
赵晓东 《水泥工程》2015,28(1):40-42
<正>1稳定预分解窑的烧成带温度及窑尾温度稳定预分解窑烧成带及窑尾的温度,就是稳定预分解窑的热工制度,因此是烧成系统控制的关键。烧成带温度或窑尾温度发生变化时,窑系统会有多个操作参数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大小,可找出导致烧成带温度或窑尾温度变化的真正原因,据此及时调整窑系统的风、煤、料、窑速等参数,就能尽快恢复烧成带温度或窑尾温度。表1是调整烧成带温度及窑尾温度的措施表。  相似文献   

3.
谢文虎 《水泥》2018,(9):24
我公司2 500 t/d水泥生产线配套的一组4.5 MW汽轮发电机组于2012年2月投产运行,SP锅炉额定蒸发量为21.5 t/h,AQC锅炉额定蒸发量为5.5 t/h。余热发电系统自运行以来随温度变化波动较大,由于窑系统热工不稳定和余热发电管理水平的欠缺,余热发电系统运行效率低下,发电量较低,2012~2014年平均吨熟料发电量为31 kWh左右。经过几年的运行发现,我公司余热发电SP锅炉入口烟气温度一直在308~328 ℃左右,出口温度180~189 ℃之间,锅炉主蒸汽温度在295~310 ℃左右。AQC锅炉烟风温度随窑工艺状况波动较大且发电量曲线随AQC锅炉烟风温度曲线波动。随着窑系统热工稳定和公司余热发电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步认识到要提高发电量必须稳定窑尾锅炉蒸汽量,减少窑尾旁通阀门漏风量的同时,提高AQC锅炉烟气入口温度,从而使窑尾低品位蒸汽与窑头高品位蒸汽混合后提高整体的蒸汽品质以提高系统发电量。  相似文献   

4.
我厂3号窑为φ3.6m×74m带余热锅炉发电窑。自1999年10月投产后,窑尾下料管最长使用周期不到一个月,且易变形错位,引起连续停窑,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图1为改进前窑尾下料装置示意图。改进前沉降室内下料管用拉筋吊住。由于沉降室内温度在800℃以上,拉筋在高温下膨胀、伸长,使下料管下垂后变形错位。错位后的下料管使用周期短,且损伤窑尾窑口砖,下料量不易控制,并造成窑尾沉降室频繁翻料。  相似文献   

5.
1前言 我厂8号窑为丹麦史密斯公司制造的带冷却筒的余热炉干法中空回转窑。1942年建成投产,1983年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30.353m筒体,筒体直径由φ2.946m变为φ3.326m,更新与8号窑配套的5号余热炉,同年8号窑台时产量由原来的12t增加到15t,新装 5号余热炉热效率增加了25%,全年节省发电用煤10000t。这条生产线(图1)工艺特点是:既生产熟料,又生产蒸气,因此在操作上比一般回转窑复杂;既要控制好窑内温度,保证熟料产品质量及消耗指标,又要控制好窑尾的废气温度。在操作中要兼顾好…  相似文献   

6.
金延宇  赵保林 《水泥》2006,(3):61-61
我厂4号窑为Φ4.0m×80.0m余热发电窑,采用三风道燃烧器.长期以来,由于火焰短粗,形状不好,造成挂窑皮困难,烧成带耐火砖龄期平均在80d左右;窑尾温度偏低(750℃左右),对余热发电设备造成一定影响,不能满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7.
Φ25m×40m立筒预热器回转窑窑尾生料粉输送入窑采用Φ800mm×33m气力提升泵(配套LG410-495-1型罗茨风机)。该机在我厂使用中有几点不足:一是进料口为单口单方位,物料进入机内的分散性较差。新疆地区的冬春季节,物料含水分较大,由喂料...  相似文献   

8.
陈勇  王振江 《水泥》2003,(10):22-23
1存在的问题我厂熟料生产线为Φ3.6m×70m中空余热发电窑,窑尾配有1台20t/h的余热锅炉和1台3000kW的发电机组。此窑型虽然在工艺方面已经落后,但是发电带来的效益还是可观的。然而,拥有这种窑型的厂家,发电量普遍较低。我厂实际发电量为2100kWh/h,与设计能力尚有一定的差距,见表1。表1锅炉运行中主要参数对比项目炉前温度/℃蒸气温度/℃蒸气压力/MPa发电量/(kWh/h)窑尾温度/℃设计8004002.53000实际600~650320~3401.82100850~900通过对整个系统分析认为:在实际运行中,发电机组有带满负荷的能力,只是锅炉在运行中各项主要参数没有达到设…  相似文献   

9.
我厂2号回转窑规格为Φ4m×60m。从1992年开始,随着窑台时产量的提高,窑尾漏料明显增多。当窑产量在60t/h时,窑尾漏料量在1t/h左右;当窑产量在70t/h时,漏料量在2~3t/h左右。针对这种情况,在天津院的配合下,我厂于1995年8月对窑...  相似文献   

10.
0引言1994年底,我厂Φ25m×40m回转窑硫(铁)铝酸盐水泥生产线试产成功。此后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出磨生料和均化后生料CaCO3合格率很高,达80%以上,但入窑生料却波动很大,CaCO3合格率低于80%。我们曾怀疑受窑尾收尘回灰的影响,就把取样点改到储库底,避开窑尾回灰,但依然存在入窑生料波动大的现象。后来我们分析生料在储库中的降落运动,发现有明显的离析现象产生。1生料的制备工艺硫(铁)铝酸盐水泥生料由石灰石、矾土、石膏按一定比例共同粉磨制成。石灰石、矾土、石膏的配比约为45%、41%、14%,化学成…  相似文献   

11.
张明辉  郭荣义 《水泥》1995,(6):41-42
立波尔窑窑尾收尘工艺技术改造介绍张明辉,郭荣义,高文瑞河南省平顶山水泥厂(467047)我厂原有一条Φ4m×60m立波尔窑半干法生产工艺线,各类除尘设施齐全,从生产实际中看,主要问题是粉尘治理不平衡,除尘效率有的高,有的低,尤其是原窑尾60m2立式电...  相似文献   

12.
确定合理的物料填充率是稳定窑内热工制度的前提,窑尾物料填充率过高会导致窑尾漏料事故的发生.引起窑尾物料填充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入窑物料量、窑的转速、窑尾温度、预分解系统温度以及窑皮的长度和厚度、结圈等.生料易烧性发生变化,窑头用煤量过多或不完全燃烧,燃烧器使用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窑皮长度和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余生 《水泥》2018,(6):26
部分生产线安装的余热发电系统窑尾锅炉采用水平卧式锅炉,经锅炉换热的窑尾废气携带的大部分粉尘就会在锅炉灰斗里沉积下来,这部分粉尘温度普遍在200 ℃左右。早期在我院设计的回灰系统里,该粉尘输送至窑尾预热器喂料胶带斗式提升机和生料入库斗式提升机。这两种情况下,锅炉高温回灰均没有采取降温的措施,回灰可能直接接触斗式提升机胶带,造成胶带龟裂,降低其使用寿命。特别是在生料磨停机的情况下,回灰只能入窑,由于回灰量的波动性,造成入窑喂料量波动,容易导致窑系统热工紊乱。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干法窑的窑尾余热发电是一项传统的节能措施。本文在分析国内这种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普遍达不到设计能力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改造某厂的初步经验,对如何正确设计干法窑的余热发电系统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贾方茹 《中国水泥》2011,(12):73-74
预分解窑窑尾漏料是影响窑正常生产运行最常见的原因,窑尾漏料不但影响窑产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环境卫生,造成窑尾漏风,冷空气吸入窑内,增大了热损失,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导致窑尾漏料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工况不正常(1)各测温点测量仪表不准,显示值比实际温度偏低,据观察特别是分解炉出口温度更加明显。由于温度  相似文献   

16.
嘉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1000t/d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煤粉制备系统采用 φ2. 4m×4.5 + 2m风扫煤磨,引用窑尾废气作为烘干热源,设计产量为9t/h。工艺流程见图1。自1995年8月生产线投产以来,煤磨系统设备运转一直较为正常,煤粉产量也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但工艺方面问题较多,造成消耗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窑产生影响。经不断改进,现已完全实现与窑的匹配。1 投产初期煤磨系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1 开磨时磨头冒灰 原设计的煤磨系统起动顺序及连锁关系见图2。生产初期,由于煤磨启动时间较长,3…  相似文献   

17.
我厂Φ4.0×80m余热发电窑,平均台时产量22~24t/h,入窑生料投料量在35—55t/h之间,窑尾挡料圈高度为400mm,耐火砖高度为200mm,挡料圈实际净高只有200mm。由于窑速较慢,投料量较大,窑尾翻料较为严重(指入窑生  相似文献   

18.
预分解窑采用六级预热器,降低预热器出口废气带走热量,取消窑尾增湿塔,节约了水资源,有效改善了高温风机的运行环境,减少了窑尾袋收尘器滤袋烧损事故,窑尾发电SP炉规格型号变小.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系统阻力高,出口温度低,影响余热发电、塔架高等,应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将其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尾漏料是不正常的现象,但又是常见的现象。针对窑尾漏料现象,分析原因认为是窑尾护铁掉落3块和入窑物料温度较高。通过采取降低分解炉出口温度,降低入窑分解率,提高窑头喂煤的有效措施,避免了窑尾漏料,确保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20.
张德 《水泥》2002,(7):18-21
我厂2000t/d熟料生产线于1992年投产,1999~2000年Φ4m×43m短窑窑尾漏料始终影响着生产。针对此问题,我厂采取了多种措施,使窑尾漏料现象基本消除。现结合窑尾的结构特点来探讨漏料的原因。1窑尾部件结构由图1所示,窑尾主要部件为托砖环、勺状环、弹簧杠杆式密封装置及窑尾烟室固定环等。图1窑尾部件结构1.托砖环;2.勺状环;3.舀料勺;4.弹簧杠杆式密封装置;5.烟室固定环;6.浇注料;7.托盘;8.耐火砖1.1托砖环、勺状环托砖环与回转窑筒体延伸的锥形部分连接,并用来支撑回转窑内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