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音乐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维护雅乐的正统地位,注重音乐政教作用;爱好与提倡清商俗乐,发挥音乐审美娱乐及抒发个体情感的功能。在此音乐思想的指导下,曹操创作了诸多精美的乐府歌辞。这些合乐咏唱的歌辞,改变了乐府的生产方式和艺术面貌,转变了其时社会的艺术思潮与大众审美取向。曹操的音乐思想及其创作,对中古以来音乐、音乐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论>中,洛克表达了实现稳定的重要思想.稳定是洛克整个政治思想中的主线之一;他追求政治和社会的双重稳定;他认为保障稳定在于分权制衡、法治和限制权力;并且可持续的稳定在于保障权利,实现平等.这些思想对于转型的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前一篇中,我们讲到毛氏父子把曹操定格在“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上。但是,这并不等于作者(或注者)在全盘否定曹操,或者说是在简单化否定曹操。《三国演义》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是立体地、形象地描述曹操形象的,而不是一味地贬低。在突出其“奸”的一面的同时,也着力描写了其“雄”的一面。在曹操身上,奸臣权相的本质是他的核心性格,另一方面又有雄才、机智、豪爽、爱才和富有政治远见的特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是历代统治者所致力追求的政治思想。与前代相比,董仲舒的社会稳定思想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强调居安思危主安。董仲舒长治久安思想的中心是由任刑罚而重德治的政策性转轨。需要强调的是:董仲舒的德治思想并不是先秦儒家道德政治的简单复归,他的创造性贡献在于;将先秦儒家以“修身为本”的单一化约束机制 为思想与度制相结合的双轨化社会制约体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构建中国政治现代化理念的贡献在于:认识论层面上,他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方法论层面上,他大力倡导独立思考和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的思维;实践论层面上,他特别注重加强民众的民主观、法制观和原则观、稳定观、团结观的教育。邓小平就是以这些思想去祛除民众脑际中那些不合现代潮流的政治教条、迷信意识、盲从观念、宗法思想,而代之以新鲜生动的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契合的政治运作方式和政治现代理念,奠定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有效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其真正地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在于其最终找回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与根本意义,更合理地实现了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本质,即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即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特殊关系所决定的特殊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以史资治是司马光思想的基本特征,他把治史与治政统一起来,表现出强烈的以史资治的政治意识。以史为鉴、以史正心和以史论政等思维方式的形成,完成了史学的政治化。司马光著史的目的在于确立礼的政治规范,重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他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圣君贤臣身上。因此,他通过评论历史来塑造理想的圣王模式,并为君主提供了用人之道,从而将史学与政治学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廖平(1852—1932)字季平,四川井研人,中国近代著名的今文经学家,一生著述极富。但他并不是脱离社会,不问政治,为治经学而治经学的经师。受现实社会矛盾和时代思潮的深刻影响,在他的经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文学界关于曹操问题的讨论,引起了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志们的浓厚兴趣和普遍关心。为了推动同志更深入地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为了活跃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我们教研组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发言很热烈,邹贤俊同志首先以“应该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曹操”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曹操最大的历史功迹在于大规模地在内地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这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利用了人民的力量和依靠自已的军事政治才干,统一了北方,并为此后全国统一准  相似文献   

11.
曹操的游仙诗虽然只有几首,但就游仙诗的创作领域来看,却是承前启后的。它上承秦汉乐府民歌和赋借虚幻世界以抒心志的创作传统,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瑰丽,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反映出诗人晚年的思想矛盾;向下则开启了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郭璞等人借游仙以述思的一代诗风。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操的游仙诗虽然只有几首,但就游仙诗的创作领域来看,却是承前启后的。它上承秦汉乐府民歌和赋借虚幻世界以抒心志的创作传统,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瑰丽,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反映出诗人晚年的思想矛盾;向下则开启了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郭璞等人借游仙以述志的一代诗风。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过去学者或者说曹操思想属于儒家,或者认为他崇尚法家,还有说是杂家的,不一而足。我们从曹操思想性格的一贯表现、反映其心性思想倾向的诗文、对于儒法礼教的深刻认识、思想方式和习惯与道家相近等方面重新加以探讨,指出其思想性格更多道学文化影响的因素,这与其青少年直至而立之后在道学氛围浓厚的家乡接受教育密切相关,这种教育训练了他的思想方式与认知习惯,使其富有智慧,以致在混乱的世界可以做到"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以后治国虽杂用儒、法家的一些观念,乃政治统治权术而已,并非真正属于他个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曹邺作为晚唐诗坛上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特征:常采用赋之铺陈直叙的艺术表现手法,多运用比兴寄托的艺术表现方式,清新通俗又冷峻辛辣的诗歌语言,以及高古质朴、峭拔冷峻的艺术风格等,由此奠定了其在唐诗史上知名诗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曹操的拟乐府《短歌行.对酒当歌》,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成就,均堪称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九月进据襄阳后"置酒汉滨"的月明之夜。"对酒当歌"歌的是《诗经.小雅.鹿鸣》,既是诗人的自警,也是对贤士的劝勉。诗引《子衿》、咏《鹿鸣》等,表明曹操恳诚优礼群臣嘉宾,期望海内贤俊对自己平治天下有所指示,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相似文献   

17.
在对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及曹操本来面目作了一番较为严格的审视后发现:儒学不断地而又分阶段地吸收溶化着法家思想。曹操虽以法家称,但其“人治”行为并不符合纯粹的“法治”精神,真正深入其骨髓、贯穿其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造就其“刚健”、“日新”、积极有为的一生的,乃是早期儒学之根本思想-“修已以安百姓”。  相似文献   

18.
曹植黄初初年获罪事由探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初初年,曹植两次获罪朝廷,几乎被杀。关于这两次获罪的经过,人们已作了较详细、清晰的考证,但获罪的具体事由尚不明朗。在诸贤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可以发现,曹植第一次获罪的真正事由是其在父亲曹操去世周年之际违诏私祭,为监国谒者所阻挠,因而发生冲突;第二次获罪的具体原因是曹植暗派属下前往邺城私祭父亲曹操,被王机等人诬告为私祭甄后。这也就是《责躬诗》中"茕茕仆夫,于彼冀方。嗟予小子,乃罹斯殃"的真正所指。  相似文献   

19.
浅论曹操性格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性格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青壮年时期的曹操慷慨通脱,自信机警;老年曹操多忧多虑和孤独谲诈。导致曹操性格演变的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有其自身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一生功绩卓著的曹操,基本品质中没有诚信;在政治斗争中奸险诈伪,残忍好杀;人民视之为奸雄;他永远解不了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