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物质利用、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豆粕(负对照组)、发酵豆粕T468、P839、B356和Y918等蛋白质替代正对照饲料中6%鱼粉(正对照饲料含21%鱼粉),另以发酵豆粕B356等蛋白质替代正对照饲料中9%鱼粉(B356-2),配制成7纽等氮饲料,饲喂平均质量4.0 g的凡纳滨对虾42 d。结果表明:发酵可部分降解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质及大分子蛋白质,提高粗蛋白质和小肽含量;与负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T468、P839、B356、Y918替代6%鱼粉后,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6.7%、12.0%、9.9%、11.9%,降低饲料系数18.1%、13.7%、12.6%、14.8%(P0.05),到达和正对照组基本一致的生长性能,同时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P0.05);各发酵豆粕组均较负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血淋巴SOD活性(P0.05),P839组的蛋白酶活性和血淋巴PO活性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发酵可改善豆粕的可利用性,在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前提下,发酵豆粕可替代饲料中6%鱼粉。  相似文献   

2.
研究探讨赞比亚不同蛋白质来源的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21日龄的科宝500肉仔鸡1 800只,分为3个处理组,即豆粕组、杂粕组1(豆粕+DDGS+棉粕)和杂粕组2(豆粕+DDGS+葵籽粕),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公母各半)。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在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42日龄均重方面,杂粕组1与豆粕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和42日龄均重方面,杂粕组2显著低于杂粕组1和豆粕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方面,杂粕组2显著高于杂粕组1和豆粕组(P0.05);成活率方面,3个处理组间无明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蛋白质来源的饲料对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及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增重饲料成本方面,杂粕组1最低,较豆粕组和杂粕组2分别降低了10美元/t,40美元/t。杂粕组1日粮可在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情况下,有效降低肉鸡养殖的饲料成本,提高赞比亚农场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菌种混合二次发酵工艺生产的新型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研究其对21日龄AA肉鸡生产性能、器官指数、血清指标及粪便营养成分的影响,将384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及添加1%、2%、3%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试验组(FSBMⅠ、FSBMⅡ、FSBMⅢ)。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2%的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明显作用,但3%发酵豆粕组肉鸡平均增重略有提高,料重比显著改善(P0.05);各试验组对器官发育和养分排泄等均无明显影响;FSBMⅠ组肉鸡血清TP、ALB和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UN含量显著提高(P0.05),FSBMⅡ组血清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FSBMⅢ组血清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可见,肉鸡日粮中添加3%发酵豆粕时效果较好,能起到替代部分优质鱼粉、促进肉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发酵法改善菜粕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物发酵的措施来改善菜粕的营养价值。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芬氏纤维微菌以及从土壤中筛选的三株菌(命名为T-1、T-2、T-3)分别对菜粕进行单菌固态发酵,以降低硫苷、单宁、粗纤维和提高酸溶蛋白、蛋白质溶解度为目标筛选出高效菌株,将这些高效菌株以不同比例进行混合,获得最优组合并优化其发酵条件,将发酵菜粕替代基础饲粮中25%、50%、75%、100%的未发酵菜粕,通过肉鸡饲养试验验证发酵菜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1)单菌发酵以地衣芽孢杆菌、T-1、芬氏纤维微菌的效果最优,其中地衣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硫苷、单宁的含量(P0.05),T-1能显著提高酸溶蛋白和蛋白质溶解度(P0.05),芬氏纤维微菌能显著降低粗纤维的含量(P0.05);2)混菌发酵以地衣芽孢杆菌、芬氏纤维微菌、T-1按1:2:2的比例混合时效果最优,在混合菌液总有效菌数为10~9 CFU/mL、接种量为10%、料水比为1:0.6、发酵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发酵48 h时,硫苷降解率达89.4%(P0.05),单宁降解率为28.6%(P0.05),粗纤维含量由10.0%降至8.6%(P0.05),酸溶蛋白提高了254.0%(P0.05),蛋白质溶解度提高了31.6%(P0.05);3)使用发酵菜粕替代未发酵菜粕后,显著提高了肉鸡1~21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肉鸡1~21日龄的料重比(P0.05)。通过生物发酵能有效降低菜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其营养价值,发酵菜粕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含水量对不同饲料原料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分组对照试验设计,以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固态发酵玉米、豆粕和棉籽粕,设30%、40%、50%、60%4个含水量,以感官评价、p H和发酵后益生存留量为发酵品质评定指标。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延长,p H表现二次曲线的规律(P0.01);含水量显著影响玉米、豆粕和棉籽粕的发酵(P0.05),不影响原料初始p H(P0.05);p H达到稳定时,50%含水量的玉米、豆粕和棉籽粕的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P0.0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发酵玉米,最佳含水量为50%;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发酵豆粕和棉籽粕,最佳含水量为60%;酵母菌发酵豆粕和棉籽粕,最佳含水量为50%。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米蛋白肽和制粒对杂粕型日粮养分利用率及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8周龄的健康肉杂公鸡63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一组是内源组,其余6组分别饲喂豆粕型粉料日粮(对照组)、杂粕型粉料日粮(试验1组)、杂粕+1.4%大米蛋白肽粉料日粮(试验2组)、杂粕+1.8%大米蛋白肽粉料日粮(试验3组)、杂粕+1.8%大米蛋白肽颗粒料日粮(试验4组)、杂粕+2.2%大米蛋白肽粉料日粮(试验5组)。强饲后禁食,每12 h收集一次排泄物,共收集3次,测定有机物、Ca、P、粗蛋白、氨基酸的表观和真利用率、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结果表明:杂粕日粮添加大米蛋白肽,能显著提高蛋白质的表观和真利用率(P0.05),添加1.4%的大米蛋白肽能显著提高总氨基酸的表观和真利用率(P0.05),并提高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表观和真利用率,添加1.8%和2.2%的大米蛋白肽能极显著提高总氨基酸、蛋氨酸的表观和真利用率(P0.01),还明显提高异亮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的表观和真利用率(P0.05);杂粕日粮添加大米蛋白肽并制粒后,进一步提高钙、磷、有机物、胱氨酸、苯丙氨酸的表观和真利用率及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P0.05)。显示在肉杂鸡杂粕日粮中添加1.8%~2.4%的大米蛋白肽并制粒,能显著提高饲料中主要养分的利用率、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指标如活菌数、酸溶蛋白、pH和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筛选出了可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酵母菌BLCC4-0327,可改善发酵风味的乳酸菌BLCC2-0092。并对筛选出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复配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复配发酵组为BLCC4-0327+BLCC2-0092(1:1),30℃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的发酵棉籽粕的pH均显著降低(P0. 05),发酵24 h时pH降至5. 73;酸溶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 0.05),发酵24 h时酸溶蛋白质量分数达到14.61%,发酵48 h时酸溶蛋白质量分数达到17.61%;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 05),发酵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70. 99%,发酵48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73. 44%。由此可知,酵母菌BLCC4-0327与乳酸菌BLCC2-0092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油茶籽粕常规营养成分基础上,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和尼龙袋技术对油茶籽粕瘤胃发酵和降解特性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1)油茶籽粕的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分别为13.1%、8.6%、66.2%、44.5%和25.4%(绝干物质基础);油茶籽粕的代谢能为4.30 MJ/kg DM;(2)油茶籽粕在体外发酵前期(2~12 h)的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羊草(P0.05),但36 h起油茶籽粕的累积产气量显著低于羊草(P0.05)。这与尼龙袋法测定的干物质降解率的变化趋势一致,油茶籽粕的干物质降解率在24~72 h显著低于羊草(P0.05),但在前期(3~12 h)二者的干物质降解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油茶籽粕25%替代羊草时不影响潜在产气量(P0.05),随替代比例的进一步增加(≥50%)慢速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但产气速度显著增加(P0.05),油茶籽粕25%替代羊草时不影响丙酸浓度(P0.05)。结果表明油茶籽粕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油茶籽粕替代羊草可提升全混合饲粮的发酵速度,提高丙酸所占挥发性脂肪酸比例;较高含量的木质素降低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选取1日龄樱桃谷肉鸭54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6个重复。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普通沸石和3%的高品位沸石,研究不同品位沸石对肉鸭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普通沸石和高品位沸石对肉鸭前期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高品位沸石使肉鸭后期平均日增重提高4.01%(P<0.05),料重比略有升高(P>0.05)。添加高品位沸石能显著提高肉鸭后期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并使肉鸭前期血清总蛋白(TP)提高7.50%(P<0.05),三酰甘油(TG)提高47.42%(P<0.01),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提高31.54%(P<0.05);肉鸭后期血清TP和TG分别提高10.87%、50.00%(P<0.05)。普通沸石和高品位沸石均显著降低了肉鸭后期血氨(BA)的浓度(P<0.05)。高品位沸石能显著提高肉鸭屠体率(P<0.05)。沸石对肉鸭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高品位沸石优于普通沸石。  相似文献   

10.
选用体重(50.75±0.54)g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3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重复,每重复30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以及以2%FSBM替代基础日粮中豆粕的试验日粮(FSBM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豆粕(FSBM)使肉鸭后期和全期日采食量(ADFI)分别增加2.18%和1.46%,日增重(ADG)分别增加1.04%、1.65%和1.44%,F/G降低1.20%、1.29%和1.44%,其中前期料重比(F/G)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93);使肉鸭胸肌和腿肌粗蛋白(C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52%和1.90%,粗脂肪(EE)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17%和2.67%;腿肌pH值显著降低(P<0.05),胸肌24 h和48 h滴水损失分别降低11.26%和8.21%;血氨(BUN)含量降低11.36%,血糖(GLU)含量增加1.96%,白球比(A/G)升高4.22%(P>0.05)。说明FSBM对樱桃谷肉鸭的生产性能、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促进肌肉蛋白和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四种饼粕酶解蛋白对异育银鲫的营养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为两部分试验,试验一:饼粕酶解蛋白组分分析,用枯草Asp1.398蛋白酶酶解豆粕、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采用超过滤和SDS-PAGE电泳法对其酶解产物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豆粕、菜籽粕、花生粕、棉籽粕酶解产物中蛋白质分子量分布为:3ku以下比例分别为32.31%、13.96%、4.67%、22.98%。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豆粕、棉籽蛋白酶解效果较好,电泳谱带中大蛋白质基本消失,枯草Asp1.398蛋白酶对花生粕、菜籽粕酶解效果较差。试验二:以饲喂基础日粮的异育银鲫为对照组,将棉籽粕、菜籽粕、豆粕、花生粕的酶解蛋白和鱼粉等量蛋白替代基础日粮中相关蛋白原料饲喂各试验组,喂养61d,结果表明:试验各组异育银鲫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高,饵料系数均下降,添加棉籽粕酶解蛋白组、鱼粉组和豆籽粕酶解蛋白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9.02%、10.55%和9.05%,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棉籽粕酶解蛋白、豆籽粕酶解蛋白和花生粕酶解蛋白组鱼类血液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等免疫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而饲喂菜籽粕酶解蛋白和鱼粉组鱼类血液中以上4种免疫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亚麻籽为n-3 PUFA来源的肉鸭饲粮中添加茶多酚(TP),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24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实验组一、二、三分别饲喂含3%亚麻籽、3%亚麻籽+100 mg/kg TP、3%亚麻籽+200 mg/kg TP的实验饲粮。实验期为40d。结果表明:实验组一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二、三的ADFI和F/G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 05)。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 0. 05)。实验组三血浆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各实验组腿肌中n-3 PUF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因此,饲粮中添加3%亚麻籽会显著增加樱桃谷肉鸭的料重比,以及肌肉中n-3PUFA的含量,但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在肉鸭饲粮中添加3%亚麻籽用于生产富含n-3 PUFA肉产品时加入200 mg/kg TP对肉鸭生长性能及机体抗氧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发酵啤酒糟含酶蛋白饲料取代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适当比例的发酵啤酒糟取代部分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结果表明:各组间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试验组达到了与豆粕组同等的生产水平,完全可以部分替代豆粕。就经济效益而言,以发酵啤酒糟含酶蛋白饲料盈利最高,比对照组分别高2.57和1.80元/头;同时还表明,未发酵啤酒糟不适于直接饲喂生长育肥猪,Ⅰ型发酵啤酒糟优于Ⅱ型发酵啤酒糟。  相似文献   

14.
利用醋酸棉酚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棉酚的菌株RE-1。通过扫描电镜和16S rRNA分子学鉴定该菌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Gen Bank序列登录号为KR906527。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固体LB培养基和棉酚培养基中的RE-1菌株可知,棉酚会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方式来抑制RE-1的生长。实验确定的棉粕最优发酵条件为RE-1接种量20%、时间8 d、温度34℃、p H 5.0、料水比1∶0.5,最优条件下棉酚的降解率达到72.54%,棉粕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1.38%,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0.26%,释放出营养物质,提高了棉粕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的蛋白质饲料配比对鲜鸭蛋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菜粕、棉粕、皮革粉为不同蛋白来源饲料, 按不同配比分成10组, 分别为全豆粕组(对照组), 12%菜粕和8%棉粕组, 16%菜粕和8%棉粕组, 20%菜粕和8%棉粕组, 12%棉粕和8%菜粕组, 16%棉粕和8%菜粕组, 20%棉粕和8%菜粕组, 8%菜粕和8%棉粕组, 3.5%皮革粉组, 7%皮革粉组, 测定各组鲜鸭蛋的蛋重、蛋黄比例、蛋黄颜色、蛋形指数、哈夫单位, 以及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质构特性。结果 不同添加比例的棉粕、菜粕、皮革粉对鲜蛋蛋黄比例和蛋黄颜色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对鲜蛋蛋清弹性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 随着菜粕添加比例的增加, 蛋重呈下降趋势, 蛋黄比例呈上升趋势, 以12%的比例添加菜粕蛋黄色度最高。棉粕组蛋重、蛋黄色度明显下降, 蛋黄比例略微升高; 皮革粉组蛋黄色泽最差; 棉粕添加会使鲜蛋弹性明显增加。 结论 棉粕、菜粕、皮革粉喂养蛋鸭会显著影响鸭蛋品质。菜粕的添加量以不高于12%为宜, 棉粕的添加量以不高于8%为宜, 皮革粉不适用于蛋鸭的喂养。  相似文献   

16.
研究试验日粮采用发酵菜籽饼等能等蛋白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的应用效果。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生长阶段:Ⅰ组发酵菜籽饼替代30%豆粕,Ⅱ组发酵菜籽饼替代60%豆粕;育肥阶段:Ⅰ组发酵菜籽饼替代50%豆粕,Ⅱ组发酵菜籽饼替代100%豆粕。分别考察两阶段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变化。生长阶段发酵菜籽饼替代30%豆粕和育肥阶段发酵菜籽饼替代50%豆粕对猪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改善了机体蛋白质和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组成,促进机体生长发育。采用混菌发酵菜籽饼能够有效改善菜籽饼的饲用品质,提高了菜籽饼在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但适宜的添加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含9%鱼粉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0%,5%,10%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3%,6%,鱼粉(相当于鱼粉用量的0/3,1/3,2/3,)配制三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奥尼罗非鱼,考察豆粕替代鱼粉对鱼体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体组成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共进行三个试验,试验Ⅰ、Ⅱ分别以奥尼罗非鱼稚鱼(1.0±0.1)g、鱼种(17.6±1.1)g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为期8周和4周的饲养试验;试验Ⅲ测定了奥尼罗非鱼鱼种对饲料干物质及蛋白质消化率.结果表明:试验Ⅰ、Ⅱ中,豆粕替代鱼粉用量1/3时,奥尼罗非鱼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2/3鱼粉用量时鱼体生长性能显著降低,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3%,4.7%(P<0.05).试验Ⅱ中豆粕替代2/3鱼粉用量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豆粕替代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P<0.05);在消化道蛋白酶活性及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豆粕替代1/3鱼粉用量时胃、肠蛋白酶活性及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替代量达2/3时显著下降(P<0.05).上述研究表明:豆粕可替代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1/3鱼粉(鱼粉用量9%)而不影响鱼体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发酵非常规蛋白饲料(后称发酵饲料)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50只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试验期6周。A组饲料为基础玉米豆粕日粮,B组添加10%未发酵饲料替代部分豆粕,处理组C、D、E分别添加发酵饲料5%、10%、15%替代部分豆粕。处理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高于B组,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组与A组最为接近。通过代谢试验可得出,发酵饲料与未发酵饲料相比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发酵饲料替代10%豆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75%脱皮豆粕、8.67%发酵豆粕等蛋白替代饲料中鱼粉用量的20%(对照组鱼粉33%,替代组鱼粉26.4%);另在脱皮豆粕组基础上,以25.03%发酵豆粕全部取代脱皮豆粕和普通豆粕的使用(全发酵豆粕组),饲养体重为0.10 g凡纳滨对虾1个月。结果表明:对照组幼虾的增重率最大,其次为全发酵豆粕组,二者均显著高于脱皮豆粕组(P<0.05),发酵豆粕组的虾体增重率介于对照组和脱皮豆粕组之间。在饲料系数方面,以全发酵豆粕组最低,其他依次为对照组、发酵豆粕组、脱皮豆粕组。对虾体肌肉成分的分析显示,各组幼虾肌肉在水分、蛋白质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为优于脱皮豆粕的鱼粉替代品,可取代饲料中鱼粉用量的20%而不会对虾体增重率、虾体肌肉组成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将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等杂粕辅以麸皮、玉米等能量饲料,调整碳、氮比,接种主要含米曲霉、酵母、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的复合益生菌进行固态发酵,研究生成物——发酵生物工程平衡蛋白饲喂生长中猪对其生产性能、血细胞数、血红蛋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前期,试验各组中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间差异不显著,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差异也不显著。试验后期,生物工程平衡蛋白组与豆粕组、发酵菜籽粕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8.65%和9.92%,料肉比分别显著降低了6.63%和8.53%;生物工程平衡蛋白组血细胞数显著高于发酵菜籽粕组和豆粕组, 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酵菜籽粕组,与豆粕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生物工程平衡蛋白组血液中的总蛋白显著高于豆粕组和发酵菜籽粕组;生物工程平衡蛋白组和发酵菜籽粕组总胆固醇都显著高于豆粕组,但生物工程平衡蛋白组和发酵菜籽粕组间差异不显著;生物工程平衡蛋白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豆粕组,与发酵菜籽粕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